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证据规则论_中原法学文库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8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封面
扉页
版权信息
怀念恩师程荣斌先生!
序言:通过证据规则实现审判中心
第一章 中国刑事证据法学研究的两个趋向
一、从证据学到证据法学,突出强调证据法学的目的和功能
二、从认识论到规则论,我国刑事证据法学的现代转型
第二章 刑事证据法学的革新框架
一、人民陪审制度助力“审判中心主义”
二、“审判中心主义”背景下证据规则的重构
三、“审判中心主义”重构公、检、法关系
四、小结
第三章 证据能力规则
一、证据能力的概念解读
二、证据观的双重解读
三、证据能力的三个维度
四、严格证明:通过程序实现资格限制
第四章 证据证明力规则
一、证明力和证据能力的关系
二、中国古代证据规则的经验
三、自由心证的域外经验
四、反思证明力规则
五、证明力规则的未来
第五章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域外经验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构成要素
三、非法证据排除程序
四、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乌托邦”
第六章 物证、书证证据规则
一、案例和问题
二、客观性证据的概念质疑
三、物证、书证的证据规则
第七章 被告人供述规则
一、案例和问题
二、在被告人供述的自愿性和真实性之间
三、被告人供述的证明力规则
四、被告人口供证据能力规则
五、结语:发达的证明力规则和单薄的证据能力规则
第八章 证人证言规则
一、案例和问题
二、证人出庭作证的立法规定
三、证人证言证明力规则
四、证人证言证据能力规则
五、证人证言印证规则
六、侦查人员出庭作证
七、结论
第九章 鉴定意见规则
一、案例引入
二、现状和问题
三、比较法的经验
四、鉴定意见排除规则
五、中国刑事司法鉴定的困局和对策
六、结语
第十章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据规则
一、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概念解析
二、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明力规则
三、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证据能力规则
第十一章 笔录证据规则
一、笔录证据的实践问题
二、笔录证据的实践动力
三、笔录证据的排除规则
四、结语:笔录证据规则的未来
参考文献
怀念恩师程荣斌先生!
序言:通过证据规则实现审判中心
之所以选择这一论题,直接来源于恩师程荣斌先生多年前的鼓励。尽管恩师已于2013年4月14日离我们而去,但先生虚怀若谷、潜心治学的精神一直影响着、鞭策着我。也许现在的年轻学子不再关心“谁是程荣斌”,但先生这一代学者真真切切地推进了中国法制的进程。先生较早就关注刑事被害人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辩护权的实现问题和法院的独立审判权问题等并直接在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中得以体现。有时我在想,割裂历史甚至割裂自己的学习方法,如何完成对前人的继承?如何实现我们的贡献?
先生在世时,最愉快的事莫过于与学生在一起,分享先生在特殊年代的故事以及对司法制度问题的看法。每次拜见先生,先生总是愉快地答应甚至都在家门口迎接,现在想来心中仍不免一阵酸楚。在交谈中,先生曾鼓励我在证据法学领域选题并撰写博士论文,但英美法发达的证据规则和大陆法晦涩的证明责任理论一时让我理不出头绪,最后只好作罢。怀着内心的一丝遗憾,我走上讲台跟我的学生讲习证据法学,但教材中的问题使我有种隐忧,学生即便对教材倒背如流,也难以对司法实务有直接的指导作用,证据法学的思维更难以形成。因此,我在整理课堂讲义基础上,把有关刑事证据规则的内容结集出版,虽自知浅薄,但总觉得如此的选题触及了司法实践中鲜有证据规则的论证的困境以及理论上刑事证据法学的核心问题。
问题是所有逻辑的起点。从法学教育的宏观层面而言,证据法学可能是最不成体系的一个领域。不同体例的证据法学教材让法学研习者无所适从。在具体的讲授过程中,每位老师因个人的学术背景不同,实际上在讲授着个人版的证据法学。当然,整部刑事证据法学的理论体系之中,刑事证据规则论应当说是绝对的核心内容。但如果直接“克隆”英美法证据规则的概念和内容,弊端明显大而不当。因为英美证据法导源于“二元制”的法庭审判,证据规则不仅有防止出现实体错误的目的,而且暗含了对陪审团裁判的制度支持。在大陆法传统中,证据规则的稀缺性背后有着“严格证明”、“直接言词原则”和“公开审判原则”的庭审的支撑,加之判决书的说理,裁判结论的可接受性得以加强。从比较法的视野看,证据制度的生成或证据规则的发达与审判中心和法院地位有着直接关联,也是对我国刑事证据规则建构的启示。
从证据法学教科书的具体内容而言,有些章节甚至存在着误导和混淆的问题,至少不能够体现近年来学术界在证据法学领域的学术成就。比如,证据法学往往建立在认识论等理论基础上,实质上导致了我们对证据的理解就是一味地强调对事实真相的追求,从而丧失了诉讼法学意义上的程序正义的理念和证据法学背后的理论内容。再比如,对被告人自愿性的问题、证人作证特免权的问题。我们不是在一味强调移植英美证据法的内容,而是强调在“人权保障”司法理念之下如何从证据法学的角度建构具体的制度。我们不反对犯罪侦查学专业人士穷尽人类自然科学技术对证据进行研究,我们也不反对部门法的学者从证据的收集、举证、质证、认证等过程中来研究证据法学,我们只是主张证据法学应当是一门独立研究对象的独立学科,它之所以是独立的学科不仅有着建构的理论基础,而且现实的司法实践需要我们应当对证据规则的立法内容进行理论提炼。实际上,在2010年“两个证据规定”
[1]
出台之后,我国刑事证据法学已经基本形成框架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刑事证据规则为题展开研究,目的在于揭示一个浅显的道理:没有证据规则的刑事证据法势必也无存在的必要。
樊崇义教授曾经说:“证据是一门科学,但是对这门科学恐怕我国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对它感觉陌生,包括法学本科生。在公检法干部中恐怕也有相当数量的人没有研究过。”换言之,法官之所以没有守住正义的堡垒,法学教育难辞其咎,法学院的课堂教学没能把证据规则的理论讲明白,更没能把它转化为法律人的职业思维方法。实质上,证据规则的建构是弱势的法官坚守审判权的“长城”、守住司法正义的最后堡垒,因为法官适用证据规则为裁判结论提供了毋庸置疑的正当性和可接受性。从冤案频发的现实困境出发,直接催生了 ............

书籍插图:
书籍《刑事证据规则论_中原法学文库》 - 插图1
书籍《刑事证据规则论_中原法学文库》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刑事证据规则论_中原法学文库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