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名_中国人的逻辑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3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导言篇
一、中华文化的轴心:道、名、法
1.将中华文化主体等同于儒家文化是一种常识性错误
2.黄老之学——中华文化的轴心所在
二、名学一、二、三、四
1.名学的基本宗旨——正名
2.名学的“立说轨范”:谓、故
3.立辞的三条原则:故、理、类
4.出故四法:辟、侔、援、推
三、名教——以名为教
1.名教源于社会自然秩序
2.黄老之学极大地发展了名教礼义之学
四、名法——刑名法术
1.名法,循名以责实
2.大秦帝国是如何炼成的
名学十三篇
序·重建名学
1.鄙名与伪名之灾
2.名学的重建
名学十三篇·名实论第一
名学论今:名学与现代西方术语学
名学十三篇·白马论第二
名学论今:西方自然科学需要补上中国名学这一课
名学十三篇·指物论第三
名学论今: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名
名学十三篇·坚白论第四
名学论今:中国何曾有“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名学十三篇·通变论第五
名学论今:为西学正名
名学十三篇·大取篇第六
名学论今:洋教条之害
名学十三篇·小取篇第七
名学论今:诲人不倦的孔子怎会主张愚民
名学十三篇·大道篇第八
名学论今:中国近代何曾闭关锁国
名学十三篇·齐物论第九
名学论今:为中国传统蒙学教育正名
名学十三篇·正名篇第十
名学论今:中国传统政体不是专制主义
名学十三篇·考伪篇第十一
名学论今:为中国古典学术正名
名学十三篇·审名篇第十二
名学论今:比附之害
名学十三篇·鄙名篇第十三
名学论今:鄙名的历史成因
《形名杂篇》译释
伍非百原序
要略第一
法术第二
分守第三
辞说第四
名理第五
思辩第六
《墨经》名辩精要
名言类
辩术类
辩学类
先秦辩者诸论题本义考
类比推论发生的“一是而一非”的谬误
类比推论发生的“一周而一不周”的谬误
类推中“行而异,转而诡,远而失,流而离本”的谬误
《列子》中的相关阐述
《公孙龙子》中的相关阐述
《庄子》中惠子历物十事
附录一 对楚渔《中国人的思维批判》的批判
附录二 中国现代学术的兴起与西学的中国化
附录三 神州何处觅大学——古今大学辨
附录四 从三段论的失效看中国名学的内在特点

导言篇
名学,亦称名辩之学,是人类一切知识活动和社会治理的基础。
在话语权为少数西方强国掌握,受西方中心论影响诸多中国学人无原则地接受一切西方概念和理论,名实已经严重混乱的二十一世纪,作为世界三大逻辑思想体系之一的中国名学理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早在两千多年前,面对西周文化、社会、政治体系的崩溃,心急如焚的孔子就注意到了“正名”的重要性。他的学生子路问:“如果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回答说首先必须正名分。他的理由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中,得当——笔者注),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篇第十三》)
孔子告诉我们:从言语到行政,名学是如此重要,牵涉的内容如此之广——为了深入研究名学,我们不得不从重新审视中国文化的本质开始。

一、中华文化的轴心:道、名、法

1.将中华文化主体等同于儒家文化是一种常识性错误
近世学者言中华文化,习惯于将儒家视为中华文化的主体。要知道,这是一种常识性错误,因为在中国传统的学术分类中,儒家只是诸子之一。如果说中国文化的主体或根源,也只能说是西周王官学(汉儒认为主要是“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而不能说儒家。
最早对中国学术进行系统整理的当属西汉刘向的《别录》,后来刘向之子刘歆在《别录》的基础上编成《七略》,班固《汉书·艺文志》即本于此,其内容上并没有太多改变。从中我们看到,《汉书·艺文志》中排在第一位的仍为汉人心目中的王官学六艺,其次才为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依次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诸家。
儒家同其他诸子百家一样,皆源于王官学,其学术血源是相同的,所以《汉书·艺文志》才有了百家殊途同归之说,并认为如果能一方面修学六艺,一方面折中百家,则能通乎大道。《汉书·艺文志》总说诸子云:“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愈于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清四库馆臣在儒家与六艺的关系上表达得更为清楚。《四库全书》以经史子集分类,尊经,列为第一。《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经部总叙》云:“经禀圣裁,垂型万世,删定之旨,如日中天。”下分十类:曰易、曰书、曰诗、曰礼、曰春秋、曰孝经、曰五经总义、曰四书、曰乐、曰小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九十一·子部总叙》则云:“自六经以外立说者,皆子书也。其初亦相淆,自《七略》区而列之,名品乃定。其初亦相轧,自董仲舒别而白之,醇驳乃分。其中或佚不传,或传而后莫为继,或古无其目而今增,古各为类而今合,大都篇帙繁富。可以自为部分者,儒家以外有兵家,有法家,有农家,有医家,有天文算法,有术数,有艺术,有谱录,有杂家,有类书,有小说家,其别教则有释家,有道家,叙而次之,凡十四类。”
客观地说,“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的孔门以及后世儒家对于传承西周王官学居功甚伟,但也有不好的一面,就是中国学术经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至战国末期已经集成为一体——黄老之学。儒家固守时过境迁、已成“无用之学”的六艺,造成了中国文化主体一直停滞在“西周版”——儒家在宋代取得真正独尊地位之后,连黄老之学整合的墨家、名家、法家,及至黄老之学本身都几成绝学,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清末,当时科举考试内容仍基于五经学说。
先秦儒家自己也不否认所学乃“无用之学”,比如继承家学,“生于战国之世,兵 ............

书籍插图:
书籍《正名_中国人的逻辑》 - 插图1
书籍《正名_中国人的逻辑》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正名_中国人的逻辑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