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征文专刊: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8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简书征文专刊:
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
子曰少怀、一棵花白 编
浙版数媒
版权信息
简书征文专刊: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
子曰少怀、一棵花白 编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2017
非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反编译、翻印、仿制或节录本书文字或图表。
DNA-BN:ECFD-N00005752-20150326
制作:苏野
出版: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体育场路347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10号
电子邮箱:cb@bookdna.cn
网 址:www.bookdna.cn
BookDNA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旗下电子书出版机构,为作者提供电子书出版服务。
如您发现本书内容错讹,敬请指正,以便新版修订。
©Zhejiang Publishing United Group Digital Media CO.,LTD,2017
No.347 Tiyuchang Road, Hangzhou 310006 P.R.C.
cb@bookdna.cn
www.bookdna.cn
目 录
卷首语 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
回眸历史深处里的民国文人
鲁迅:一寸丹心千行泪
萧红:平生如梦尽堪伤
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林徽因:你是一支曲子,我是唱歌的
王国维: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凌叔华:云胡不喜的民国季,她把感情的褶痕都藏在山石松竹间
朱生豪:我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
张爱玲:通过谋爱来谋生
杜月笙:风月场上谈风月,侠骨亦柔情
孟小冬:一代冬皇,半世峥嵘
蒋百里:国士无双
赛金花:彩云一点菩提心
许地山:落花生,宽而可济,朴而不迂
董竹君: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苏曼殊:深情之处是虚无
卷首语 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
中国经三千年历史而至民国,终于又迎来了一个百家争鸣大师辈出的时代。璨若星辰的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风云人物,引领了那个时代的变革,书写了那段或可歌可泣或振奋人心的历史。有人说,这是另一个春秋战国。说来真是可叹,一个早早就取得令世界惊叹的早熟国度,直到两千年多后,才蹒跚着脚步,走出了新的历史风采。一个丝毫不逊色于春秋战国的时代,风云人物如此之众多,自然一本小小的刊物不可能尽收其全貌,而只能管中窥豹,尽管如此,亦足以让我们亲近那段历史,如钱穆先生所说“对本国历史抱一丝温情和敬意”之外,也通过这简书16位作者笔下的人物故事,直观地了解和认识了那段历史。
历史专题主编:子曰少怀
民国时期,新旧杂糅。左手是未消散褪去的封建教条,右手是在破壳而出的新潮思想。这么一个矛盾又融合的时代下,许多杰出人物应运而生。本刊物旨在于回溯民国潇潇风雨中的风云人物。在动荡纷乱中,太多的人生宛如草芥,默默无闻,归于尘埃。却仍有这么一些高贵的灵魂,于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旧的,封建的,新的,开放的,这些错综复杂的思潮中,他们以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遗留给后人值得反复玩味的文化瑰宝。本刊选取的这十六位作者,凭借自身的感悟,描绘与讲述了十六位时空彼岸的杰出人物。虽不能说白圭无玷,却堪谓各有千秋。
人物专题主编:一棵花白
回眸历史深处里的民国文人
文/江昭和
当民国这个词浮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就想到了张爱玲,也许因为她的小说,让我“毒穿肺腑”,用情太深。
那真是最好的时代,教育兴盛,大师如林,那也是很坏的时代,战火硝烟,争斗杀伐。
但是今天,今天我不再一意孤行,侈谈张爱玲,我也不会羁绊于刀光剑影,我不会矫揉造作地描述周璇李香兰胡蝶阮玲玉,评论她们的歌声和演技,或者有心渲染,涂脂抹粉地描摹名人间的风流韵事,我只想用飞鸿踏雪泥的字句,来传达我曾经领略过的名人作家作品带给我的浮光掠影的感动。
读沈从文的短篇小说,觉得他合该是一个一脸慈祥宽悯的老农民,坐在竹林边的桥上,看着溪水流淌,看着别人的故事,缓缓地荡着,他只是见证着。
不是风华正茂的少年,亦不是沉重苦闷的中年,应是一个过尽千帆,尘埃落定的老人,有世事见惯,此心到处悠然的笑。
读他在去往家乡的船上给张兆和写的情诗,真个不经意,真个诧异不止,心里倏忽升起无边感叹,这与写下碧波荡漾,清浅温柔,文字里绿意盎然,土香悠长,故事里唏嘘惆怅,但也绝非悲痛欲绝的《边城》的,竟是同一个人。
那样的烂漫多情,缱绻温柔,分明是初涉爱河的小青年,缠绵不休的,然而一个拥有爱的男人无论怎样总不至于太坏。
他是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男人。他也是一个有着至情至性的人。从他笔下,流淌着火辣辣的,脆生生的,明晃晃的,活脱脱的情意里,可见一斑。在桥头彪勇的水手汉子的一个回眸处,在竹楼深处,一个深闺女子的低吟浅唱处,在镇上老朋友慷慨激昂的呐喊处……
他与张那一段引起一时轰动的爱情,时至今日,都让人初初不禁捏一把汗,然后觉着满心体谅,兴味盎然的心旌摇荡。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一代有一代之情与爱,但归根结底,人心无大沟壑,正是因为这种“惺惺相惜”,才分外缩进了读者与作家之间的距离,达到了文学一种极美的状态——共鸣。
读他的文物研究专著时,懂不懂不赘言,但一方面感慨一个优秀的作家,要想当得起文人的名号,是得有脱离虚幻地舞文弄墨,仅凭想象与才情纵横捭阖,而能够学以致用,立足实处,有所建树的能力才算得大境界,另一方面,看他不停地重申着“文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自我改造”我的心里是颤抖地,有些不愿直视地不忍的,何以至此。
这样一个人,这样一段故事的残忍。
他的文学成就,参差多态,有目共睹,但他经受过的,终究只能是冷暖自知了。
正因为此,知晓他生前的遗言,“独一无二”五味杂陈一句“对这个世界我没有什么好说的”,我才会在心底觉着万分的惋惜和动容。
一个人的性格,无论多么玲珑剔透,归根结底,他总得在时代的脉搏里浮浮沉沉,即便是李叔同那般醍醐灌顶,得道的高人,最终也难免忧国忧民。
一方面,我在这里言恐不尽,但难免不尽地倾诉着自己对沈的中意,另一头,一位学文学的学姐说——
“男人的爱情来的是轰烈,越轰烈越经不住时间,纵然是沈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简书征文专刊: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