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大世界——飞机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1mb。
书籍内容:

兵器大世界――飞机
凌翔
            飞行――人类美好的幻想
对古代的人类来说,天空无疑是最神奇莫测、变幻无常的。它时而晴空万里,
时而雷电交加;白天阳光普照,晚上繁星一片;夏天火伞高张,冬天天寒地冻。决
定天气冷暖、影响庄稼生长的阳光雨露、风雪雷电,都来自天空。因而人们自然而
然地就会产生这样的幻想:“天上”居住着决定人类命运的‘上苍“。
不论是东方的佛教、道教,还是西方的基督教,信徒们都认为,他们所崇拜的
偶像都在“天国”里洞察并主宰着人类在地面的活动。
翱翔长空的飞鹰、扑翼展翅的燕雀,乃至天空飘浮的云彩,都会引起人类对飞
行的幻想。古代那些美丽动人的飞行神话传说,就是人类这种美好的幻想的体现。
这些神话不仅丰富了古代人类社会文化,也孕育着航空航天技术的萌芽。
中国神话名著西游记入《封神演义》,把人类飞行幻想发展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书中的主人公们乘龙跨凤、腾云驾雾的“英姿”被描写得活龙活现,栩栩如生。这
不仅是作者超群的文学天才的体现,也说明了他们对飞行有非凡的想象能力。读者
会发现,他们早在数百年、上千年前的一些幻想,现在正在逐渐变成现实。小说中
降魔镇妖的种种“法宝”,现已成为一件件可以投人实战的新兵器。
中国神话《嫦娥奔月》,是人类最早的登月幻想。这个故事在公元前2 世纪就
在民间广为流传,而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它已经成为现实。对于飞行,世界各文
明古国都有异曲同工的神话传说,如希腊的赫尔墨斯神,总是头戴翼帽、脚穿飞鞋,
翱翔天空;西斯拉夫民族的宇宙神,则是驾驭着带翼的骏马,驰骋在领域上空;希
腊太阳神的儿于法厄同,曾驾驶火焰战车飞越天空。
在世界许多民族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中,对崇拜对象的描绘,几乎无一不带上这
神圣的“飞翼”。因为人类当时不能飞行,所以他们把飞行能力视为有超自然能力
存在的证明。
但是人类并没有停留在幻想上,他们要把美丽的幻想变为现实。人类既然能造
出车船,载人驰陆跨海,那么制造飞行工具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古代中国人民对航空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许多杰出的贡献。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
秋时代,中国著名的建筑匠公输般(即鲁班),曾制造过能飞的木鸟。在《墨子・
鲁问篇》中记载:鲁班“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可以说是世界
上最早的航空模型。东汉时代,王充在他著的《论衡・儒增篇》中,曾论述了木鸟
飞天的可能性。科学家张衡还曾制作过一只身上有翅膀、腹中有机关、能飞数里的
木鸟。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中国就出现了风筝。现在每当我们在有关潍坊国
际风筝节的电视报道中,看到多彩多姿、巧夺天工的风筝时,我们应该自豪地想到
它的故乡是在伟大的中国!
据班团著的《汉书》记载,王莽时期(公元9 年~23年)曾下令征集贤才以抗
御匈奴。有人前来应征,并宣称他能飞行以窥探匈奴的虚实,王莽当即令他现场表
演。此人用鸟羽做成的两只翅膀套在身上,在头部和身上连以羽毛,从高处跃下,
飞行数百步落地。根据这些记载就可以说明,大约从公元前400 多年起,古代中国
人民就多次用竹、木等材料开始制作飞行器械了,这无疑是“世界第一”。
中国还率先研究和发现了鸟类的滑翔原理,还有人利用风筝和火箭试制过载人
飞行器。闻名世界的中国四大发明中,火药和指南针与航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可以这么说:在明代以前,在航空技术方面.中国是处在遥遥领先的地位的。
在欧洲和其他一些地区,也有一些“航空先驱”,但关于他们试验飞行的传说,
已是公元几世纪以后的事了,也就是说要比中国有文字记载的传说和史实晚好几百
年了!
据说在公元5 世纪,斯堪的纳维亚传说中的能工巧匠韦兰铁匠,曾制作了一套
金属“羽衣”,和他弟弟一起进行了“飞行试验”。后来,他穿了这件衣服抓住仇
人飞上天空,并把仇人活活摔死。
看过莎士比亚作品的读者,对李尔王自然是十分熟悉的,但是李尔王的父亲布
拉德飞越伦敦上空的传说可能是鲜为人知的。据说布拉德曾给自己造了一副翼,并
试图利用这副翼,从阿波罗宫出发,飞越该城上空,结果坠地身亡。
有人对他的做法很不以为然,认为这种尝试是“愚蠢之举”。英国诗人约翰・
泰勒曾说过:“在高空,大风最容易使人遭难,所以在地面上呆着最好,最保险。”
不论是坠地身亡,还是种种非议,都没有能“扼杀”人们要把飞行的幻想变成
事实的愿望。他们继续努力,不断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1503年,
意大利学者丹蒂曾用自制的翼飞行,他的运气很好,居然活了下来。1507年,一位
名叫约翰・达米安的人,身穿翼衣,从苏格兰的斯特林城堡往下跳,他准备飞到法
国去。结果是坠地摔断了大腿骨,幸好没有摔死,只是落了个终生残疾。他总结失
败经验时却相当有趣,他说:“错误是在于没有使用鹰的羽毛,而使用了鸡的羽毛。
鸡属于地面禽类,当然不能升空飞行了。”他的分析究竟是有道理还是荒谬,只能
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17世纪,土耳其人赫扎芬・塞米比成功地进行I 飞行。据说他身穿羽衣从一座
高塔上跳下来,飞行了好几千米,最后安全降落在司库台市的市场上。
试图从高塔一类建筑物上跳下来进行飞行的人数究竟有多少,很难统计清楚。
但是有一点是清楚的:他们中一多半是摔死了,其余的人大都也残废了。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人的沉重和非流线型的躯体是不适于飞行的。
有人曾把人和鸟的心脏作了如下比较:人的心脏只占体重的0 .5 %,而鹰的心脏
却占8 %以上,小蜂乌则占22%。人的正常脉搏为每分钟70次,而麻雀飞行时心率
竟达到每分钟800 次!这就是鸟高速运转“发动机”的根本特点。有人算过,如果
人用飞翼来飞行,为维持飞行所需要的足够的肌肉,他的胸膛的长度要超过6 英尺!
1680年,一位名叫齐奥凡尼・波莱里的意大利人,在《运动的动物》一文中,
详细地论述了人类离开机器的帮助不可能在空中支撑住自己体重的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兵器大世界——飞机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