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在台湾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第一卷学业
第1章 在你没有常识之前,不需要提问
第2章 在台湾听讲座
第3章 我们的写作课
第4章 台湾学校里为什么没人背书
第5章 作业!作业!
第二卷生活与梦想
第6章 去台北追星
第7章 饮食男女
第8章 西门町
第三卷走遍台湾
第9章 老街
第10章 阳明山
第11章 台南的寺庙
第12章 台湾生活札记
第四卷两岸情
第13章 荣民
第14章 望乡人
第15章 和平的衣钵
第16章 遥远的城(后记)
第1章 在你没有常识之前,不需要提问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这一名句出自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先生。1931年12月2日,梅贻琦在就职演讲中提出了著名的“大师论”。在民国那个历史激荡的时刻,风雨飘摇,争扰纷纷,可是唯独学术如此活跃,至今我们所感叹敬仰的大师们,许多都来自于那个年代。梅贻琦爱才,不输于曹操,他千方百计招揽贤才,如培养华罗庚,保持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的友谊,在西南联大期间为学校请来了不少国内外知名人士访问、演讲等,成功保持了学校里自由独立的风气。有他一件轶事:在他做校长之前,“清华”学生运动高涨,赶校长、赶教授是家常便饭,校长在任时间都不长。有人问梅贻琦有何秘诀,梅说:“大家倒这个,倒那个,就没有人愿意倒霉(梅)!”
清华原本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始建于1911年。在《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赔偿给西方国家大量赔款,史称“庚子赔款”,其中美国得到的部分,在时人的鼓励下,半数退还给中国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其余的部分,于1924年由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在中国成立了“中国文教促进基金会”,其中相当部分以奖学金形式提供给清华大学。梅贻琦到任10年,在他和众多师生的努力下,清华大学一举跻身于名牌大学之列。梅贻琦在1955年来到台湾,利用上述“清华基金”的款项,筹办了“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后来演变成了台湾新竹“清华大学”。
梅贻琦,字月涵,清华人至今仍感激梅贻琦为清华做出的卓越贡献,台湾“清华大学”一直遵循着梅贻琦治学的风气,并以他之字命名,举办一年一届的“月涵文学奖”,梅贻琦纪念奖章也是至今新竹“清华大学”毕业生的最高荣誉。
梅贻琦所奠定的大师基础,一直被历任台湾“清华大学”校长所传承。现任新竹“清华大学”校长陈力俊也常常请来各路名人,既有讲座,也有各式各样的活动。自然,学校里的老师也是一流的老师,他们所具有的教授风范,果真非同一般。各有风格,上课特色各不相同。
我今天想说的这位老师,我认为也算是大师一名了。我知道我会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不仅是专业基础知识,也是治学态度和风格,更重要的是,在茫茫心闲的时刻,突然有一个警钟提醒你,什么是重要的。在你没有常识之前,不需要发表自己的观点。
很多人来到台湾交换,都能刷个分回去。并不一定特意为了刷个分回去,只是看见他们的样子,好像觉得在台湾提高绩点容易些。是因为学校对交换生要求低吗?还是因为台湾学校太多,层次不一?不管是什么原因,确实有这样的现象。可是一个学期过去,我却觉得,台湾老师要求并不低,尤其是今天要说的这位老师。
周四下午有一门《文心雕龙》,我跟另一名大陆同学一起修的。我们两个本来就是同一所学校一个班级,这次两个人相依为命了。这门授课老师姓朱,名晓海,是专门研究南朝文化的教授。他已经六十出头,头格外大,神采奕奕,活力四射,他常常面带微笑,就是骂人也是嘴角上扬的。他算是我见过的,十分有性格的一名教授了。
朱老师上课十分有热情,他坐在讲台前授课,不需要休息,可以从头到尾一直讲下去,从来不间断。他的课是下午三点二十开始,理论上是六点半结束。在他第一节上课的时候,他便说:“我上课有个习惯,我不会下课,很可能会拖堂。你要是有事,自己提前走就行了,要方便自己出去。”
不下课?
嗯。这确实是件奇事了。
虽然以前也有老师两节连堂,或者三节连堂只休息一次。但是谁都知道这样下来很累,而学生也一般很难接受,下面即使没有睡倒一片,也会心不在焉,神游远方了。可是这个老师居然全然不在意!
接着他对我们声明:“上我的课,你可以吃东西,可以睡觉,可以不听课做你自己的事情,也可以不来,只要来考试就行。我不会计算你的出勤率,学期成绩期中期末考试各占百分之五十。不过我敢保证,你不来听课就答不出考卷来;当然你只要是天才,不用上课也会回答的话,你完全可以不来。只是我就一个要求:不能交头接耳。有什么问题,如果你没听清楚,就直接问我。”
我没有搞错吗?这个老师对于同学们的反应可以不在乎?他不在乎你早到晚到或者不到,他不在乎你上课吃东西喝水看小说睡觉?
下面没有一个嘘声。同学们都很认真地听他讲话。我后来才知道,这个老师是出了名的严厉,考试题目也难,选择他课的学生也都是像他这样认真严谨的学生。有一名同学甚至在考卷发下来后对着题目和答案,跟助教讨论了四十分钟。我心里嘀咕着,这人也太钻牛角尖了。
接下来,他就开始讲课了。
他果然全心全意扑到讲课当中,而且果真拖堂,拖到一个小时之后也是有的。他上课总是二百分钟、二百一十分钟、二百二十分钟的下来,中途甚至很少离开自己的讲台。渴了就喝水,饿了就吃东西,常常一直讲到五点半之后就饿了,拿出自己备好的小零食吃了起来,边吃也不耽误讲课。他上课吃东西,我不但没有觉得很反感,反而又多了分亲切。我一开始还留意过他吃的都是什么,也无非是些旺旺雪饼、粟米酥(或者黑米棒,具体什么忘了)、巧克力、小饼干之类的。上他的课分外累,每一天下课都饿得如狼似虎,见到吃的就扑过去。
朱老师上课不是讲课,而是骂课。以他的理念,你只需要听我讲,我讲的都是专业知识。他认为所有的学问都来自于日常生活,而且表现在最开始、最细致的地方,包括每一个字的来源,每一个典故的渊源。他常常想起来就气得跳起来大骂,骂现在人不会做学问,啰啰嗦嗦一大篇说不到重点上,还动不动就搞“苟异”,基础知识都不牢固,还想着推陈出新,要死。他看到我们忙着低头记笔记也骂,双眼一瞪,眉角飞扬,大喝一声:“你别光记下来,你应该记到脑子里!”或者神情激愤,遇到一个文字,马上跳起来,拿起粉笔就往 ............

书籍插图:
书籍《游学在台湾》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游学在台湾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