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智慧生活百科--养生宝典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现代智慧生活百科--养生宝典
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
目录
第一篇 春季篇
第二篇 夏季篇
第三篇 秋季篇
第四篇 冬季篇
第一篇 春季篇
乍暖还寒仍当“捂”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的过渡时节,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此时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由于冷空气的活动,气候多变,温差幅度很大。有句谚语:“春天天气孩子脸,一天就会变三变”。说的是一天之内天气会有急剧的变化。有时早晨还是旭日东升,春风送暖,中午或许阳光暴晒,气温骤升,但傍晚可能寒流突至,冷气逼人。这时如衣着单薄,容易感受春寒染病。
所以,古今养生都十分强调“春捂”,通俗地说,就是“春不忙减衣”。民间所谓“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寿亲养老新书》说:“早春宜保暖,衣服宜渐减,不可顿减,使人受寒。”《老老恒言》一书也说,春冻未消,上半身衣服可以略减无妨,下半身裤子、鞋子、袜子宁可穿得暖一点。
“春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法。百岁医家孙思邈说:“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明代医家汪绮石说:“春防风,又防寒。”如过早脱去棉衣,极易受寒,寒则伤肺,易发生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病。春天还是流脑、麻疹、腮腺炎等多种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这些疾病的发生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但染病后发病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个人的体质和起居调摄。不忙脱衣,“春捂”得法,将会减少发病的机会如何正确“春捂”?养生书《摄生消息论·春季摄生消息论篇》指出:“春季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时备夹衣,温暖易之,一重减一重,不可暴去”这就是说,棉衣不过早脱去,多备几件夹衣,随天气变化一件件地增减,这是合乎科学道理的春暖时节谈“春困”春风轻拂,气温回升,到处欣欣向荣,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但是,这时人们却会感到困乏没劲,提不起精神这叫做“春困”。“春困”不是病,它是人体生理机能随着自然气候变化而发生的一种生理现象。冬天,皮肤血管受到寒冷刺激,血流量减少,大脑和内脏的血流量增加;进入春天,随着温度的升高,皮肤毛孔舒展,血液供应增多,而供应大脑的氧气相应减少,于是出现了懒洋洋,软绵绵,无精打采,昏沉欲睡,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春困”现象“春困”虽然是自然气候因素作用于人体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但也不是没有办法克服的
要克服“春困”,最好的办法就是顺从人体的自然变化规律,遵守春季养生原则:“早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做到起居劳作,精神调摄,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萌生的特点,使精神、情志、气血亦如春天的自然阳气,舒展畅达,生机勃发在起居方面,宜早卧早起,保证有一定的睡眠时间。小儿生理需要比大人有更多的睡眠时间,老人晚间睡眠质量普遍不佳,都应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午睡。足量的睡眠有助于消除疲劳,缓解“春困”带来的不良心情在保证睡眠时间的同时,还要注意居室空气的新鲜流通冬天由于室外气温低,不常开窗,春天有些人也习惯于紧闭门窗,这样,室内空气不流通,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增多,会助长“春困”的发生,使人感到头晕,不舒服,困乏烦闷所以,勤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不但对防治春病有利,对克服“春困”也有一定的作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在锻炼方面,要做到清晨早起,松解衣扣,散披头发,放松形体,信步漫行;选择轻柔舒缓的活动项目,或练嘘字功,或做体操,或慢跑,或打太极拳,活动关节,舒展肢体,使郁滞宣行,气血疏利,阳气升发。据生化及有关研究表明,锻炼运动在振奋精神上比服药的效果要好得多。它能加速心率,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机体对氧气利用的功能。但运动要适度,要合理安排运动量,避免引起疲劳反应的超负荷运动“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郊野的空气新鲜,饱含着人们称之为“空气维生素”的负离子。负离子通过人的呼吸进入体内,作用于人的末梢感受器,对大脑神经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从而改善大脑皮层的功能;负离子进入血液循环后,所带的电荷送到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中,能促进细胞代谢活动,促进造血功能和肺的换气能力,从而使人感到心胸舒畅,大脑清醒,精神振奋,“春困”消除,工作学习效率提高。元人邱处机说:“高年之人,遇风日融和,当从园林亭阁虚敞之处,凭栏远眺,用宣滞怀,以畅生气,不可默坐,以生他郁”所以,郊游对老年人来说,也有重要的畅达心情、解除“春困”作用。
同时,还应当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适当的休息。休息时可以听听音乐,聊聊天,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在欢愉和谐的氛围中,忘却“春困”饮食的调摄也很重要。《摄生消息论》说:“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饮酒不可过多,米面团饼,不可多食,致伤脾胃,难以消化”饮食不当或过量,会加重“春困”,合理的进食,对克服“春困”是有益的。春天阳气生发,辛甘之品有助于春阳,温食有利于护阳,姜、葱、韭菜宜适度进食,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菜花、小白菜、柿子椒等都宜常食,至于寒凉、油腻、粘滞之品易伤脾胃阳气,则应尽量少食节到新春话饮食佳节逢新春,到处喜气洋洋。亲朋好友、旧知新交,平日里因各自忙碌,难得互相聚乐,此时聚首,理所当然地要准备些精美丰盛的菜肴,醇厚甘洌的美酒,以献其诚,以表其意,以示其庆。于是,肉山酒海边,狼吞虎咽大嚼急啖者有之,猜拳行令酩酊大醉者有之。殊不知如此图得一时之快,逞一时之能,其后患之大不可等闲视之,轻者可减退脾胃功能,增加肝脏负担,重者可致中毒伤身,乃至暴病而亡。有心养生者不可不慎。
节日期间欢饮畅食原也无可厚非,美酒佳肴本身也是富于营养调精活血之上选,“药补不如食补”,适当饮食,可以补益身体,增进健康。然而,过量的饮食却是有悖养生原则的医学实践证明,进食过多的高脂肪、高蛋白,有可能构成某些疾病的诱因:①暴饮暴食很容易引起胰腺炎,这在节日期间更是常见。其症常见于中上腹或左上腹,呈现刀割样绞痛,并伴以恶心呕吐,中度发热。轻的不甚典型的胰腺炎,病症常不明显,化验上多不重视,常易发生误诊,因而更须细心谨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现代智慧生活百科--养生宝典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