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元帅——朱可夫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一、苦难童年
二、当兵就要当好兵
三、参加国内战争
四、我们要成为最好的师
五、重视坦克的作用
六、哈勒欣河初露锋芒
七、风暴即将来临
八、德军不是不可战胜
九、列宁格勒保卫战
十、莫斯科大会战
十一、斯大林格勒的转折
十二、向西挺进
十三、进攻柏林
十四、和平时期的政治挫折
一、苦难童年
1908年夏天的傍晚,一列火车正行驶在开往莫斯科的途中,天正下着倾盆大雨,车厢内很暗,在三等车厢狭窄的过道里,只有一根蜡烛发出昏黄的光亮,车厢里拥挤不堪,气味简直能让人窒息。在靠窗的一个座位上坐着一位少年,看上去大约只有十一二岁,他一直趴在车窗旁,看着窗外闪过一排排黑色的树影和远处村落里星星点点的灯光。他就是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功名显赫的前苏联元帅——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
这是朱可夫第一次出远门,也是第一次坐火车。
而在此之前他连铁路都没见过。他是去莫斯科当学徒,学手艺。坐在他身边的谢尔盖叔叔将把他带到莫斯科,找他的舅舅。临走前朱可夫的父亲反复嘱咐他:"你要忘掉他是你的舅舅。他是你未来的老板。阔老板是不喜欢穷亲戚的。千万千万记住这一点。"
火车驶过巴拉诺夫车站以后,远处突然出现一排灯火通明的高楼。朱可夫好奇地问一位站在车窗旁的老人:"老伯伯,这是莫斯科吗?"
"不,孩子,这不是城市。这是萨瓦·莫罗佐夫开的纳罗-福明斯克纺织厂。我在这个厂工作了15年。"老人紧接着又伤心地说:"现在,我不工作了。"
朱可夫问:"为什么?"
他说:"说来话长……我的妻子和女儿都死在这里。"他的脸色苍白,闭了一会儿眼睛。
他又说道:"每次经过这座该死的工厂,见到这个吞吃了我的亲人的怪物,我无法使自己平静下来……"他猛然离开窗户,走到车厢昏暗的角落里坐下,蒙头吸起烟来。
朱可夫并没听懂老人的话,他睁大眼睛看着窗外这个"吃人的怪物",他不理解它是怎么吃人的,但他又似乎感觉到点什么,他的前方等待他的将是艰辛和磨难。
朱可夫于1896年12月2日出生于莫斯科西南的卡卢加省斯特烈耳科夫卡村。他的家境贫寒,全家人住在一幢很破旧的房子里,房子的一角已几近坍塌。在这所房子里原来住着一位名叫安努什卡·朱可娃的寡妇,她无儿无女,生活十分凄凉和寂寞。于是,她就从孤儿院领回了一个2岁的男孩,没人知道这个孩子的父母是谁。只听说,在孤儿院门口捡到时,这个男孩身上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儿子名叫康斯坦丁。"朱可娃把孩子收养后,取名叫康斯坦丁·安德烈维奇·朱可夫。他就是朱可夫的父亲。
在朱可夫的父亲8岁时,养母就去世了。为了维持生计,他独自一人到乌戈德厂村跟一位皮匠学手艺。
但因为年幼,在学徒期间主要是干杂活,甚至是替老板带孩子、喂牛,因此当三年"满师"时,他并没学到什么,只好到别的地方找活干。他步行到莫斯科,终于在那里的维义斯制鞋厂找到了工作,并学到了鞋匠的手艺。
在朱可夫的父亲50岁时和他的母亲结了婚,当时他的母亲35岁。两人都是第二次结婚,也都是在自己第一次结婚后不久就丧偶的。朱可夫的母亲叫乌斯季妮娅·阿尔捷米耶娜。她也是出生在邻近村庄一个贫穷的人家。
当时正是俄国最黑暗的沙皇时代,卡卢加省的农民生活很苦,贫瘠的土地很难养活一家老校朱可夫的父亲在莫斯科打工,很少有钱寄回来,莫斯科工人的工资甚至难以维持自己的生活,直到1905年,朱可夫的父亲和许多工人一道因为参加示威游行被工厂开除,回到村子干起了皮匠活和农活,生活才稳定一些。但由于家境的穷困,朱可夫的母亲不得不额外找活干。冬夏或早秋季节,她拼死拼活在地里干,到晚秋时候就到县城,帮人把食品杂货发送给戈德厂的商人。运一趟,只能得到一个卢布到一卢布十戈比,这还要包括马料、店钱、饭钱等等,这甚至比一个乞丐讨到的钱还要少。但为了一家人不被饿死,她毫无怨言地干着。
就在朱可夫5岁时,他又有了一个弟弟,这对朱可夫一家来说,更加重了负担。为了养这个瘦弱的孩子,朱可夫的母亲产后几个月,就进城挣钱。几乎所有的街坊邻居都劝她留在家里照看孩子,但饥饿威胁着全家人,她不得不去。当年秋天,朱可夫那不到1岁的弟弟就死了。
就在同一年朱可夫一家又遭到一件不幸的事,他家那幢破旧的老房子因为年久失修,房顶塌了下来,而且冬天很快就来了。为了能有个屋子过冬,朱可夫的父亲用分期付款的方法买了少量的木料,在周围邻居的帮助下,终于在11月份把房子盖好了,但这房子非常简陋,门是用旧板子拼凑起来的,窗户上的玻璃都是破裂的,这只能算作一个栖身之地。朱可夫在回忆录中写道:"到1902年冬我已经7岁。这是我家非常困难的一年。收成不好,粮食只能吃到12月中。父母挣的一点钱,买点盐和面包还还债也就光了。亏得邻居帮忙,我们有时才有点稀粥或是白菜汤喝。这样的互相帮助在农村是常有的,这是生活在困苦中的俄罗斯人友爱团结的传统。"
8岁时,朱可夫进了一所教会小学,成绩一直很优秀。在三年制小学毕业时,朱可夫因为他的学习成绩而获得了一张奖状。在当时,一个受了三年小学教育的人是相当了不起的,全家人都为他而高兴。
朱可夫的父亲对他说:"现在你是有文化的人了,可以带你到莫斯科去学手艺了。"
母亲专门为朱可夫做了一件新衬衣,父亲为他做了一双皮靴。朱可夫知道家里的经济条件需要他外出谋生,以减轻家里的负担。虽然他更希望继续读书,以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朱可夫更多地承担了家务劳动,帮母亲干活。他知道,他很快就会离开家,离开家人和朋友们去莫斯科了;他知道,他的童年实际上已结束了,他应该像成人一样去考虑问题,为父母分忧了。
当时,朱可夫想学印刷工,但没有熟人可以介绍进印刷厂。他告诉父母,他什么工作都愿意干,只要对家里有益就可以,他当时并没想太多,只是对独自去莫斯科学艺,时常感到心情紧张,他毕竟还是个孩子。
母亲终于决定找她的兄弟米哈伊尔,让朱可夫在他的毛皮作坊学手艺,一来毛皮匠挣钱多,二来好歹是亲戚,能有个照应。她独自去娘家找她的兄弟,请求他收朱可夫当学徒。
朱可夫的这位舅舅,小时也很苦,从小在毛皮作坊学徒。成了师傅后,靠省吃俭用,拼命干活,白手起家,成为一个出色的毛皮匠兼皮货商人。但当他发财 ............

书籍插图:
书籍《苏联元帅——朱可夫》 - 插图1
书籍《苏联元帅——朱可夫》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苏联元帅——朱可夫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