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宋:从水浒看宋朝的犄角旮旯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5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 序 -
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讲述的是北宋末年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故事。《水浒传》是小说,小说不是历史,但也反映了一定的历史史实。
南宋末年周密的《癸辛杂识》里,有一篇龚圣与的《宋江三十六赞》。龚圣与读《东都事略·侯蒙传》:“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材必过人,不若赦过招降,使讨方腊以自赎,或足以平东南之乱。”对宋江等三十六条好汉产生了钦佩之情,于是作《宋江三十六赞》。
《宋江三十六赞》中三十六人的绰号多被施耐庵《水浒传》延用。施耐庵在此及话本《大宋宣和遗事》等作品的基础上,撰写了《水浒传》。
《水浒传》里的主角宋江就是一个胸怀野心的人物。他出身小吏,却想干忠君报国的大事。于是走了一条招安的路子。
招安就是宋代平定农民起义的常用政策。所谓:“仕途捷径无过贼,上将奇谋只是招”“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着行在卖酒醋”。
虽然书中有不少人、地、时的不符合真实历史。如第一章写嘉祐三年(1058年),参知政事范仲淹启奏,请江西信州龙虎山张天师来朝,祈禳瘟疫,由此发生洪太尉放出妖魔之事。实则范仲淹皇祐四年(1052年)已去世,他任副相参知政事是庆历三年(1043年)左右的事。再如六十一回中出现了泰安州。泰安,宋代是兖州的奉符县,金代才升为泰安州,元、明延用。
但其中的记述在相当程度上是符合宋代的社会生活原貌的。
所以《水浒传》也可以看作宋代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从中一窥宋代的真实历史与社会风貌。
比如书中对宋代人物的艺术描绘,如高俅,李师师等等;对一些运动娱乐项目的着墨,如蹴鞠、相扑等等;还有宋代人的生活,如对宋代酒、茶、肉的记载描写等等。须知,《水浒传》的写作背景正是北宋王朝崩溃的前夜,宋人生活的丰富多彩可见一斑。
宋代在中国历代正统王朝中是一个独特的王朝。
陈寅恪先生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两宋是中国历史舞台上登场的正统王朝里统治疆域最小、对外武力最孱弱的一个,但它同时也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经济最为繁荣的“清明上河图”、中国文学史上的高峰宋词、中国科技史上的四大发明有其三、帝制社会最为开明完善的文官制度和周密的司法制度。
它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政治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
但是,三百二十年的宋朝在与辽、西夏、金、蒙元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败多胜少,最终一亡于女真,二亡于蒙古。
宋人苏轼《晁错论》中写道:“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苏轼死后仅仅二十多年,北宋灭亡。他是否预测到了结局?
李约瑟说:“宋代是中国自然科学的黄金时代。”
内藤虎次郎说:“宋代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唐和宋在文化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
谢和耐评价最高:“宋代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一幅中国封建王朝时期绚丽的《清明上河图》湮灭在洪流中。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最矛盾的王朝远去的背影。
历史大戏每天都在上演,直到现在还在继续,我们每个人或是故事的主角,或是配角,或是龙套,或是生来无声死后无名的路人甲……
一
邵尧夫是宋朝人吗?
《水浒传》为何用他的诗开篇?
《水浒传》引首部分用了一首诗来开篇:
纷纷五代乱离间,
一旦云开复见天。
草木百年新雨露,
车书万里旧江山。
寻常巷陌陈罗绮,
几处楼台奏管弦。
人乐太平无事日,
莺花无限日高眠。
在章回小说中,导入部分称之为引首。
《水浒传》以七律开篇,以七律结尾。这首七律是序诗。作者用诗的形式交代了《水浒传》开始前的一段时代背景:战乱结束,社会长期安定,历时一百余年。但“福兮祸所伏”,这也暗示着某种乱象即将来临。诚如苏轼在《晁错论》所写的那样: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这首诗是北宋著名理学大师邵尧夫所作,题目是《观盛化吟》(见《伊川击壤集》卷十五)。原诗有两首,此为第一首,而且文字上略有变动。原诗如下:
纷纷五代乱离间,
一旦云开复见天。
草木百年新雨露,
车书万里旧山川。
寻常巷陌犹簪绂,
取次园亭亦管弦。
人老太平春未老,
莺花无害日高眠。
金圣叹在《金批水浒》中保留了这首开场诗,但将“人乐太平”改为了“天下太平”。并批道:“好诗!一部大书诗起诗结,天下太平起,天下太平结。”
其实,在这首诗前还有一首引首词: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扰扰乱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见成名无数,图形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霎时新月下长川,江湖变桑田古路。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择木’为‘择水’),恐伤弓远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这首词可以说是作者自道,也是感慨世事兴亡。
关于这首词下篇将写到,先说下邵尧夫。
邵尧夫就是邵雍,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一说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尧夫是其字,还有个谥号康节,所以后人也称其为康节先生。
据载,他生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死于神宗熙宁十年(1011年-1077年),活了六十六岁。《水浒传》里说他是神宗时期名儒,应该是按照他的卒年所言,他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仁宗年间。
邵雍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成。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等。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他定居洛阳,以教书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是易学大家,对天道深有研究,所以他的诗以豁达、冲融见长,而且基本是解“易”而做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知宋:从水浒看宋朝的犄角旮旯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