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贝克知识丛书 第一次世界大战
著者:[德]弗尔克·贝克汉恩
译者:华少庠
责任编辑:程力
特约编辑:苑浩泰
装帧设计:
监制:姚军
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战争的起因和1914年战争的爆发:对当今有关争论的审视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代价
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
2.损失清单
3.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历史学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一战”的深层次原因
2.决策者们应承担的责任
3.1914年7月危机的糟糕管制和错误判断
第三章 “上层社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略、外交和目的
1.将军们
2.中立和结盟政策
3.经济界精英、战争目标和国内政治
第四章 “社会下层”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线和后方
1.普通民众与战争的爆发
2.前线战争的全面化
3.战争在后方的全面化
第五章 战败者与“战胜者”
1.俄国的革命
2.中欧的革命
3.缔结和平
参考文献
经过多次更新、补充后,呈现给读者的这本第五次再版的书简单明了、鲜明生动地阐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作者弗尔克·贝克汉恩在书中不仅诠释了这场战争的军事历史和政治历史,还解释了在这场战争期间,前线和后方社会以及日常生活的历史。在新版本的序言中,作者论述了有关问题最新的研究成果。在解释了这场战争的起因和1914年7月的危机后,本书通过当时政治、军事和经济界精英阶层的视角分析了这场战争。作者又在随后的章节中,通过下层社会的视角描述了千千万万前线士兵以及留守在后方的妇女、儿童们的战争经历。作者最后阐释了1917年沙俄帝国的崩溃以及一年后中欧两大君主制政体的坍塌,从而结束了全书的内容。
弗尔克·贝克汉恩出生于1938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当代德国历史和大西洋彼岸国家历史课程。19世纪和20世纪德国以及欧洲历史是其研究重点。弗尔克·贝克汉恩著述有:《钢盔团》(1966)、《梯皮茨计划》(1971)、《德意志帝国》(1994)和《美国与欧洲的冷战智慧》(2001)等。
序言 战争的起因和1914年战争的爆发:对当今有关争论的审视
史学界早已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定性为20世纪各种灾难的“元凶”。从1918年后数十年,到1989年至1990年两年间东欧集团的分崩离析,这一“元凶”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甚至到了我们生活的当今时代,这一影响仍然清晰可见。
[1]

当我们用一个非历史事实的思辨游戏来寻求下列问题的答案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现代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影响便一目了然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如果1914年8月列强们没有坠入导致两千万人丧生的全面战争的深渊,我们的时代会是今天这样吗?1917年俄罗斯会爆发两次革命吗?中欧、东欧和奥斯曼帝国的君主政体会土崩瓦解吗?法西斯主义会产生吗?斯大林主义会产生吗?人类会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吗?会发生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吗?会有冷战出现吗?吞噬无数生命的解放战争可以终结殖民主义吗?以此类推,肇始于1918年的问题之链可以不断地延长下去。
与此相联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百年之际,大量的书籍和学术论文再度呈现在我们面前就不足为奇了。
[2]

此外,2014年世界各地举行的众多有关“一战”的会议和学术研讨会,又进一步催生了更多出版物的问世。仅在2013年至2014年两年间的大量出版物,就已经使我们很难对当今的“一战”研究获得一个清晰的图像。
1994年和2004年都是“一战”爆发的周年。如果再把这两年的重要研究成果纳入视野,会使我们更难把握当代“一战”研究的现状。
[3]

在2004年的研究中,有学者大体上按历史编纂学的原则,把发生的历史事件按“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角度加以考察。读者可在本书39至92页读到这两种观察视角。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并未引发对1914至1918年的分析应该主要着眼于政治—军事领域还是社会经济—文化领域的原则性争论。
但是,当话题涉及1914年的7月危机的起因和过程本身时,情况则截然不同。为了让读者较为容易读懂后面的章节,接下来将介绍有关“一战”责任和罪责的激烈争论。在此,首先得提及与“一战”爆发有关的两个重要观点,而当代研究对这两个观点几乎不存争议。第一个观点是所谓的“战争狂热情绪”。人们通常认为在1914年8月,“战争狂热情绪”如海啸一般席卷了整个欧洲。在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或由该书拍成的美国影片《西线无战事》中,一开始的场景就让人难以忘怀:在德国一所文理中学的窗前,士兵们列队在群众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齐步向前。在教室里,一位民族主义的教师热切地鼓动着他的青年学子们报名上前线。
“战争狂热情绪”在许多教科书中一再被提及,但最新的研究证明,所谓的“战争狂热情绪”实际上不过是神话传说而已。“战争狂热情绪”在当时,特别是在城市里的确存在着,但正如我们现在所了解的那样,大多数人对战争总动员令的反应则是消极的。杰—雅克·贝克在多年前就向人们阐述了当时法国人的消极情绪。
[4]
文献材料清晰记载了在意大利、俄罗斯以及其他欧洲国家同样存在的消极情绪。
[5]

一位高龄的社会民主党人曾这样描述汉堡市的矛盾情绪:“在贝森宾登赫夫的工会前,同志们日复一日地聚集在一起。面对时代的喧嚣,大家心中充满了不解和迷惑。很多人暗自反问道:‘要么是我疯了,要么是别人疯了?’”
[6]

众所周知,在德国的许多城市里,人们走上街头,举行了和平示威活动。示威者向奥匈帝国的政府发出警告,不得把因1914年6月对帝国王储以及其夫人的暗杀事件而引发的危机升级演变为针对塞尔维亚人的战争。
[7]

数以百万的志愿兵或义务兵奔赴前线,但他们坚信参战是为了反击入侵者的侵略,是为了保家卫国,而非出于要满足自己的攻击欲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欧洲各国的很多民众出于对战祸的恐惧,纷纷从银行取出自己的存款,这更为清晰地表现了当时的消极悲观情绪。
[8]
第二个观点是,银行业和商业也同样表现出这种消极悲观情绪。几十年前部分史学家认为,“一战”的始作俑者和挑起者在1914年前都置身于工业和金融业的巨头之中。今天我 ............

书籍插图:
书籍《第一次世界大战》 - 插图1
书籍《第一次世界大战》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