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针步线:澳门制衣工人口述历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9.6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行针步线:澳门制衣工人口述历史 / 林发钦主编.—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6 (澳门口述历史丛书) ISBN 978-7-5495-9312-5
Ⅰ.①行… Ⅱ.①林… Ⅲ.①服装缝制-手工业工人-访 问记-澳门-现代 Ⅳ.①K828.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303454号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广西桂林市中华路22号 邮政编码:541001 )
出版人:张艺兵
全国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720 mm ×1 010 mm 1/16
印张:15.5 字数:215千字
2018年6月第1版 2018年6月第1次印刷
印数:0 001~5 000册 定价:52.00元
Table of Contents
版权信息
序:澳门制衣工会五十年光影
前 言
服务制衣工会五十载
为制衣工会付出大半生
制衣三十载
“我喜欢车板的工作”
从普通的制衣女工到劳工界代表人物
经历制衣业的半个世纪
生活离不开工会
制衣业摸爬滚打多年
将青春献给制衣业
盛衰纵难留,唯有情永在
活出彩虹
在制衣极盛时离开
从工人到雇主
选择校车的大半生
兴趣延续制衣梦
制衣人的坚守
微笑背后的曲折人生路
风雨过后是骄阳
平淡而不平凡
热爱制衣的缅侨
附录一:口述历史资料
附录二:澳门制衣业在经济和社会中的角色
序:澳门制衣工会五十年光影
潘玉兰
成立于1958年的制衣工会,从诞生的那天起,已将维权、服务定为工会的宗旨,而在不同的时期,工会亦本着这个宗旨,保障工人就业权益、为工友争取薪酬待遇和工作条件的改善、关心工人生活保障、举办比赛提升技术水平、开办班组活动丰富工友的业余生活等,在澳门工运事业上留下辉煌的一页。
工会白手兴家,一桌一椅都是靠捐赠而来,艰苦创会的历程奠定了会务参与者无私奉献勤俭办会的精神;并且工会始终依靠群众,因应社会及行业的发展,敢想、敢做、敢尝试,在多个领域的工作中开拓创新,在不同发展时期中不断焕发出新的姿采。
制衣工会的成立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澳门的三大制造行业──火柴、爆竹、香业逐渐式微,制衣开始成为澳门的新兴行业。当时有中小厂数十间,多是由香港厂商在澳门开设,业内雇员约有二千人,但工人尚未有组织。工厂经常发生减薪、裁员、欠薪的事件,工人纵有不满,亦多是敢怒不敢言,劳资矛盾日益激化,实需有工会维护工友的权益。1958年,日升制衣厂的减薪裁员事件触发了工会的成立。当时工人为反对工厂减工资,派出七位代表和资方理论,但厂方不理会工人的要求,竟然开除七名工人代表,进一步激起工友的不满。全厂工人于是发动罢工争取厂方让工人复工,却不知道其后该怎样与资方交涉,只得聚集在街上商量,但又怕被说成是非法集会,被迫走向长命桥,当海水涌至大家惊慌失措,有些人甚至哭起来,处境十分狼狈。
幸好,他们得到一位旅业工友的协助,带领他们到旅业工会开会,后来更得到澳门工会联合总会(以下简称“工联”)派员协助,指引他们到当时的市行政局投诉,在大家的同心合力下,事件得到解决。经过这次劳资事件,工友认识到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就要有组织作依托,为此,他们迫切希望成立工会。经过几个月的筹备,澳门内衣工会(即制衣工会前身)于1958年11月正式成立。
工会成立之初除了几百名会员外一无所有,可谓“白手兴家”,但工友爱会情深,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些兄弟工会送来桌椅,位于新马路1号N三楼的旅业工会借出部分地方,作为内衣工会的办公室;工联派来秘书义务为工会提供支持和指导。在各方的支持和协助下,工会走出了艰难创会的第一步。在劳工法诞生前,工会以团结为力量,以“有理、有利、有节”为方针,透过灵活的谈判技巧,处理了众多的劳资事件,维护了工友的就业权益。
制衣工会的发展历程
六十年代中,随着会员数量增加,工会经济有所好转,工会就另觅会址,于1966年4月,迁往原是汽机工会的会址,即沙梨头海边街17号二楼继续办公。与此同时,依靠工友捐款支持,增添了一批日常用品和康乐用具,有条件为工友举办更多的康乐活动,凝聚会员。
七十年代初,制衣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产品日趋多样化,除了原来生产的恤衫(旧称内衣)、睡衣裤、西裤及牛仔裤之外,还增加了棉织衫、风褛、太空褛等,制衣工人也有八千多人。为了适应行业发展、更好地团结各厂工友,内衣工会正式改名为“制衣工会”。而随着会员人数增加,工会的活动空间亦逐渐不敷应用,经常要借用兄弟工会的地方开展活动。为此,工会于1974年4月又一次迁址至海边新街61号,较原来的会址大五倍多。宽敞的会所为会务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工会除继续以维护工人权益为重点外,还经常为工友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并开展了不少会员的福利、服务工作。
八十年代后期,制衣工人已达三万多人,出口额占制造业出口总值四成多。因应形势发展,工会于1986年6月迁往康乐馆三楼与织造工会、珠塑工会实行联合办公。1987年12月进一步联同手工业工会、鞋业工会、香业工会、樟木杠工会等共七个工会组成“澳门制造业总工会”。总工会的成立,集中了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资源,更有利于工会发展,尤其是有利于开展一些带全局性、针对性的维权和会务活动,如参与劳工法的制定、宣传工作,向政府反映输入外劳政策及厂商将工序外移对工友职业生活的影响等,有力地维护了行业雇员的权益。
九十年代,大量制衣厂北移内地,部分工友趁年轻转行,入行人数也在减少,随着配额制度的取消,行业进一步萎缩。有见及此,工会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举办车缝技术比赛,以提升业内雇员的技能,增强竞争力。与此同时,强化职业转介服务,协助工友转业。
2005年,工会购入提督马路能昌大厦地铺为自置会址,并将会务推展至会员子女身上,为下一代开展暑期兴趣班、青少年足球训练班,成立青年组织──旭青社等。
回归至今,制衣工会在工联和制造业总工会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支持配合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继续为行内职工、家属提供更多元的服务,为澳门工运发展贡献力量。
表1 制衣工会的诞生与发展
表2 制衣工会会址变迁
无私奉献勤俭办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行针步线:澳门制衣工人口述历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