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第四版)
作者:陈瑞华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1
ISBN:978-7-300-17957-5
价格:55.00元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20世纪初期之中国刑事诉讼法学
一、现代刑事诉讼法学的产生
二、刑事诉讼法学的初步发展
三、结论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学的回顾与反思
一、研究方法
二、理论体系
三、两种法律传统的冲突
四、制度成长的逻辑
五、证据法研究的困境
第三章 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
一、刑事诉讼法学基本范畴研究的回顾
二、刑事诉讼价值
三、刑事诉讼目的
四、刑事诉讼构造
五、刑事诉讼阶段
六、刑事诉讼法律关系
七、刑事诉讼主体
八、刑事诉讼职能
九、刑事诉讼客体
十、刑事诉讼行为
十一、结论
第四章 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问题
一、引言
二、从对策到解释
三、基本的问题意识
四、实证方法的引入
五、法学学科的交叉研究
六、法律的生命有机体理论
第五章 法律程序构建的基本逻辑
一、引言
二、法律程序构建的理念基础
三、刑事诉讼构造的诉讼化
四、刑事诉讼中的权利救济机制
五、法律程序生成的经验基础
六、法律程序生成的宪法根基
第六章 程序正义理论
一、程序与程序的正当性
二、程序正义观念的起源
三、纯粹的程序正义:罗尔斯的分析
四、程序正义与当代的程序价值理论
五、研究程序正义问题的必要性
六、程序正义价值的独立性
七、程序正义与其他正义形态的关系
八、程序正义的基本构成要素
九、为什么要坚持程序正义
十、程序正义的限度
第七章 程序性制裁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程序性制裁的基本模式
三、宣告无效——程序法的独特制裁方式
四、为什么要选择宣告无效的制裁方式
五、程序性制裁的局限性
六、程序性制裁的未来
七、程序性制裁理论的体系
第八章 刑事诉讼纵向构造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以司法裁判为中心”的诉讼构造
三、“流水作业”的诉讼构造
四、“流水作业”构造的负面后果
五、可预期的诉讼构造改革
第九章 刑事审判前程序之整体构造
一、引言
二、刑事审判前程序之简要比较
三、中国刑事审判前程序的构造
四、中国刑事侦查程序的构造
五、中国审判前程序的主要问题
六、走向一体化的审判前程序
第十章 刑事司法裁判的三种形态
一、引言
二、定罪裁判
三、量刑裁判
四、程序性裁判
五、三大裁判形态的制度影响
第十一章 刑事辩护的几个理论问题
一、引言
二、刑事辩护的双重意义
三、程序性辩护和量刑辩护的兴起
四、辩护权的诉权性质
五、辩护权的权利主体
六、结论
第十二章 量刑程序的独立性——一种以量刑控制为中心的程序理论
一、引言
二、量刑信息与定罪信息的不一致性
三、诉权对量刑裁判权的制约
四、公诉权内涵的必要延伸
五、作为独立辩护形态的量刑辩护
六、被害人对量刑过程的参与
七、量刑程序中的证据规则
八、结论
第十三章 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式
一、引言
二、刑事和解制度的三种模式
三、刑事和解的现实利益基础
四、刑事和解对传统刑事诉讼理论的挑战
五、一种新的合作性司法哲学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简介
陈瑞华,男,1967年2月生于中国山东。目前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年获得中国法学会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2010年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资格。
主要学术兴趣是刑事诉讼法、刑事证据法、司法制度和程序法理学。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政法论坛》、《中外法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独立出版学术专著十余部。其中代表作有:
《刑事审判原理论》(1997,2003);
《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2000,2005,2011);
《看得见的正义》(2000);
《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2010);
《程序性制裁理论》(2004,2010);
《法律人的思维方式》(2008);
《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2008,2010);
《论法学研究方法》(2009);
《比较刑事诉讼法》(2010);
《程序正义理论》(2010);
《量刑程序中的理论问题》(2010);
《刑事证据法学》(2012);
《刑事辩护的中国经验》(2012)。
第三版序言
承蒙读者的厚爱,《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的第四版终于面世了。
回首察看这本书的前三个版本,尽管一些重要的章节仍然得到了保留,但整体面目却发生了实质性变化。这一方面体现了学术研究的延续性,显示出“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这一标题的生命力,但另一方面,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笔者不能不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收入这部研究生参考书之中,以便使读者能够了解刑事诉讼法学这门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
在本书的修订过程中,笔者的意志力始终受到某种程度的考验。有些历久弥新的理论文章能够保留下来,就连自己都受到了感动。但仍然有不少章节或因为时过境迁,文献整理方面的贡献有余而理论创新不足,或因为过于侧重法对策学的分析而缺乏理论推进,不得不被笔者忍痛割爱。通过略带苦涩的整理过程,笔者再次痛感那种超越时空的理论研究实在是难能可贵的,而不少“应景之作”则犹如过眼烟云,没有长久的生命力。那些没有理论灵魂的文字,就连作者本人都羞于继续示人。
本书前四章对20世纪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的产生和初步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对当代刑事诉讼法学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反思,对“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进行了评析,并对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做出了讨论。相信读者通过阅读这四个章节,能够对刑事诉讼法学这门学科的来龙去脉有大体清晰的认识,对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生态和发展趋势也有较为准确的了解。
从第五章开始,本书依次对法律程序的构建逻辑、程序正义理论、程序性制裁理论、诉讼构造理论做出了系统的讨论,引领研究生进入刑事诉讼法学基础理论的世界。无论是学习刑事诉讼理论,还是研究刑事诉讼问题,“诉讼价值论”、“诉讼构造论”和“程序性制裁理论”都属于当代刑事诉讼法学的三大理论基石,是初学者必须全面掌握的基础理论。
本书最后四 ............

书籍插图:
书籍《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