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哲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重订本前言
第一部分 引言——美学与哲学
一、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二、美学在西方的历史发展
三、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一些特点
第二部分 人及其世界——“人诗意地存在着”
一、如何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
二、“人”如何理解“自己”
三、艺术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
第三部分 艺术作为一种基本文化形式
一、基本生活经验与基本文化形式
二、艺术与科学
三、艺术与宗教
四、艺术天才
第四部分 艺术作为历史的见证
一、历史·科学·艺术
二、作者·作品·读者
三、艺术作为“活的”历史的存留
简短的结束语——让生活充满美和诗意
参考书目
出版后记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美的哲学/叶秀山著.—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6
ISBN 978-7-5502-4527-3
Ⅰ. ①美… Ⅱ. ①叶… Ⅲ. ①美学-通俗读物 Ⅳ.①B83-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146085号
Simplified Chinese edition
Copyright© 2015 POST WAVE PUBLISHING CONSULTING (Beijing) Co., Ltd.
本书中文简体版权归属于
美的哲学(重订本)
著 者:叶秀山
选题策划:
出版统筹:吴兴元
责任编辑:王巍
特约编辑:陆炎
营销推广:ONEBOOK
装帧制造:墨白空间·韩凝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83号楼9层 100088)
北京京都六环印刷厂印刷 新华书店经销
字数118千字 787×1092毫米 1/16 10.5印张 插页4
2016年8月第1版 2016年8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5502-4527-3
定价:26.00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 周天晖 copyright@hinabook.com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部分或全部内容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本书若有质量问题,请与本公司图书销售中心联系调换。电话:010-64010019
重订本前言
好几年前,北京后浪出版公司的吴兴元先生就约我重版此书,因为这是近十年前的书,要再版不如重新写一本,无奈我十年来没有再做美学方面的研究,思想也集中不到这方面来,重写难,改更难,不得已就订正了一些词句重印一次了,这是首先要向读者道歉的,而且我这个做法,也向读者讨个谅解。
我是一个很不成熟的作者,当时信心十足写的书和文章,过不了多久,又觉得要“改”了,检查其原因,一方面我的“兴趣”经常在“变”,一方面也是“学问”上,“思想”上不成熟的表现。
自打写了《美的哲学》之后,我倒也没有闲着,除写了长长短短的一些文章外,主要完成了两个项目:一是为学术版多卷本《西方哲学史》的《绪论》前半部“欧洲哲学史”部分,然后是集中精力完成“西方哲学中科学与宗教两种思想方式”的项目,就工作来说,平时读书写作也都集中在这两个方面,其他方面,就很难顾及了。
当然,工作作业面固然有方方面面的不同,但在“哲学”的道理上,也都是相通的。如果说,这十年只是做了“不同”的工作,那么现在再来看《美的哲学》虽然不能修改,但可能还是满意的,甚至会觉得现在要写可能都写不出来了;无奈情况不是这样,我现在至少自己觉得要重做会做的更好,这是很别扭的事情。
譬如对于康德的《判断力批判》,我虽然一直比较重视,但只是在最近这几年,才开始觉得有一些重要的问题过去我理解得很肤浅,甚至是不对的;而这种情形,又是跟对康德哲学的整体把握不可分的。我现在的认识是:康德在出版《纯粹理性批判》时,他的三个《批判》的大轮廓已经具备,在这里,不仅预示了《实践理性批判》的方向,而且也有了《判断力批判》的“目的论”的规划,只是“审美”的“批判”的确是《判断力批判》新加的内容。《纯粹理性批判》里经常出现“目的论”的问题,甚至在“先验辩证论附录”里集中阐述了这个问题,但是“审美—aesthetic”的先天原则,则是被否定的,而的确是到了《判断力批判》才“扶正”了过来。
对于康德的这三个《批判》的关系的理解,我现在侧重思考的是:“建构性原理”和“范导性原理”的区别问题,在康德,“知识”和“道德”一“知性”和“理性”运用的都是“建构性原理”,前者通过“自然”的“概念”,后者通过“自由”的“概念”,但是“审美”和“目的”却是“范导性一规整性”的,是一种“反思”性的原理。
何谓“建构性”?在康德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一种从“概念”的原则“建构”出一个“直观”来,譬如根据“圆”的“概念”的“原理”可以“建构”起一个“圆”的“直观”“图形”来,亦即,我们按照“一个中心点”与其“边缘”各个直线皆为“等长”这个“原理”,就能“画出”(建构出)一个“圆”的“图形”来,这样由“概念”“建构”的“直观”,乃是“无待经验”的“先天直观”。这在康德的知识论中是相当清楚的。
然而,“审美”和“目的”就没有这个特性,它们不可能由一个“概念”的“原理一原则”“建立一建构”一个“直观(图形)”来。在这个“判断力”—“审(评判)美”、“审(评判)目的”的“领域”,并无“确定性”的“概念”的“原则—原理”可以“运用”来“建构—建立”它的“直观”,这似乎就意味着,不仅“目的—终极目的”是一个“理念”,而且“美”的“概念”也只是“理念”,没有相应的、确定的“直观”,“建立建构”不起来一个“先天直观”,没有“直观”,也就进入不了“经验”,不能成为“经验对象”,因而“美”和“目的”的“判断”都不可能是“先天综合判断”,因而不是“知识”,也不是“道德”。这样,“美”和“目的”都不是“自然”的一种“客观”的“属性”。
与我们这本书内容有关的,我们看到,“美”和“艺术”都不可以从一个确定的“概念”出发,来“建构—建立”“直观—形象”。很多年来,我们文学艺术经常批评的“概念化—公式化”的毛病,在这里有了一个理论的安顿。“艺术创作”并不是从一个“概念”的“原理原则”出发,来“画”出一副“图象”来;它的路线恰好相反,是从一个具体的经验的“直观—直觉”出发,“寻求”一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美的哲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