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的新窑子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1mb。
书籍内容:

话说中国的新窑子让我们心里有谱

  吴思

  在这本书里,我们几乎可以看到一个村庄所有村民的面目,读到关于他们命运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群体的梦想,以这些故事为基石,我们还能建立一套坚固的“中国观”。  新窑子人很穷,他们的一个梦想就是发财。务农不能发财,他们就当兵当出去,考学考出去,买户口买出去,打工打出去。这些路走不通,或者代价太高,支付不起,那就转身卖瓜贩菜,开车拉脚,养羊种树。纯粹种庄稼的人,无论在别人的心目中,还是在他们自己看来,都不能算作成功者。  我认为他们很正确。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我们辛劳一年,收入依然微薄,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我们将编织什么样的梦想?  2003年,据新窑子村的党支书说,该村的人均收入为500元。以当年的市场价计算,新窑子人每天只能吃一斤半玉米面。同样在这一年,中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远多于这个数字。当然,村支书的数字照例有两套,我请黑明打听了,他们报给上边的数字是1200元,接近陕西省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即使按照这个比较漂亮的数字计算,新窑子人与城里人的收入也相差很远。  黑明写到一户人家,1998年花钱为儿媳妇买了城镇户口,户口的价格是3500元,等于一个村民好几年的收入。好几年的辛劳,这就是新窑子村民与城镇居民之间的距离。不过,新窑子并不是最底层,这里距延安只有16里地,各种机会比更偏远的村庄多,于是绥德县和安塞县的两个外来户买了新窑子的户口,分别花了1500和2600多元。按照当地宣称的收入水平,这段距离意味着几年的艰苦攀登。  新窑子村民要变成城里人,常规通道是读书考学。新窑子出过一个大专生,那是全村人的骄傲。中专比较大众化,但这段路也要走三年,花费两万元,毕业后还未必找得着工作。如此巨大的代价与风险,一般村民应该望而生畏,然而,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宁愿背一身债也要供孩子读书。用他们的话说,这是为了孩子的前程。  还有一条路就是出去打工,每个月可以指望三四百元的工资。这个数字还不到正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一半,只能算小半个临时城里人,而这也需要信息和门路,需要背井离乡和更高强度的辛劳,同时还要冒拖欠工资白干一场的风险。这两年应该好一些了,在孙志刚案发生之前,如果预测进城打工的风险,恐怕还要进行更多的思考。  我很喜欢黑明这本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窑子很像我们村――我当年插队的地方。1996年,新窑子有58户人家;1976年,我当过指导员的那个山区生产队有57户。那时我们队的日值是三毛五分钱,当年新窑子的壮劳力每天也挣三四毛钱。看着黑明拍的照片,随着他在新窑子走家串户,我就想到了我们村,想到了我当年熟悉的人家,听见了他们的笑谑,闻到了烧秫秸和猪食混合的味道。看到新窑子知青的照片,我简直就像见到了自己。  我们村是我判别真伪的参照系。关于中国历史和现状的理论和叙述,关于中国人的种种说法,一旦让我迷惑了,我就拿来与我们村比较一番。说得靠谱,我就接受;离谱远了,我就不拿它当真。这个办法很笨,难免限制人的想像力,也无法帮助我领悟IT之类的高新产业,但可以保证我不脱离常识。我经常犯错误,但不至于错得太离谱。  读了黑明的这本书,认识了那些有血有肉的农民,我感觉更有底气了。在他们的经历中,我对共和国历史的许多看法得到了有血有肉的印证。他们今日的奋斗和挣扎,又为我补上了一段参照系中的空缺。作为一个有八亿农民同胞的中国人,心里装了一个完整的村庄,了解这个村庄与整个社会的基本关系,无论说什么,做什么,我都感到心里塌实。  新窑子正在变化。在如此大规模的摆脱自身处境的努力之中,中国农民必将在未来数十年中左奔右突,直到普遍不安于位的原因消失,新的均衡局面形成。也许这将成为本世纪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其结局和影响将大大改变世界的面貌。希望黑明通过他的村庄跟踪这种变化,让我们心里有谱,也让后人看到一个完整鲜活的故事。

2004年春于北京

话说中国的新窑子不仅仅是为了他们

  孙立平

  黑明是一个着力用镜头去记录普通人生存状态的摄影家。在他的多部摄影集里,都给人们展示了普通人的生活和感受。而在这本即将出版的《100年的新窑子》中,他则将态度镜头长时间地对准陕西一个小山村那几百口人落后而又普通的生活。  《100年的新窑子》首先给我的一个强烈视觉冲击就是那几十幅标准的“标准像”。黑明告诉我,这是他用自己一台最大的相机拍摄的。也许我可以这样认为,这大概是迄今为止为农民拍摄的一组“质量”最好的标准像了。这倒让我想起一件事情来。在二十多年前粉碎“四人帮”的时候,揭发出来王洪文的罪行之一,就是私自拍摄了标准像,以便为他篡夺党和国家领导权做准备。这件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但也说明,在我们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标准像,而且不是挂在自己家里的标准像,是一件多么郑重其事的事情,是一件有着多么重大政治和历史含义的事情,同时又是一件离普通人的生活多么远的一件事情。而黑明这组农民标准像的冲击就在于,他给那些似乎最没有资格照标准像的普通的农民拍摄了一组“高质量”的标准像,而且不仅拍摄了,还以醒目的位置和处理手法印在了书里,并且以书这种媒介,成为公众阅读的对象。也就是说,它们和那些领袖们的肖像一样,具有了公共性。  这种冲击意味着什么?我们当然不能牵强地说,普通民众要替代帝王将相或精英占据历史的舞台。就在黑明拍摄这些照片的时候,就在照片中那些主人默默地过着他们普通生活的时候,这世界上发生了许多大的事情。正如书中所说的,香港回归、申办奥运、加入世贸谈判等,在这些大的事件中,活动的主角无疑是那些精英们。但实实在在的事实是,在这些精英们从事那些活动的同时,那些普普通通的人也在真实地生活着。不错,那些重大的事件影响着更多的人,但在那被影响的“更多的人”中的每一部分,他们的生活中都有着重要性与上述重大事件不相上下的小事情,比如,对于“新窑子”村的人来说,猪啃了地里的庄稼,就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100年的新窑子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