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校注本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8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刊西游记序
秣陵陈元之撰
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谭言微中,亦可以解纷。”庄子曰:“道在屎溺。”善乎立言!是故“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若必以庄雅之言求之,则几乎遗。《西游》一书,不知其何人所为。或曰:“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国”;或曰:“出八公之徒”;或曰:“出王自制”。
余览其意,近跅
滑稽之雄,巵言漫衍之为也。旧有叙,余读一过。亦不著其姓氏作者之名,岂嫌其丘里之言与?其叙以为孙,狲也,以为心之神。马,马也,以为意之驰。八戒,其所戒八也,以为肝气之木。沙,流沙,以为肾气之水。三藏,藏神、藏声、藏气之三藏,以为郛郭之主。魔,魔以为口、耳、鼻、舌、身、意,恐怖颠倒幻想之障。故魔以心生,亦心以摄。是故摄心以摄魔,摄魔以还理。还理以归之太初,即心无可摄。此其以为道之成耳。此其书直寓言者哉!彼以为大丹之数也,东生西成,故西以为纪。彼以为浊世不可以庄语也,故委蛇以浮世;委蛇不可以为教也,故微言以中道理;道之言不可以入俗也,故浪谑笑,谑以恣肆;笑谑不可以见世也,故流连比类以明意。于是其言始参差而
诡可观;谬悠荒唐,无端崖涯涘,而谭言微中,有作者之心,傲世之意,夫不可没已。
唐光禄既购是书,奇之,益俾好事者为之订校,秩其卷目梓之,凡二十卷数十万言有馀,而充叙于余。余维太史漆园之意道之,所存不欲尽废,况中虑者哉!故聊为缀其轶叙叙之,不欲其志之尽湮,而使后之人有览,得其意忘其言也。或曰:“此东野之语,非君子所志。以为史则非信,以为子则非伦,以言道则近诬,吾为吾子之辱。”余曰:“否,否!不然!子以为子之史皆信邪?子之子皆伦邪?子之子史皆中道邪?一有非信非伦,则子史之诬均,诬均则去此书非远。余何从而定之?故以大道观,皆非所宜有矣。以天地之大观,何所不有哉?故以彼见非者,非也。以我见非者,非也。人非人之非者,非非人之非;人之非者,又与非者也。是故必兼存之后可,于是兼存焉。”而或者乃亦以为信。属梓成,遂书冠之。时壬辰夏端四日也。
校注前言
古代小说有“四大奇书”之称,指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现在又有四大古典小说的提法,它们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实际上是把《金瓶梅》换成《红楼梦》。这一换,确实很恰当,《红楼梦》的崇高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这四大小说各有各的类型和特点,基本上代表了我国古代小说的四大领域。除了《红楼梦》是作家个人创作的,其他三部名著,都经历了漫长的积累与演化的过程。中国的长篇小说是在宋元讲史、话本以及戏曲的演出等通俗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在成书的过程中,经过历代艺人和书会才人的集体编著,然后渐渐发展成个人的整理创作而成熟定型。因此,对这三部小说的作者、版本的各种主张、各种疑问的产生,都是可以理解的。
《西游记》是从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演化而来的。唐太宗贞观初年,玄奘和尚为了寻求佛教的真谛,跋山涉水去天竺(今印度)求取佛经。历时十七年,经过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取回佛经六百七十五部。回来后,玄奘在长安翻译佛经。这件事在当时称为盛事,唐太宗亲自为玄奘翻译的佛经写序,这就是著名的《圣教序》。除了翻译佛经外,玄奘还口述西去取经路上的所见所闻,由门徒辑录成《大唐西域记》一书。他的门下弟子慧立、彦悰则撰写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五卷,叙述玄奘的家世和取经的艰难历程。这些异域的故事本身就带有神奇不凡的色彩,一经渲染,当然更加引人入胜。于是取经故事就在民间越传越神,唐代的一些笔记小说中就已经有了记载。
到了宋代,西天取经的故事已经是说话艺人的重要节目,南宋时坊间出版了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虽然粗糙却已经初具规模。其中猴行者是一个白衣秀士,神通广大。虽然还没有猪八戒,却有沙僧的前身——深沙神。另一种通俗文艺——戏曲,也在演绎着唐僧取经的故事。宋元南戏有《陈光蕊江流和尚》,演唐僧出身故事;金院本有《唐三藏》。可惜都没有流传下来。元代吴昌龄写了《唐三藏西天取经》,现在只有一些曲文流传。到了元末明初,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无名氏的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则得以流传下来。在杨景贤的杂剧中,写到了唐僧的出身家世,隐约可见宋元南戏的关目。而且主要人物如孙悟空、沙僧、猪八戒、白马等都已出现,可以说这部杂剧是西游故事流传过程中,一部标志性的重要作品。与这部杂剧差不多的时间,在小说领域中,也产生了一部重要作品,即《西游记平话》,可惜已经佚失,但据现在尚存的片段来看,与今天我们看到的《西游记》有不少相像的地方。是不是可以说,现代版本的《西游记》,是在这部平话的基础上整理、充实、加工而成。从以上所说的情况来看,《西游记》成为现在这样内容丰富、文采绚烂、想象奇幻的作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流传和演变的过程,最后由吴承恩以高超的文学才能和杰出的、创造性的想象力完成了这一部经典文学作品。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在二十世纪初,还没有人提起。胡适在1921年为《西游记》作序时,没有提到作者是谁。两年以后,他经过考证,才确定吴承恩是本书作者,并大致勾勒了他的生平经历。此后,经过专家们的研究考证,对吴承恩的其人其事才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他的生卒年不能确切知道,大约在1500年左右—1582年前后。他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氏。祖上原也是官宦人家,曾祖父做过余姚训导,祖父当过仁和教谕。到他父亲的时候,因为继承岳父的家产,成为小商人。虽然如此,他父亲仍然喜欢读书,这对吴承恩很有影响。承恩天性聪慧,从小广读诗书,很有文才,在当地颇有文名。而且,他还喜欢“野言稗史”,这对后来创作《西游记》大有稗益。吴承恩年轻时也曾热衷功名,但科场不利,直到中年以后,才补为“岁贡生”(即国子监肄业的人),后来做了长兴县丞。两年后被人诬告贪赃而罢免入狱。弄清真相,还其清白后,他愤而还乡。此后虽然又被任命为荆州纪善,却没有到任,在家乡淮安终老。著有《射阳先生存稿》四卷。还著有小说《禹鼎记》,惜已佚,只存《自序》一篇。又编过词集《花草新编》,今也只存残抄本。
关于《西游记》的版本,若按年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西游记:校注本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