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_一场思辨之旅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正义
一场思辨之旅
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美]迈可·桑德尔
Michael J. Sandel
乐为良 译
推荐辞
作者也许是全美国最知名的大学教授。
——《华盛顿邮报》
第一次,各派思想家的理念被呈现得这么跃然纸上。晦涩吓人的康德哲学经过桑德尔巧妙的抽丝剥茧,不到四十页就解释得清清楚楚,光这一章就值回票价。
——《纽约时报》
读这本书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哈佛学生挤破头要进桑德尔的「正义」课。桑德尔显然有教学天才。只要有兴趣开口讨论是非公义,即使是哲学的门外汉,也读得懂这本书。
——《经济学人》
《正义:一场思辨之旅》是一部道德推理的示范之作。Justice是西方道德哲学中一个最复杂难解的中心观念,自古迄今,论者无数。作者桑德尔以有限篇幅处理这一难题,对每一重要学派的理论都进行了透辟的分析和阐释。作者深入浅出,笔下如行云流水,又「能近取譬」,运用眼前事例说理。他的思辨方式也引人入胜:时而「周道如矢」,直贯而下;时而峰回路转,蜿蜒以出。这本书可以大大提升读者思维和判断的能力。
——余英时
目 录
第1章 福祉、自由、美德 / 三个出发点
什么才是正义之举?哄抬物价、紫心勋章、华尔街纾困案,这些都是引发辩论的真实案例。在案例与原则之间,如何来来回回再思考,「电池问题」即一例。
第2章 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 功利主义
边沁思想体系好像少了点人性,其逻辑在今天的政府、企业决策却俯拾皆是。弥尔试图加以挽救,大力标榜自由,并为快乐区分高低级。
第3章 我身我命归我有 / 自由至上主义
经济学界有海耶克、傅利曼,哲学界有诺齐克。支持小政府,主张人民有权选择安乐死和器官买卖,反对有钱人多缴税,反对强制骑机车戴安全帽。
第4章 募兵制与代理孕母 / 市场的角色
民意不支持征兵,认为违反自由,鲁索却看法相反,主张募兵才腐蚀自由。在「世界是平的」时代,怀孕就像服务业,也外包到印度了。
第5章 人权是普世价值 / 康德的自由主义
挑选冰淇淋口味不算真自由。人是目的,不可被当作手段,所以自杀与杀人同样不道德,一夜情是互相侮辱。克林顿偷腥虽然不对,有一点却符合道德。
第6章 为底层争平等 / 罗尔斯的自由主义
不必均贫富,但是输赢差异应该要以有利于社会底层为前提。赢家只能有「合法期望」,不能主张「道义应得」,因为天赋、努力、生逢其时都有运气成份。
第7章 特定族群的大学门坎 / 优惠待遇
如果说,进榜资格与「道义应得」无关,大学何不干脆把新生名额拿来竞拍,爸妈多捐钱小孩就能进大学?争议正显示,正义问题有时很难不牵涉到美德。
第8章 适才适性适本质 / 亚里士多德
长笛吹最好的人应该拿到最好的长笛,因为长笛之目的就是吹奏好音乐。语言能力的目的就是道德审议,所以人必须成为公民,才能迈向良善。
第9章 有归属就有责任 / 社群主义
如果自由主义是对的,人具有自由独立之自我,日本、德国的战后世代就不必为二战罪行道歉了。
第10章 从美德到共善 / 重建公民意识
只说尊重他人选择,不对道德争议表态,就不足以构成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理由。只说帮助弱势,不谈公共领域空洞化,亦难以说服有钱人多缴一点税。
作者谢辞
中文版编者识
第1章 福祉、自由、美德
三个出发点
2004年夏,查理飓风从墨西哥湾虎虎扑向佛罗里达,横扫全州进入大西洋,造成22人死亡,财物损失高达110亿美元。风雨过去,紧接就刮起一场「物价哄抬」大辩论。
冰块一袋平时只卖两元,飓风过后,奥兰多的加油站却开价十元。当时是八月半,冰箱与冷气机停电都不能用,许多人为了买冰块,只好乖乖多花几倍钱。树木倒塌一大堆,电锯和屋顶修理工双双需求遽增。屋顶上有两株倒下的树需要移走,包商开价两万三。平时卖两百五的小型家用发电机,这时哄抬到两千。为了躲风灾,七十七岁老太太带着老伴与身障女儿到汽车旅馆投宿,平时一晚四十的房价这时竟然飙到一百六。
高涨的物价激起佛州民怨。《今日美国》的标题说:「飓风才去秃鹰就来」。受访的居民说,要清掉一株倒在屋顶上的树,费用竟然高达10,500美元,这是不对的,是「发灾难财」。州检察长克里斯特(Charlie Crist)也同意:「我觉得不可思议,人的灵魂到底要贪婪到哪种地步,才会想要去占苦难乡亲的便宜!」
佛州本来就有「反哄抬法」。灾后,州检察署接获两千多件投诉。有些有成案,像西棕榈滩就有一家戴斯旅馆,不只必须退还超收的钱,还必须缴罚款七万。
不过,就在检方出动,准备拿法律向商家问罪时,经济学界却冒出一种声音,说「反哄抬法」与民众之怒都于理无据。在中世纪,哲学家和神学家认为商品交易应该凭着「公道价格」(just price),至于价格公不公道,则是由习俗或商品内在价值去决定。经济学家却认为,在市场社会,价格应该全凭供需决定。根本没有「公道价格」这回事。
利伯维尔场派学界大老托马斯·索维尔(Thomas Sowell)投书佛州《坦帕论坛报》,说哄抬物价「是强烈情绪用语,经济学上不具任何意义,学者嫌麻烦不去碰这个议题,是怕淌浑水。」他在文中振振有词,说「物价哄抬」如何有益佛州人民。「每当物价超出平时习以为常的价格,哄抬的指控就会冒出。」但是「平时习以为常的物价水平」在道德上却非神圣不可侵犯,既不比他种市场条件(包括风灾后的市场条件)所促成的价格更「特殊」,也没更「公道」。
索维尔主张,涨价有涨价的好处。冰袋、瓶装水,屋顶修理,发电机和旅馆房间变高价,既可抑制其消费使用,又可增加外地厂商的供应动机。冰块在佛州停电的炎炎八月天既然卖价高达每袋十元,冰商就会加紧产制运来。索维尔解释,这种价格不能说不公道,它只是反映买卖双方在交易当下的价值选择而已。
市场派健笔杰夫·杰克比(Jeff Jacoby)亦在《波士顿环球报》的专栏中提出反对「反哄抬法」的类似理由:「凡是市场可以承受的物价,就不算哄抬物价。这种物价既不贪婪也不无耻。这是自由社会对商品和服务的处置方式。」他承认「物价飙涨激起民怨,尤其是对灾民。」但是,民怨却不构成政府干预利伯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正义_一场思辨之旅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