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哀伤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6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人民东方岀版传媒
篦東方出版社
民国初年的 宪政传奇
定价:39.00元
上架建议:文学/历史
ISBN 978-7-5066429-3
祝勇作品系列
民国的忧伤
民国初年的宪政传奇
祝勇著
人民东方出版传媒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
民国的忧伤:民国初年的宪政传奇/祝勇 著•一北京:东方出版社,2013.6
(祝勇作品系列)
ISBN 978-7-5060-6429-3
I.①民…H.①祝…III.①散文集一中国一当代IV. ©126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⑶第120219号
民国的忧伤:民国初年的宪政传奇
(MINGUO DE YOUSHANG: MINGUO CHUNIAN DE XIANZHENGCHUANQI) 作 者:祝勇
责任编辑:姬利王丽娜卫星傅愈
书籍设计:张志伟纸墨春秋设计工作室
出 版:东方出版社
发 行: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66号
邮政编码:100706
印 刷:北京外文印务有限公司
版 次:2013年7月第1版
印 次:2013年7月第1次印刷
印 数:1—7000册
开 本:880毫米X1230毫米1/32
印 张:10.75
字 数:137千字
书 号:ISBN 978-7-5060-6429-3
定 价:39. 00元
发行电话:(010) 65210056 65210060 65210062 65210063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本书观点并不代表本社立场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拨打电话:(010) 65210012
民国的忧伤
祝勇在法国里昂图书馆査找史料、在往法 国南部度假时摄
2013
年
现在中国号称民国,要名符其实,必要这个国家真是以人民为主, 要人民都能够讲话的,确是有发言权。这个情形,才是真民国。如果不然, 就是假民国。
——孙中山
自序
f 4
滴血的宪政
本书是《辛亥年》的姊妹篇。两书的承继关系,是历史本身 赋予的,即民国初年建立宪政的各种努力,可以被认为是晚清新 政的延续,甚至许多人物都是重合的。尽管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 他们对各自的立场进行了调整,比如梁启超这个曾经的君主立宪 论者,已经成为民主立宪的代表人物,与杨度(从前的盟友)代 表的君主立宪派势不两立,但建立宪政仍然是中华民国未完成的 使命。清末的积重难返,不会因革命的成功而有所改善。辛亥革 命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现代的国家架构,建立了多党政治的 平台,却不等于就此建立了现代的民主制度。一个对话的、调和的、 服从的机制并没有建立起来,宪政文化和专制文化的冲突一如既 往。宪政与专制、宪政与革命、民主立宪与君主立宪之间的斗争, 远比清末更加惨烈,民国的政治版图也远比清末更加纷乱和复杂。
当年出洋考察宪政的清朝官员端方在与罗斯福总统会见后,一语 道破了皇帝和总统的区别——“惟以一身事天下,不以天下奉一 人! ”但到了民国时代,无论是孙中山这位激进的革命者,还是 袁世凯这位激烈的立宪派,都不愿意自己的权力受到限制,让人 想到清朝皇帝的那句名言,“天下大权,惟一人操之,不可旁落”, 也证明了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的著名判断:“一切有权力 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 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E这至少证明了革命的 限度,即革命不是特效药,它只能把矛盾遮蔽起来。就像中华民 国第一任总统就职的时候,那些在几个月前还势不两立、拔刀相 向的人,心情复杂地站在同一个队伍里(见本书《传奇一》), 这使这个新兴的国家至少在视觉上给人愉悦感。但这些深刻的矛 盾终究是遮蔽不住的,它们很快就会暴露出来,展开新的厮杀。
民主的脆弱,赋予革命以正当的理由,这一点,与清末如出 一辙。于是,
20
世纪的中国史,便被革命不断推动和翻新,成 为“不断革命”、“继续革命”的历史。中国历史的现代化框架, 也被革命书写所置换,革命与否,成为唯一的价值标准。中华民 国国民鲁迅在《小杂感》里写:“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革 革……”⑵他以调侃的口吻,表达了对于革命的怀疑。在我的成 长经历中,蒋介石一直是革命的对象,是“反革命”,后来从事
[1]
鲁迅:《小杂感》,见《鲁迅全集》,第三卷,第532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版°
⑵同上
历史研究,越来越多地看到蒋介石的讲话、日记,惊讶地发现, 这位“最大的反革命”居然时时刻刻以革命者自居,动辄大谈革命。 在革命的流水线上,一个旧的革命者必然会成为新革命者的革命 对象。本书并非要对革命作出简单的价值判断,只是意在强调革 命的目的不是建立新的专制,而是为宪政的展开铺设一个更好的 平台。否则,革命就走向了自己的对立面,走向了异化,证实了 梁启超在辛亥革命前做岀的革命必然导致混乱,而混乱又会被新 的专制所终结的判断。
对于这个有着坚硬的专制传统的国家来说,只有宪政,才是 货真价实的革命。因为只有宪政,才能追求一种更优越的民主生活, 实现社会利益的最普遍化。宪政与革命,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也不应水火不容。从《辛亥年》到《民国的忧伤》,从晚清到民初, 我试图通过自己的写作证明宪政在晚清以来中国历史中的贯穿性 意义,尽管这一意义经常性地被革命打断和遮蔽。与革命相比, 政治改革更加艰难,需要更大的勇气、更长远的眼光和更细致的 操作,以超人的耐心和理性,控制和支配各种不确定性。我们不 能设想有一个“纯洁”的时代(所谓的“条件成熟”)来安放宪 政梦想,因为这样一个“纯洁”的时代是永远不存在的,宪政需 要通过打破现实利益的屏障来实现。时代的迷局各有不同,而迷 局永远存在。本书始于“迷宫”,而这,也是对今天的写照。今 天的中国,是晚清以来国人为建立现代制度而奋斗努力的一个延 续,韦森教授在他新近出版的《大转型——中国改革下一步》中 表示:“一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不受任何实际约束的政府,可 能比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在长期来看更容易出问题,甚至可以
3
讲更加危险。在无宪政民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民国的哀伤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