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经典042_知识社会学问题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知识社会学问题/(德)舍勒(Scheler,M.)著;艾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2
(汉译经典)
ISBN 978-7-5447-2407-4
Ⅰ.①知… Ⅱ.①舍…②艾… Ⅲ.①知识社会学 Ⅳ.①C912.6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217094号
书 名 知识社会学问题
作 者 〔德国〕马克斯·舍勒
译 者 艾 彦
责任编辑 陆元昶
特约编辑 孙文栋
原文出版 Francke Verlag,Bern,1960
出版发行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译林出版社
集团地址 南京市湖南路1号A楼,邮编:210009
集团网址 http://www.ppm.cn
出版社地址 南京市湖南路1号A楼,邮编:210009
电子邮箱 yilin@yilin.com
出版社网址 http://www.yilin.com
经 销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印 刷 三河市华润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 640×960毫米 1/16
印 张 21
字 数 254千字
版 次 2012年2月第1版 2012年2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447-2407-4
定 价 28.80 元
译林版图书若有印装错误可向承印厂调换
目 录
译者前言:以人为中心的现象学知识社会学
第一编 文化社会学的本质和概念
第一章 文化社会学:关于现实因素的社会学,以及控制理想因素和现实因素之有效性的等级体系法则
第二编知识社会学
第二章 形式方面的问题
第一节 知识社会学的第一组公理
第二节 知识的第一组类型
第三章 质料方面的问题
第一节 关于宗教社会学
第二节 关于形而上学社会学
第三节 关于实证科学社会学:科学和技术,经济
第四节 关于西方技术和亚洲技术(由知识组成的文化)的综合与形而上学的复兴
第五节 知识的发展与政治的发展
一、知识的发展与对外政策的发展
二、知识的发展与国内政治的发展(“阶级逻辑”:“关于崇拜偶像的社会学理论”)
第六节 世界大战和欧洲的知识社会学结构:欧洲的具体问题
译者前言:以人为中心的现象学知识社会学
艾 彦
一位涉猎过西方知识社会学的学界友人,在得知我翻译舍勒这部《知识社会学问题》时曾不无惊讶地对我说:“你翻译这部著作只是为自己看的吧?它层次太高、太阳春白雪了,国内社会学界有几个人能读懂?!”此言虽然有些偏激,但却不无道理,因为它一语道破了国内社会学界甚至西方社会科学界接受和研究此书所表达的舍勒现象学知识社会学思想的现状。当然,这也意味着我们有必要在本文篇幅许可的范围内,尽量简明扼要地介绍一下与此书思想内容有关的方方面面,之后再来简要回答“中外社会科学界为什么对舍勒的知识社会学接受和研究甚少?”和“我们翻译此书究竟有什么意义?”这样一些问题。
一、舍勒之为舍勒
在现代西方现象学哲学界,舍勒已经被公认为学术影响仅次于E.胡塞尔的第二学术大师;而我之所以称舍勒本书所包含的思想内容为“以人为中心的现象学知识社会学”,则是因为在我看来,他在本书中所研究论述的“文化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一方面是他那“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哲学”(我在这里所谓的“社会哲学”,并不是人们通常在区分哲学各分支学科的时候——比如说,在把哲学分为“纯粹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的时候——所说的“社会哲学”,而是泛指研究者从哲学的高度,运用某种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包括个体和群体在内的人类社会的某一种维度乃至对其几种维度进行的系统研究及其成果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也同样是“以人为中心的”);另一方面,舍勒的“文化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研究又是在现象学哲学的高度上进行的,因此,从理论层次和具体研究对象方面来看,它们与以卡尔·曼海姆(Karl Mannheim)为突出代表的主要立足于研究现实问题因而具有很多经验色彩的“知识社会学”均有所不同(囿于篇幅,这里既无法系统地比较这些不同,也无法比较下面将要论及的舍勒在现象学方面与胡塞尔的不同、在社会哲学方面与M.韦伯和E.特勒尔奇的不同,以后将寻找适当的机缘再加以论述)。
因此,与国内外许多学者通常认为舍勒的学术视角不断转换、学术研究领域不断变化的观点不同的是,在我看来,舍勒的所有这些变化都是以人为中心,都是从社会哲学的高度对人类社会之不同方面的关注(我们到下面还会论及这一点)及其结果,而他之所以如此,则是由他的学术成长历程所依赖的社会背景和学术文化背景造成的;而且,他所表现出来的这些学术研究方面的变化,也都可以看做是他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思想大师,从不同的角度对这种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之不同维度所做出的独具特色的学术回应。
马克斯·舍勒(Max Scheler),1874年8月22日生于德国慕尼黑市的一个领地管理员家庭,他的父亲出身新教家庭,母亲则出自犹太家庭。1894年在慕尼黑文科中学毕业后,他先后在慕尼黑、柏林和耶拿接受高等教育,曾经师从威廉·狄尔泰(Wilhelm Dilthey)、格奥尔格·西梅尔(Georg Simmel)、鲁道夫·奥伊肯(Rudolf Euchken)以及奥托·李普曼(Otto Liebmann)等著名思想家[1]
,在深入学习哲学、心理学和医学的同时,还广泛涉猎包括逻辑学、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以及人类学等学科在内的现代西方多种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由于天资聪颖加上勤奋努力,在读到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他便在奥伊肯教授的指导下,以论文《对逻辑原则与伦理原则之关系的确定》获得了博士学位,当时年仅23岁。后来的舍勒曾经指出过他那时具有的思想状态:“从我的哲学意识觉醒之日起,我就认为诸如‘人是什么?他在由存在物组成的宇宙中处于什么地位?’这样一些问题,比其他任何哲学问题都更为重要和深刻”[2]
。因此,我们可以把舍勒这篇博士论文看做是他从新康德主义的学术脉络出发,对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学研究(对与人的理智行为和伦理行为有关的根本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汉译经典042_知识社会学问题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