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故障分析_路由篇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注意:
这里所说的上部层次和下部层次是根据本书的需要划分的,并不是标准的分类方式。
1.2.1 OSI上部层次
OSI参考模型的上部层次(第5、6、7层)靠近用户的应用程序,应用程序通过它们与网络进行交互。下面分别简要介绍各层功能(按照发送数据的顺序)。
1.第7层——应用层
应用层对用户的应用软件提供接口以便它们能够使用网络服务。在上面提到的发送邮件的例子中,写好邮件后交给网络传输的工作就是首先由应用层接手的。在这个例子中,应用层为用户的邮件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准备将邮件通过网络传递到目的地。应用层中除了提供大家熟悉的邮件服务外,还提供文件传输(FTP),远程登录(Telnet)和万维网(WWW/HTTP)等服务。

2.第6层——表示层
在发送邮件的例子中,为了通信双方相互能够理解而预先定义标准格式的工作就是表示层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将不同类型的表达格式转换为标准格式的工作也称为“翻译”。除了定义标准的信息格式以外,表示层还包括数据的aid="3Q2AT">3.1.5 有类路由协议(RIPv1)的限制
3.1.6 RIPv2的改进
3.2 RIP协议的配置方法
3.2.1 RIPv1的配置方法
3.2.2 RIPv2的配置方法
3.2.3 配置RIP的路由汇总
3.2.4 其他相关的RIP命令
3.2.5 通过RIP传播默认路由
3.3 RIP协议的故障分析
3.3.1 路由器没有向外发布应有的路由条目
3.3.2 路由表中没有安装应有的路由条目
3.3.3 RIP路由汇总引起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参 考 文 献
反侵权盗版声明
第1章
网络基础和故障排除方法
本章要点
OSI参考模型介绍
了解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TCP/IP协议栈
地址解析协议
网络故障排除方法
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有关理解计算机网络所必备的一些概念,OSI参考模型的体系结构、分层及各层的功能与相互关系,重点阐述TCP/IP协议栈的主要协议内容、IP地址的结构、分类和子网划分方法。这些内容是后续章节的理论基础。本书的核心部分虽然是网络故障排除,但了解网络原理尤其是网络协议的内部实现机制,是有效排除网络故障的必要前提。建议读者仔细阅读本章内容,理解所述网络协议的设计思想、工作方式和原理。本章最后介绍网络故障排除的通用方法,它是资深网络工程师们多年工作经验的结晶,在这里作为一个框架提供给读者,具体的分析、诊断方法将会在后面的章节中详述。
1.1.1 为什么需要OSI参考模型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简单回顾一下OSI参考模型出现之前的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1974年,著名的IBM公司提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SNA(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IBM本公司设备之间的互连。随后DEC公司(20世纪80年代初DEC在计算机行业排名仅次于IBM)于1975年提出了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DNA(DIGITAL Network Architecture),图1-1是两种网络结构的示意图。由于相互之间缺乏沟通,这些不同厂商自己提出的网络体系结构之间存在差异,互不相容。因此,将不同厂商设备通过网络互连存在很大的困难,必须在不同厂商设备之间做一些翻译和转换的工作。这种专用的体系结构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封闭性。
图1-1 IBM与DEC公司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随着计算机网络规模与数量的急剧增长,这种不同厂商设备之间的不兼容性,严重阻碍了计算机网络的健康发展。各厂商也意识到各自的体系结构之间缺乏兼容性所造成的问题,于是开始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以促进网络的进一步发展。这时,在制定国际标准方面具有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着手制定统一的标准:OSI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如图1-2所示。该参考模型的研究和起草工作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于1984年正式发布。这个标准的第一个词之所以称为“Open”(意为“开放”),是相对于上面所提到的厂商私有网络体系结构的封闭性而言的。这是一个对所有厂商和机构都开放的标准,只要遵守这个标准,就可以和其他任何同样遵守该标准的网络相互通信。
图1-2 OSI参考模型
读者不难看出图1-1所示的两个私有体系结构与图1-2的OSI标准模型之间的相似性。实际上,在制定OSI参考模型的过程中,工作组的成员研究了当时已存在的一些解决方案,包括IBM公司的SNA和ARPANET(Internet的前身)等网络体系结构,在它们的基础上提出的OSI参考模型。这个标准的参考模型提出后,已有的网络体系结构都与之建立对应关系。例如,SNA最初的模型只定义了6层,并没有定义物理层,这部分功能由其他标准实现,而图1-1中SNA之所以加入璌一些培训机构授课方式的了解,近年来,对网络知识的讲授方法逐渐演变为强调操作的重要性,在授课过程中以学生能否在设备上把预期的实验结果做出来为依据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内容。长此以往,导致学生过多地注重对各种命令的使用而不知不觉地忽略了对协议原理和实现机制的理解和掌握,以为熟练操作就是掌握所学知识的标志。这个问题反映到网络故障排除上就表现为遇到问题后只注意对各项配置命令的检查,或检查命令是否输入有误、或检查是否漏掉配置命令。如果确认配置命令无误,则面对故障便不知所措。他们通常将“故障排除”称为“排错”,意思是说排除故障的过程就是查找错误。殊不知在实际网络环境中,大部分网络故障都不是因为输入了错误的配置命令引起的。例如,目前互联网中不同网络设备接口的MTU尺寸不尽相同,同时网络中大量存在的过滤设备很可能造成MTU探测过程的失败,而很多主机的应用程序在发送IP分组时不允许在中途进行分片,从而造成数据分组传输失败。类似这种故障并非由配置错误造成,仅仅熟练掌握配置命令而对网络原理、数据分 ............

书籍插图:
书籍《网络故障分析_路由篇》 - 插图1
书籍《网络故障分析_路由篇》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网络故障分析_路由篇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