读方思考与用方体会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中医师承学堂
读方思考与用方体会
高建忠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读方思考与用方体会/高建忠著.—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6
(中医师承学堂)
ISBN 978-7-5132-0838-3
Ⅰ.①读… Ⅱ.①高… Ⅲ.①中医学:临床医学 Ⅳ.①R2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056865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8号易亨大厦16层
邮政编码 100013
传真 01064405750
三河文昌印装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1230 1/32 印张9.25 字数175千字
2012年6月第1版 2012年6月第1次印刷
书号 ISBN 978-7-5132-0838-3
*
定价 25.00元
网址 www.cptcm.com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出版部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社长热线 01064405720
购书热线 01064065415 01064065413
书店网址 csln.net/qksd/
目 录
内容提要
中医需要临床大家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此乃教人比证立方之道——九味羌活汤浅识
九味羌活汤治杂病有神——解读川芎肉桂汤
祛风除湿,散寒开闭——四味羌活汤临证举隅
古方新病不相能——从小青龙汤到麻黄苍术汤
此湿热疼肿之圣方——当归拈痛汤浅识
参术之补,有碍寒湿之行——厚朴温中汤漫谈
助阳气之升浮,解郁滞之阴火——升阳散火汤浅识
凡关节之病,非风药不可——羌活胜湿汤浅识
开提胃热用升连——解读清胃散
知柏滋肾,肉桂通关——通关丸漫谈
气血各有所归,痛自去矣——复元活血汤漫谈
血虚以黄芪补之——当归补血汤漫谈
大气入于脏腑者,不病而卒死矣——升陷汤漫谈
用药于升降中求精妙——普济消毒饮浅识
外感温病第一方——银翘散漫谈
千古治疫妙剂——达原饮漫谈
急以逐秽为第一义——升降散漫谈
湿化则气亦化——三仁汤小议
此治湿温时疫之主方也——甘露消毒丹漫谈
白虎乃秋金之气——白虎汤漫谈
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大承气汤漫谈
补气之主方——四君子汤漫谈
临病谛审出入,斯可与言复方之妙用也——五积散漫谈
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麻黄汤漫谈
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漫谈
辛开苦降治中焦——半夏泻心汤漫谈
多途辨识用经方——谈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应用
肾燥不合,相火妄动——封髓丹浅识
明辨外感内伤,拓展经方应用
方以理成,学如积薪
中医需要这样的临床者!
中医需要这样的思考者!
◎博客 drgjz.blog.163.com
内容提要
读书、临证、思考,这是中医成才的三要素,缺一不可。中医学是一门理论医学,不读书不足以明理;中医学是一门实用医学,不临证不足以体会;中医学是一门传统医学,不思考不足以悟道。对于一名中医临床者而言,读书,所读的是方之上的法;临证,所用的是法之下的方;思考,所思的是法与方、方与法。本书作者用平实的文字,记录下了自己在临证中的读书、在读书中的临证,以及读书与临证中的思考。读者既可从这些文字中学会一法一方的临床使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学到如何在临证中读书,如何在读书中临证,如何在读书、临证中思考。
中医需要临床大家
(代序)
中医是一门治病救人的医学。
中医学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
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与突破,需要一大批理论根基扎实、临床能力突出的临床家作支撑。
而环视周匝,中医的临床疗效尚不足以满足老百姓的日常需求。
如何提高中医疗效,如何培养出中医临床大家,这是中医界一直在思考的,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问题。
高建忠,一个认真做临床的医生。白天疲于应诊,晚上读书思考。两年前刚刚为其书稿《临证传心与诊余静思》作序,现在又读到了他的第二本书稿《读方思考与用方体会》。
书稿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作者亲笔写出。我们读不到高玄的理论,读不到华丽的词汇,读到的只是作者的思考,读到的只是一个中医临床者在临床中的思考。
作者在思考中前行,读者在思考中跟进。
如果有更多的前行者,如果有成队的跟进者,结果会如何?
学术可以争鸣,结论可以商榷,但思考过程是客观的。中医界,尤其是中医临床界,需要这种思考,需要这种在临床中的务实思考。
山西中医学院博士生导师
张俊龙
2012年3月20日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自序)
中医治病,在于以方治证。
中医临床疗效的取得,在于方证对应。
笔者早期临证,每遇难治病症,辄翻阅专科书籍,对专科专病每有新的认识,但对治疗用方,获益有限。
其后,认识和体会到了方证对应的重要性,转而开始读方,在读方中用方,在用方中读方。
读方、用方多年,随着学识与年俱长,逐渐发现心中少了专科、专病的羁绊与学术门派的隔阂,临证不外乎随证立法,依法处方,以方治证。心中清明,笔下圆活,学医、临证,不期有如此轻松、享受。
方以载法,读方读到的是法,用方所用的也是法。笔者在读方中思考,思考立方之法;在用方中体会,体会立方之法。在努力与立方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有了这些散在的、笔记式的文字。
文字是永远落后于思想的,何况是信笔写来,毫无规划与修饰。好在所有文字俱出自一位医生之手,所有文字的落脚点始终是临证,希望这些文字能对读者的临证有所裨益。
读方的过程与思考的结论都是重要的。结论难免一偏之见,也必然会出现“昨是今非”,但过程是客观存在的。笔者也希望用自己的读方过程去影响读者的读方与思考。
读兰喜并所著《老子解读》,开篇第一句为“道可道也,非恒道也。”作者说:“‘恒道’意味着全,‘可道’总是一偏。”如果我们把每一张方剂的内涵都看作“恒道”,那么,本书中所有的文字当然为“可道”。自然,我们读到的是“可道”,思考的是“恒道”。
高建忠
2012年4月
此乃教人比证立方之道——九味羌活汤浅识
(一)
一学生,昨晚起病,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关节疼痛,无汗,咽痛。舌质淡红,舌苔白润,脉浮数。辨证为外感风寒,夹湿郁热。治疗以祛风散寒,化湿清热为法。
处方:羌活9g,独活9g,苍术6g,牛蒡子12g, ............

书籍插图:
书籍《读方思考与用方体会》 - 插图1
书籍《读方思考与用方体会》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读方思考与用方体会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