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口述自传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4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胡适 口述
唐德刚 译注
胡适口述自传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桂林•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胡适口述自传/胡适口述;唐德刚译注.—2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
ISBN 978-7-5495-6273-2
Ⅰ.①胡⋯Ⅱ.①胡⋯ ②唐⋯Ⅲ.①胡适(1891~1962)-自传Ⅳ.①K825.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309416号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桂林市中华路22号 邮政编码:541001
网址:www.bbtpress.com
出 版 人:何林夏
出 品 人:刘瑞琳
责任编辑:曹凌志 罗丹妮
封面设计:陆智昌
内文制作:陈基胜 马志方
目录
CONTENTS
编译说明
写在书前的译后感
第一章 故乡和家庭
第二章 我的父亲
第三章 初到美国——康乃尔大学的学生生活
第四章 青年期的政治训练
第五章 哥伦比亚大学和杜威
第六章 青年期逐渐领悟的治学方法
第七章 文学革命的结胎时期
第八章 从文学革命到文艺复兴
第九章 五四运动——一场不幸的政治干扰
第十章 从整理国故到研究和尚
第十一章 从旧小说到新红学
第十二章 现代学术与个人收获
唐德刚(1920—2009)
安徽合肥人。国立中央大学(重庆)历史系学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硕士、博士。曾先后任职于安徽省立安徽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市立大学,长期从事历史研究与教学工作,并对口述历史的发展贡献良多。著有《袁氏当国》、《段祺瑞政权》、《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史学与红学》、《书缘与人缘》、《五十年代的尘埃》、《战争与爱情》等,包括历史、政论、文艺小说多种,及诗歌、杂文数百篇。
胡适(1891—1962)。这张照片摄于1956年4月,照片上胡适亲笔注记:“没有戴眼镜,使我感觉这像上有我母亲的神气。”母亲冯顺弟对胡适一生待人处事影响很大,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说:“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下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父亲胡传(1841—1895)
胡适母亲冯顺弟(1873—1918)
1914年胡适摄于康奈尔的照片和背面题字。
1916年,胡适摄于哥伦比亚大学校园。
1947年4月27日清华大学三十六周年校庆。左一为原西南联大训导长、昆明师范学院院长查良钊,左二为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左三为原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左四为南开大学秘书长黄钰生。
胡适在1938—1942年间出任中华民国美国大使的职务。1942年3月至5月,他在美国、加拿大等地巡游演讲百余次。这幅照片应是其巡游场面。
1943年11月,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的王重民写信给胡适,请教有关《水经注》的问题,由此引发了胡适的考据癖,重回故纸堆里。
上图:1953年1月,胡适在驻日使馆畅谈文学革命。
下图:1958年,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接受口述历史访问。
胡适之先生亲笔所拟口述自传大纲(共四页)
“职业化”的“口述历史”是胡适之先生多年的心愿。一旦理想成为现实,他反而没有工夫做了。这是1957年夏,胡适根据唐德刚拟的大纲逐条修正,再一条条地抄改下去,重誊出的手书“自述大纲”。唐德刚个人对这个“自述大纲”的定稿则甚不满意。
胡适之先生手书父母生卒年代及徽州“经解三胡”
蔡元培在《中国哲学史大纲》第一版的序文中,误把徽州“经解三胡”说成胡适的老祖宗。因而人们觉得胡适对中国哲学之所以有如此透彻的了解,实在是家学渊博,箕裘有自!
胡适之先生手绘故乡地图
1956年冬季,胡适与唐德刚讨论他自己的“传记”或“自传”写作应当采取的方式。谈得起劲了,胡先生找出一本地图,用张薄纸蒙在上面,画了一张他故乡的地图。其中,“上海”、“杭州”四字为唐德刚所补加。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胡适口述自传》唐德刚题签。
编译说明
一、本稿为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所公布的胡适口述回忆十六次正式录音的英文稿,和笔者所保存并经过胡氏手订的残稿,对照参考,综合译出。
二、本稿原定与胡氏的《四十自述》英文译本,合二而为一。故凡《四十自述》中已有的故事,本稿均未重复。
三、胡氏口述的英文稿,按当初计划,只是胡氏英语口述自传全稿的“前篇”或“卷上”;故按“全稿”层次分为“三篇”“二十九节”。既然“后篇”或“卷下”始终未能作出,则上项划分已失其意义。故本稿乃按原有目次重分为十二章。庶几本稿可单独印行,自成一书。
四、凡原稿语意有欠清晰的地方在译文须加些字句来表明的,译文上均加方括号[],以表示为原稿所无。
五、凡原文所征引的其他著作上的文字,如果过于简略,有使读者不易明了的地方,译文则将引文前后酌量加长,使语意更为明显。
六、由于海外参考资料的限制,如原稿中的引文或人名、物名一时无法用汉语“复原”的,则暂时“意译”或“音译”,以待将来补正。
七、引文出处,原稿皆未注明;或其他字句有欠明白的地方,译文中就酌量情形,加批注予以说明。
八、胡氏当年与笔者对各项问题的讨论,以及笔者访问胡氏时的问难与感想,均为正式录音记录所未收。笔者亦酌量情形于注释中略加按语,予以补充。
九、本稿的翻译事实上是一种汉语“复原”的工作。胡氏当年用中英双语掺杂口述时,所说的语言虽未必全系“语体”,译文仍全部用“白话”来表达,以符合“胡适之体”的“文体”。
十、本稿译述仓促,而笔者当年与胡先生工作时成筐的笔记又十遗其九,以故本稿凡是需详细注释的地方,而笔者在纽约附近各图书馆又找不到所需参考资料的时候,就只好暂付阙如,他日再设法增补。疏漏的地方,还希望读者贤达的指教和原谅!
唐德刚
写在书前的译后感
在动手翻译这本小书之前,我曾遵刘绍唐先生之嘱,先写一篇“导言”或“序文”。谁知一写就阴错阳差,糊里糊涂地写了十余万言;结果自成一部小书,取名《胡适杂忆》,反要请周策纵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胡适口述自传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