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基础文献选读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第一卷
第1章 自然与逻各斯
第2章 巴门尼德哲学诗
第二卷
第3章 苏格拉底的申辩
第4章 洞穴比喻
第5章 什么是第一哲学
第三卷
第6章 基本要道和自然哲学书信
第7章 怀疑论文选
第8章 斯多亚精神
第9章 论美
第四卷
第10章 柏拉图与基督教
第11章 基督宗教无比优秀,超越了所有哲学技艺
第五卷
第12章 第一哲学沉思
第13章 人性论(节选)
第六卷
第14章 未来形而上学导论(节选)
第15章 小逻辑(节选)
第16章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第17章 异化及其克服
第七卷
第18章 什么是高贵
第19章 现象学
第20章 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
第21章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第22章 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
第23章 我思与疯狂史
第八卷
第24章 逻辑哲学论(节选)
第25章 《哲学研究》(节选)
第26章 经验论的两个教条
第27章 民主先于哲学
第1章 自然与逻各斯
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大约生活在公元前6—前5世纪小亚的希腊城邦爱菲索(Ephesus)。广义地来说他是属于伊奥尼亚(小亚西部的希腊殖民城邦)的“自然哲学”家。但是他身上有许多与众不同的东西,使他显得更加是一个难以被简单纳入到这一范畴之中的异类。自古以来,许多著名思想家读到赫拉克利特的时候都会为他笔下流露出来的难以言说的魅力所吸引。反对他的和赞同他的人几乎都有,但是很少有无动于衷的。
赫拉克利特是一个走极端的人。他放弃王位,宁愿自我放逐到城外与儿童玩棋,并且公开蔑视人民大众,说一个优秀的人超过一万个公民。他的语言十分晦涩,这为他在当时和后来赢得了“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的称号。实际上他的书写方式似乎是在有意模仿神谕,都是一些隐喻般的格言。结果,人们自然相信这些格言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奥秘——或者说“微言大义”。精神贵族的真理,本来就不指望——也不想——让大家都理解的。但是赫拉克利特似乎更像一个对没有人理解他感到焦虑的先知。然而他所洞见的宇宙之“道”(logos,逻各斯)确乎是极端反常识的(比较:现代有些哲学的论证的最终基础是“不违反常识”)。比如,日常世界具有一定恒定性,各种事物判然有别,森然在目;但是赫拉克利特所“看到”的宇宙却在无以名状的流动飞驶当中,对立的事物当下转化成为对方。他并没有否认平衡、宁静和秩序,但是他说它们同时就是战争、紧张和冲突!
赫拉克利特的原著都遗失了。现存的残篇是后人从古代其他学者对他的引用中辑录出来的。在失去原先的上下文的情况下,如何解读其微言大义就有着更大的空间了。
黑格尔、尼采、列宁、海德格尔等都从自己的哲学立场出发解读过赫拉克利特,不妨一读。现代西方学者卡恩的解读颇有特色(参看杨适在《哲学的童年:西方哲学发展线索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中的讨论)。笔者在《生命与逻各斯》(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中也有一个“时间压缩”解读,可以参考。
世界是一团不断地转化的活火
(1)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2)火的转化是:首先化为海,海的一半化为土,另一半化为热风。[意思是说:火凭着那统治一切的道或神,通过气化为水,水是世界结构的胚胎,他称之为海。从海再产生出地、天以及天地之间的东西。至于以后世界又如何返本归原,如何产生大焚烧,他明白地指出如下:]它[指土]融化为海,而且是遵照着同一个道,在原先海化为土的那个分寸上转化的。
(3)火生于土之死,气生于火之死,水生于气之死,土生于水之死。——火死则气生,气死则水生。——土死生水,水死生气,气死生火;反过来也是一样。
(4)一切转为火,火又转为一切,有如黄金换成货物,货物又换成黄金。
(5)神是昼又是夜,是冬又是夏,是战又是和,是盈又是亏。他流转变化,同火一样,火混和着香料时,就按照各自发出的气味得到不同的名称。
(6)不死者有死,有死者不死:后者死则前者生,前者死则后者生。
(7)我们身上的生和死、醒和梦、少和老始终是同一的。前者转化,就成为后者;后者转化,就成为前者。
(8)冷的变热,热的变冷,湿的变干,干的变湿。
一切都遵循着道
(1)这道虽然万古长存,可是人们在听到它之前,以及刚刚听到它的时候,却对它理解不了。一切都遵循着这个道,然而人们试图像我告诉他们的那样,对某些言语和行为按本性一一加以分析,说出它们与道的关系时,却立刻显得毫无经验。另外还有些人则完全不知道自己醒时所做的事情,就像忘了梦中所做的事情一样。
(2)因此应当遵从那个共同的东西。可是道虽然是大家共有的,多数人却自以为是地活着,好象有自己的见解似的。
(3)他们即便听到了它,也不理解它,就像聋子似的。常言道,“在场如不在”,正是他们的写照。
(4)对那片刻不能离的道,对那支配一切的主宰,他们格格不入;对那每天都遇到的东西,他们显得很生疏。
(5)那“一”,那唯一的智慧,既愿意又不愿意接受宙斯这一称号。
(6)法律,也就是服从那唯一者的意志。
(7)如果你们不是听了我的话,而是听了我的道,那么,承认“一切是一”就是智慧的。
(8)道为灵魂所固有,是增长着的。
(9)一个人怎能躲过那永远不灭的东西呢?
(10)一切在地上爬的东西,都是被神的鞭子赶到牧场上去的。
一切皆流,万物常新
(1)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照赫拉克利特说,也不能两次摸到同一个一模一样的变迁实体,由于变化剧烈、迅速,]它散又聚,合而又分。
(2)踏进同一条河的人,不断遇到新的水流。灵魂也是从湿气里蒸发出来的。
(3)我们踏进又踏不进同一条河,我们存在又不存在。
(4)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永远不断地更新。
相反者相成
(1)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通过斗争而产生的。
(2)[自然也追求对立的东西,它是用对立的东西制造出和谐,而不是用相同的东西,例如将雌雄相配,而不是将雌配雌、将雄配雄;联合相反的东西造成协调,而不是联合一致的 ............

书籍插图:
书籍《西方哲学基础文献选读》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西方哲学基础文献选读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