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视野下的历史变迁:帝国启示录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Content
第1节:序
第2节:帝国起点——秦篇
第3节:战国末年的军国主义(1)
第4节:战国末年的军国主义(2)
第5节:人多力量大——商鞅的人口政策
第6节:政治推销员和政治经理人
第7节:诸子百家是社会化专业分工的鼻祖
第8节:战争经济学
第9节:组织是提高效率的捷径
第10节:合理的激励手段将使组织行为更有效
第11节:战争福利学
第12节:出力最多的反而不挣钱
第13节:劳有所得是个好制度
第14节:战争的风险由谁来承担
第15节:饕餮之宴
第16节:天无二日,国无双主
第17节:谁有钱谁当老板
第18节:暴政的悖论
第19节:接受不能改变的现实
第20节:与暴政无关
第21节:寻求事业的发展是主流的想法(1)
第22节:寻求事业的发展是主流的想法(2)
第23节:被捆绑在权力十字架上的人
第24节:在经济危机中徒劳无功地挣扎
第25节:从解体中得来的经验(1)
第26节:从解体中得来的经验(2)
第27节:从解体中得来的经验(3)
第28节:帝国辉煌——汉篇(1)
第29节:帝国辉煌——汉篇(2)
第30节:米价高涨后的非典型通货膨胀
第31节:共同的利益是合作的基础
第32节:屡屠城为哪般
第33节:无底线的人性,倒退的历史
第34节:资料篇:钜鹿战役中的一些不合理之处
第35节:霸王之殇
第36节:一笑泯恩仇是种谋略
第37节:技术不能决定一切
第38节:经济复苏——自由经济PK管制经济
第39节:不靠谱的粮价与人吃人
第40节:拨乱反正的前夜
第41节:黄老之术是泛自由主义经济理念
第42节:解不开的死结
第43节:自由经济,向后转
第44节:养儿防老是一种投资
第45节:自娱自乐、自我陶醉的盛世
第46节:游牧经济的崛起
第47节:白登之围脱困的疑点
第48节:也许割地赔款才是真相
第49节:长城往往从内部崩塌
第50节:汉武帝打了一场双输的战争
第1节:序

中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遍布王朝兴衰更替的故事,它看似锦绣纷呈的万花筒,又像变化无端的魔方。这不单使执著于文化的猎奇者神往,也使许多醉心于社会科学的研究者们痴迷。一句古话经常被人提起,那就是:以史为鉴,可知兴衰。这句话流传了千年,业已为后世之人达成共识,也是千百年来读史者最广谱的理由。然而“为鉴”之法,却大相径庭。
显然,以道德作为衡量历史得失的尺度,不是个明智的选择。原因在于,道德不是一个恒定的常量,而是一个变量,会因时间、地域乃至个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别,甚至是完全相反。可以说,简单的道德尺码,容易让人迷失于偏颇的价值观中,使人辨不出历史的真实面貌。
挖掘历史中的权谋,无疑是成熟些的选择,对于采取此种视角的读史者来说,褒义的评价是老谋深算,贬义的评价是老奸巨猾。应该说,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向来不缺少这种算计人的智谋,但是对于兴衰变化的深层原因却少有研究,除了简单地贴上道德标签作为总结外,很少拿得出规律性的、带有技术含量的内容。
由此可见,常见的读史视角实在难以起到“知兴衰”的作用,它的局限性使它承载不了如此庞大的负荷。于是我们不得不另辟蹊径,来找寻这规律性的、带有技术含量的内容。
既然谈到规律,那么我们的视角就该定位于科学而非玄学。科学,就要有系统的论据作为支持,而论据的来源则无一能脱离历史。我们不妨这样理解,历史,是当今社会科学的分析样本,更是过去社会科学的实践报告。
不可否认,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世人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看待或阐释,总有些历经沧海桑田仍不能改变的事物永存——这才是我们要的带有技术含量的内容,也是无数历史爱好同仁皓首穷经,试图通过冗杂的历史资料,穿越时光的障碍,拨开重重人性迷雾所要探询的兴衰密码——历史的一般规律。
然而揭示历史的一般规律却远非易事,除去要仔细品读卷帙浩繁的史籍外,还要在读史的过程中,过滤掉虚假信息。这是个绝对不能忽略的问题。自孔夫子开始,许多历史记录者就根据自己的好恶肆意篡改历史,为这个坏风气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先河。以至于后世的统治者们修史,也没了道德底线。典型的如乾隆皇帝,公然命人在四库全书里杜撰、篡改历史,此行为不可谓不无耻。
若说孔丘篡改历史(文学界通行的说法叫“曲笔”)还有几分可爱,因为这毕竟是出于一种善意的理想,那么岳珂杜撰历史就有了明显的功利色彩。在一个重血缘、重门第、重承传、重渊源的国度里,背负着死刑犯后人的名头,想在政治上出人头地,不免有呓语之嫌。想要在政治上翻身,首先就要洗清自己“政治审查”上的污点——祖一辈的案子一定要给平反,否则不单自己无法出头,恐怕自己的子孙也要捎带着见不得天日。因此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在为祖父平反上。究其一生,在政绩上乏善可陈,但是在仕途上却能步步高升,实乃是他在平反工作中功绩彪炳的证明:宁宗、理宗大约都认可,当初高宗惩处岳飞过于严厉,于是对其子孙给予了相当的政治补偿。
平心而论,岳珂的所为于情于理都可以理解,但是作为修史者,将其翻案所杜撰的论据列入堂堂正史,就显得太过荒诞。
历史中更多的伪信息来自于记录者的曲笔,原因不言自明,是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暴力胁迫,如司马迁,就为此丧失了做男人的权利。为了保全生命,他只能有选择地写出历史,许多应该明确出示的信息就变成了隐含信息。类似的情形在历史记录中层出不穷,这使得我们今天看到的历史大多都很“讲政治”。讲政治,无疑会得到统治者的首肯,但是却使历史失真,更为后世的历史研究工作无端平添了许多负担。
至于战国时期秉笔直书崔杼弑君的史官兄弟四人,不说在历史上绝无仅有,却也是凤毛麟角。出现此种情形,只能说当时的政治氛围尚未像后世一样压抑,君权也未神化,统治者的权术意识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准。而史官在记录历史的态度上,尚能保持严谨客观的态度,甚至愿意用生命捍卫这一信仰,实在是难能可贵。
第2节:帝国起点——秦篇
从后世之史中曲笔成分不断增多可以判断,中华历代帝国的政治文明中,统治者的权力、权术意识是递增的,而道德基准线却一降再降。由此不难看出,中华的历史不单是一个权力集中的渐进过程,还是个道德水准的逆向淘汰过程。
............

书籍插图:
书籍《经济视野下的历史变迁:帝国启示录》 - 插图1
书籍《经济视野下的历史变迁:帝国启示录》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经济视野下的历史变迁:帝国启示录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