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芙蓉镇/古华 著.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增订版)
ISBN 978-7-02-007033-6
Ⅰ.芙… Ⅱ.古… Ⅲ.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Ⅳ.I247.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8)第057649号
装帧设计:刘静
责任印制:王景林
芙蓉镇
Fu Rong Zhen
古华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http://www.rw-cn.com
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 邮编:100705
中国农业出版社印刷厂印刷 新华书店经销
字数172千字 开本850×1168毫米 1/32 印张7.75 插页1
1981年11月北京第1版 2008年6月第1次印刷
印数 1—50000
ISBN 978-7-02-007033-6
定价 15.00元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图书销售中心调换。电话:01065233595
增订版说明
为了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增强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大力推进新型的学习方式,国家教育部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颁布了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内容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对原有《语文教学大纲》中关于语文课外读物的具体篇目作了较大的改动,并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要求广大中小学生阅读。为此,我们于2003年5月编辑出版了一套“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50种,丛书的书目均为“新课标”所推荐。
2006年,在广泛听取教育界专家和广大中小学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之后,我们又推出了“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修订版)”60种,书目上增加了若干中国当代文学的佳作和中外文学优质选本,内容上增加了介绍文学常识、提示学习思考的“知识链接”。两年后的信息反馈显示,这次修订受到了广大中小学师生的肯定和欢迎,但对入选书目仍有不足之憾。为此,我们慎重地继续扩充了丛书选目,再推这套“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增订版)”70种。增订版除继续增加部分中外文学名著外,同时还新组织编写了“新课标”中推荐阅读的中外民间故事、中外童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等选本。我们希望,这次增订后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内容更广泛,知识更实用,针对性更强。它一定能够成为中小学生朋友的良师益友和家庭的必备藏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二〇〇八年四月
导读
古华的长篇小说《芙蓉镇》,是一部对历史进行深切的反思,对极“左”路线破坏下的中国农村生活进行了深刻描绘的作品。照作者说的,他唱了一曲严酷的乡村之歌。然而,严酷之中见深情,它同时又是一曲对来之不易的新生活的赞歌,倾注着作者对党的三中全会路线和政策的由衷热爱。

也许,首先吸引我们的,是作者手中那支散发着浓厚泥土香气的风俗画笔。小说里有多少声色并作的风俗画面啊!那夹岸长满木芙蓉的一河绿波,那边远山镇青石板街上的鸡鸣犬吠,那五岭山脉腹地里悠扬的民歌,都令人神往,引人遐思。这里民风淳朴,人们有互赠吃食的乡情。每逢赶圩,更是繁华热闹。然而,作者并不孤立地写风俗,更不靠古旧的奇风异俗招揽读者。他的风俗画是流动的,渗透着丰富的政治经济内容,从中时时透露着时代的消息。就拿“圩期”来说,也真是变化莫测。解放初期是“一旬三圩,一月九集”。后来打击城乡资本主义势力,圩期一改再改,“三天一圩变成了星期圩,变成了十天圩,最后是半月圩”。到了小说开篇,六十年代初期,正值元气大伤的农村经济复苏,“半月圩”又改为“五天圩”。芙蓉姐的米豆腐摊子交了好运,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可是,好景不长,行情又变,到了十年浩劫,芙蓉镇“街容”大变,变成一条红彤彤的“语录街”、“对联街”。“检举揭发箱”赫然在目,王秋赦的“民兵小分队”逡巡警戒。不要说“资本主义的浮头鱼们”不敢在圩场露面,就是狗、鸭、兔、蜂这类小动物,也在“四不养”的条款下销声匿迹了。此时正如小民们的一首口诀所说:“死懒活跳,政府依靠;努力生产,政府不管;有余有赚,政府批判。”人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复杂微妙:当年是“互赠吃食”,如今是“互不串门”;原先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现在是“人人防我,我防人人”;“阶级阵线分明”,大家都有了自知之明,“只有十几岁的娃娃不知厉害,不肯就范,但经过几回鼻青脸肿的教训后,才不做超越父母社会级别的轻举妄动,小小年纪就晓得唉声叹气……”而且,王秋赦又从北方取来了“真经”:“忠不忠,看行动”。所谓“行动”就是“早请示,晚汇报”的一大套宗教仪式。现代迷信之风大盛,古风旧俗变成了“新”风恶俗。人们于抑郁的心情中,忽然又想起了早年间反封建的民歌,不免轻轻地吟唱起来。这些真实的风俗画面,虽写风俗的变异,实写社会的变易,蕴含着令人咀嚼不尽的社会内容。“革命”和“造反”换来市场的萧条;“阶级阵线的分明”带来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戒备;“三忠于四无限”的誓言背后,有人却哼起了反封建的《骂媒歌》……这种“革命”的虚伪的色彩和倒退的性质也就不言自明了。作者把政治风俗化,把风俗政治化的生动描写,在作品中处处可见,透过这些描写,作者为他的人物造成了一种典型而又独特的环境,一个便于人物活动其间的氛围和舞台。

然而,这一切毕竟还只是小镇的“外景”,是站在远处也可以望见的。要了解风俗变易的根源,只有走进小镇的内部,走进人物的命运之中,去研究这个“小社会”动荡、瓦解、重新组合的全部过程才行。构成这一卷社会风俗画的骨骼血肉的,还是“人”,是带着自己固有的复杂性的人,是人的命运的变幻,是各个人物独特命运的错综复杂的交织。构成这部小说情节发展核心的,则是“左”倾路线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是阶级斗争扩大化与社会主义时代正常的社会关系的矛盾。只有从各个人物命运的发展中,我们才看清了“左”倾路线如何凭借着封建主义思想残余,伤害着和扭曲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恶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它如何的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同时,我们也从中看到,在大劫大难的年月,党和人民的力量,正义和忠诚、道德和良心的力量并没有泯灭,只是以曲折复杂的方式顽强地表现出来了。
胡玉音和她的丈夫黎 ............

书籍插图:
书籍《芙蓉镇》 - 插图1
书籍《芙蓉镇》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芙蓉镇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