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关系与人地关系的适应性问题研究:以广西壮族为例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蒋满元
 男,湖南永州人,教授,近年来先后在《自然辩证法研究》《投资研究》《财经论丛》《江汉论坛》《贵州社会科学》《内蒙古社会科学》《广西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教材多部。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民族关系与人地关系的适应性问题研究:以广西壮族为例/蒋满元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6
(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研究系列)
ISBN 978-7-5097-6960-7
Ⅰ.①民… Ⅱ.①蒋… Ⅲ.①壮族-人地关系-适应性-研究-广西 Ⅳ.①K281.8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000154号
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研究系列
民族关系与人地关系的适应性问题研究
——以广西壮族为例
著  者/蒋满元
出 版 人/谢寿光
项目统筹/宋月华 范 迎
责任编辑/刘 丹
出  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人文分社(010)59367215
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华龙大厦 邮编:100029
网址:www.ssap.com.cn
发  行/市场营销中心(010)59367081 59367090
读者服务中心(010)59367028
印  装/三河市尚艺印装有限公司
规  格/开本:787mm×1092mm 1/16
印张:18.25 字数:276千字
版  次/2015年6月第1版 2015年6月第1次印刷
书  号/ISBN 978-7-5097-6960-7
定  价/79.00元
本书如有破损、缺页、装订错误,请与本社读者服务中心联系更换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研究系列”编委会
名誉主任
 江蓝生
主  任
 马大正
副 主 任
 晋保平
成  员
 (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大正 方 铁 方素梅 吕余生
刘晖春 刘楠来 江蓝生 孙宏开
李世愉 李国强 李斌城 杨 群
宋月华 张振鹍 周建新 贺圣达
晋保平
总序
“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以下简称“西南边疆项目”)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特别委托项目,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组织管理。“西南边疆项目”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研究方向,其中基础研究类课题成果结集出版,定名为“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研究系列”(以下简称“西南边疆研究系列”)。
西南边疆研究课题涵盖面很广,其中包括西南区域地方史与民族史等内容,也包括西南边疆地区与内地、与境外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史研究,还涉及古代中国疆域理论、中国边疆学等研究领域,以及当代西南边疆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等。上述方向的研究课题在“西南边疆项目”进程中正在陆续完成。
“西南边疆研究系列”的宗旨是及时向学术界推介高质量的最新研究成果,入选作品必须是学术研究性质的专著,通史类专著,或者是学术综述、评议,尤其强调作品的原创性、科学性和学术价值,“质量第一”是我们遵循的原则。需要说明的是,边疆地区的历史与现状研究必然涉及一些敏感问题,在不给学术研究人为地设置禁区的同时,仍然有必要强调“文责自负”:“西南边疆研究系列”所有作品仅代表著作者本人的学术观点,对这些观点的认同或反对都应纳入正常的学术研究范畴,切不可将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发表的学术论点当成某种政见而给予过度的评价或过分的责难。只有各界人士把学者论点作为一家之言,宽厚待之,学者才能在边疆研究这个颇带敏感性的研究领域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唯其如此,才能保证学术研究的科学、公正和客观,也才能促进学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不断繁荣。
自2008年正式启动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高度重视“西南边疆项目”组织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西南边疆项目”领导小组组长江蓝生同志对项目的有序开展一直给予悉心指导。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得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云南省委宣传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以及云南、广西两省区高校和科研机构领导、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在此一并深表谢意。“西南边疆研究系列”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领导对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大力支持,编辑人员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一贯为学人称道,值此丛书出版之际,表达由衷的谢意。
“西南边疆研究系列”编委会
2012年10月
摘要
作为一定地域内环境变化的主人,相关民族在自己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无疑对环境的变化有着直接的影响;地理环境反过来也会对民族族群体的形成与发展留下自身的痕迹,以至每一个民族身上都会被地理环境打上深刻的自然印记。民族间的关系发展好坏,表面上看主要受民族间生产发展程度、语言、习俗、文化、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不过,究其实质,上述不少问题的产生又皆与地理因素有关;既然如此,实践中我们在制定民族政策和研究处理民族问题时,就既需考虑民族间“人”的因素的影响,也要考虑到民族间“地”的因素的作用。“人地”两者相辅相成,才会相得益彰和促进民族地区的和谐共进。
作为现阶段中国境内人口最多、汉化程度较高的少数民族,以前对壮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文化、风俗、语言、艺术、宗教等方面,而对于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尤其是在壮族地区人地关系过程中,壮族适应环境的方式、效果、途径等相关问题缺乏深入研究;然而,恰恰在民族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如果缺少对与之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尤其是人地关系问题的剖析,不仅民族演进与发展脉络难以清晰展现,而且区域内民族关系的有效处理和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发展的战略目标也很难得到真正的实现。既然实践中无论是族群关系的演进还是民族关系的处理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适应和改造,因而现阶段深入研究民族关系与人地关系的适应性问题,既相当必要,且意义深远。
具体说来,人地关系对民族关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人地关系状况乃是影响民族人口迁移去向和民 ............

书籍插图:
书籍《民族关系与人地关系的适应性问题研究:以广西壮族为例》 - 插图1
书籍《民族关系与人地关系的适应性问题研究:以广西壮族为例》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民族关系与人地关系的适应性问题研究:以广西壮族为例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