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乡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启示录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引 子
第一章 湖南行:但愿不再忧伤以终老
张福全:儿子有家难回
张水美:我宁愿早死
易卓雄夫妻:我们就在房间里待着
陈安霞:想找个人一起流泪
方华强:独伴孤灯不安眠
陈克云:冷就去妈妈那里烤火
谌田龙:我只想老死在麻风村里
戴朴兴:一天就吃一餐饭
第二章 江西行:只要自己能做就自己做吧
朱英歌:不知儿子什么时候回来
高海龙:我们就是两栖人
吴树清:我有病呀,怎么得了呀
赵正海:天天围着孙子孙女转
刘九斤:给老了的人穿衣做鞋
邓寿春:有时间就去望望街
鄢水生:我给村上当导游
夏侯足仔:我哪能总住院
第三章 河北行:院子空了,老人都去哪里了
白大爷:总不能老住在别人家的房子里
王银枝:信了耶稣,心里会好受些
陶景修:再也唱不动了
延四太:能活一天就一天
孙建功:辛苦辗转都为谁
孙明雪:我这辈子不太成功
第四章 湖北行:就一个人过吧
杨荣照:就一个人过吧,少些麻烦
宋祖汉夫妻:不给女儿找麻烦
朱汉连:在酒里可以找到安慰
文小兰:人老了,只要身体好就好
王再祥:我是没有明天的人
罗贻斌:我与孙子相依为命
徐上发:想老婆早些回家
第五章 川渝行:年老就是可怕的病
曾宪昭:何处才是我真正的家
龙先忠:年老就是可怕的病
刘淑玉:他们拿一点,我就用一点
黎昌成:是病拖垮了这个家
肖奶奶:提着一只旧行李箱在儿女家流浪
崔婆婆:只要不饿我们,不冷我们
第六章 庆阳行:现实如此,怎敢奢望儿女
李骏虎:靠自己的双手过日子
张绣芳:儿子把我的心挖走了
石志孝:我为女儿还贷款
侯重贤:都八十多了,还得住出租房
王文哲:手里的钱都用在儿女身上
李天荣:等儿女们早点回家
第七章 东莞行:老了的臂膀怎能再挑重担
许树德:香港东莞两边跑
张锦松:敬老院可能是我们最后的家
刘雪梅:我们活一天,孙女活一天
杨子平:是吸毒的儿子拖累了我
黎易珍:都这么老了,怎么过都一样
唐明:国学给我带来了慰藉
郭扶娣:千万不要问她儿子的事
第八章 中国式乡村养老之忧
民政办主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镇敬老院院长:我不后悔
民政局局长:未来还是充满希望
引 子
小时候,我常到隔壁廖家去玩,廖婆婆、汉堂哥嫂,一家三口,日子虽过得清贫,但我总能听到很多笑声。
忽一日,剃头匠汉堂哥外出,突发脑溢血,当场死去。没过多久,汉堂嫂也改嫁而去。
这样,我的隔壁就只剩廖婆婆一个人了,整日整日冷清清的,听不到笑了。
自此,廖婆婆常常随我一道上山砍柴,转过脸就流泪,动不动就叹气。
又过了几年,她娘家的侄子将她接去养老,将她家的家具都搬走了,顺手还将她家的房子也拆了。
从此,我再也没看见过她。
我一年比一年地想看到她。
我开始流泪。开始叹气。
我开始不敢常回老家了。
第一章 湖南行:但愿不再忧伤以终老
张福全:儿子有家难回
2013年,渐近年关,天气却好得一塌糊涂,阳光普照,冬天的田野把一切都收拾好了,就等春天。
这是一次漫长的出走,我要出门去寻找廖婆婆。
浏阳西乡,镇头镇,大片大片的良田,都栽上了桂花树、罗汉松。良田由山地开发而来,现在,良田却栽种花卉苗木,变回山地。
当地的一位小学退休老师陪着我,就在由官桥通往北星的公路边,我们来到李菊梅老人家里。
四周一幢幢色泽缤纷的新式楼房悄然立于阳光里,李菊梅家的二层小楼满身灰暗,停在20世纪80年代的式样里。
快下午两点,李菊梅刚收拾完厨房,闻声迎了出来。老太太瘦瘦的,脸有些苍白,齐肩的头发扎在脑后,看来应是精心染过,一件暗绿色的棉衣很得体,不像其他农村老太太那么衣着随意。
老太太忙慌慌地搬了几张靠背椅出来,放在台阶上的太阳里。然后开始给我们沏茶,我忙起身帮忙,但老太太坚持让我坐着,直到将茶一一端给我们,才小心地在旁边坐了下来。
老太太的表情一直不自然。
一种隐隐的谦卑与忧虑,这不应该是年关将至的气氛。
她的眼光躲躲闪闪,我问起话来也磕磕碰碰。
李老太太曾是个乡村裁缝,一辈子不会做农活,也很少做过农活。1955年年初,她刚刚20岁,经人做媒,与同年的张福全结婚了。张福全虽然其貌不扬,却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裁缝,曾在株洲城建宁街建新服装店当过学徒,学得了一身好手艺。婚后,原本心灵手巧的她便随丈夫学缝纫,很快就操练出来了。开头几年,夫妻俩联手做上门生意,后来便各接各的活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夫妻俩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地里刨食,一年四季辗转在镇头、官桥、井龙、扬眉等地,到处为人缝制新衣服,吃香的喝辣的,令人眼热。当然,他们的工价也不高,最多一块六毛钱一天,有时也只有一块两毛钱一天。每年两人还得拿钱去生产队买五六千工分,不然就分不到口粮,间或还得交工商税,这样,所赚的钱便所剩无几了。只是,他们还得尽力存些钱,家里的土房子实在太破旧了,随时都会坍塌。
说到她儿子了。
李菊梅身子单薄,结婚多年都没怀上孩子,令她抬不起头来。不知听了多少闲话,拜了多少菩萨,喝了多少苦浸浸的中药,到第十二个年头,她快绝望时,惊喜地发现自己竟然怀孕了!
生下了儿子张新优,她的头抬起来了一点。说到这里的时候,老太太脸上有了隐约的笑容。只是,我太知道在漫长的苦闷与一丝喜悦之间,她承受了多少压力,背负了多少歧视。万一与人有了纠结,吵起架来,常会败下阵来,什么不下蛋的鸡婆,什么前世没做好事,要多么恶毒就有多么恶毒!
李菊梅不光生了儿子,儿子还健健康康地长大成人。到20世纪80年代初,儿子高中毕业了,家里的情况好转,他们还修了栋当地最好的土砖房。夫妻俩此时已五十出头了,虽说带了不少徒弟,自己却有些做不动了!此时,丈夫张福全眼见人们因分田到户手里宽裕了,当地人讨媳妇除了满屋子的新家具,至少会置办自行车缝纫机等,便试着在北星桥街上开缝纫班。不想来学的姑娘还挺多,每人一月收六块到八块学费,连办了两年,所赚的钱正好用来操办儿子的婚事。
儿子结婚后,很快就有了孙女孙子。他们家正好在公路边上,儿子做起了当时最热门的种子生意,也就是将此地村民培育的种子贩卖到岳阳、汨罗等地。
到1985年,他们家又建起了当地最早的红砖楼房。
老太太眼睛有些花了,缝纫做不动了,心想就安心帮儿子带带孩子吧。就在老夫妻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空巢:乡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启示录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