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权沉浮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版权信息
世界观察
发凡:海权的潮起潮落——海洋战略与世界强国的兴衰
海陆两难:日本帝国的兴衰
一战前德国“大海军”建设的源起与理论
威廉二世时代德国海权发展的困境——以麦金德为视角
英格兰金融革命与英帝国的扩张
浅论“美国例外论”的海洋气质
海权与陆海复合型强国
名作译介
符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的宗教形而上学
雏凤新声
以科耶夫的“法权模型”理解国际气候“软法”
世界城邦(历史)视野下的中国———读基辛格《论中国》
浅析梁启超“新民”主体之演变
版权信息
海权沉浮
作 者:高全喜
出版人:何林夏
世界观察
发凡
海权的潮起潮落
——海洋战略与世界强国的兴衰
吴征宇 刘怡
[1]
当亨利·史汀生(Henry Lewis Stimson)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美国陆军部长时,他以一句著名的俏皮话概括马汉“海权论”在本国海军中的流行程度:“海军部有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它似乎经常脱离逻辑王国,退回到朦胧的宗教世界里。在那个世界,海神犹如上帝,马汉扮演先知,美国海军则是唯一的正统教会。”
这样的揶揄可以说犹嫌不足,因为建立供奉海神教会的绝不止美国海军一家。曾几何时,德皇威廉二世(Friedrich WilhelmⅡ)亲口承认他正在“狼吞虎咽地啃着马汉上校的书……(德国)海军的每艘舰艇上都有这么一本书”;日本海军大佐肝付兼行则宣称,“马鸿(即马汉)氏之海权论,大得吾人之心”,认定它揭示了海洋国家“益国威于世界”的机理。当马汉在1893—1894年指挥“芝加哥”号巡洋舰访问英国时,从维多利亚女王到罗特希尔德男爵在内的名流都设宴款待他,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在同一个星期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这位不久前还默默无闻的海军上校在美国国内也成了追捧的对象: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视马汉为值得信赖的顾问,美国历史学会选举他为主席,纽波特市考斯特岛上由他参与创建的海军战争学院每天都在讲解厚达两千多页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系列著作,状如基督徒诵读福音书。
然而,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及其学说的命运也像他的中年成名那样富于戏剧性:从“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书系声名鹊起的第一天起,职业历史学家就谴责它们搬弄史迹,“将复杂化为简单,将多样性化为单一性”;和平主义者和大海军反对者批评马汉是新帝国主义者,他写作的“主要冲动仅仅在于为扩充海军提出论据”。由于在建造单一口径主炮战列舰的问题上与海军高层对立,马汉在“一战”前夕已很难对美国海军的发展施加影响。在据说是忠实依据马汉学说建立的德国“公海舰队”于1919年折戟沉沙之后,出版仅四年的《马汉论海战》被“请”出了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的教科书名单;“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书系虽然仍旧具有重要性,但绝不比朱利安·科贝特(Sir Julian Stafford Corbett)、拉乌尔·卡斯特(Raoul Castex)等20世纪思想家的地位更显赫。再往后,太平洋战争显然不是按马汉的思路进行的,大西洋之战甚至明显折射出经典海权理论在“巡航战”问题上的狭隘——马汉已成为神像,只在祭祀时才被摆出。1992年,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甚至召开了一次著名的学术会议,主题就叫“马汉是不够的”!
没有哪个军事学名词像“海权”(Sea Power)一样兼具神秘感与含混性,也没有哪种战略学概念像海权及其传道者马汉一样,被历史赋予过那么多内涵之外的臧否。在16—19世纪的近四百年里,“谁控制了海洋,就可以迫使其他国家为该国的利益纳贡”[《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第5章]。来自葡萄牙、加利西亚、布列塔尼和西南英格兰的探险家扬帆起航,驶过纽芬兰、亚速尔群岛和非洲西海岸,朝美洲、非洲、亚洲以及太平洋的“新世界”挺进,直至以欧洲为中心、以海上力量为载具的世界秩序初步得到确立。在此过程中,英国那个“只有狭小陆地、资源贫乏的政府”凭借对海运和殖民利益的攫取,不仅建立起独一无二的具有海上统治力的强大舰队,更资助和扶植其大陆盟国,完成了对相继崛起的欧陆霸权争夺者的绞杀。这正是前述“海军至上主义”(Navalism)的缘起。
然而到了19世纪末,技术和生产开始取代贸易成为财富增长的主要因素,铁路的出现则提升了大陆强国的动员速度;与英国那个庞大但疏松的非正式帝国相比,拥有人口和资源之规模优势的“洲级大国”美国与俄罗斯显然具备更大的潜力成为世界领导者。不列颠借助明智的战略收缩和同盟体系,仍得在一场历时四年半的大战中击败德国这个最新的欧陆争霸者,但那是一场“没有特拉法尔加( Trafalgar)的胜利”——决定战争胜负的不再是海战,而是在西线堑壕中投入人力、物力的总量以及持久性。在大战的最后阶段,美国开始接受不列颠对全球领导者地位的禅让,此后历经20余年的海战理论—科技革命以及权势结构重组,美俄这两个洲级大国联手击败了德意日边缘地带强国联盟。而在一个“心脏地带”大陆强国与外围海洋强国构成两极的世界格局中,海权不再是唯一的神祇,甚至遭到质疑和否定。
但即使是在核时代,作为国家力量投射工具之一的海权仍有其必要价值。冷战时期美国的“遏制战略”唯有仰仗海上力量方可收实效,核武器的高风险性和政治化则进一步凸显了常规远洋海军的意义。后冷战时代,海上优势更成为全球化乃至美国对世界行使领导权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马汉关于海权在影响世界事务方面更有优势的论断仍未过时。海上力量将在一种结合了陆地、海洋乃至太空的国家大战略中继续发挥作用,并达到新的平衡。
一 海权的崛起与统治,1494—1815
大部分国际关系史家把1494年法国出兵意大利视为欧洲近代史的开端,这一偶然事件与几乎发生在同一时期的航海大发现以及欧洲国家的第一波海外拓殖浪潮相呼应,暗示了此后约四百年间欧洲乃至世界历史的两项主题。在欧洲内部,以教会为统一观念权威、以地方性封建政权乃至规模较小的次级封闭国际体系(如毁于法国入侵的地中海城邦体系)为基干的中世纪国际秩序迅速瓦解,以主权国家为单位、完全遵循国家利益准绳的现代国际体系就在这废墟之中诞生。而在更大范围内,欧洲 ............

书籍插图:
书籍《海权沉浮》 - 插图1
书籍《海权沉浮》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海权沉浮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