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长江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4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I,长江
——6380公里水文探寻记
ITS长江计划考察队 著
中信出版社
目录
序一:万里长江,只取一瓢饮
序二:用“笨”的方式做“聪明”的事
序三:毒隐于江?——环境问题需理性判断和思考
第一章 6380,你是否如故
熟悉的长江,陌生的家园
第二章 长江·全景
第一城 玉树:震后重生的5年记
第二城 曲麻莱:长江源上除了雪豹,还有什么?
第三城 可可西里:无人区不应有人
第四城 唐古拉山:源起于冰川
第五城 长江源:不伤她的心,就是最有意义的事
第六城 香格里拉:正消散的火灾遗症
第七城 攀枝花:深谷大江与工业之力
第八城 宜宾:长江水系出好酒,水与风土的对话
第九城 泸州:九座大桥连酒城
第十城 重庆:索道下的长江,索道上的山城
第十一城 宜昌:湖舟峡影的坝上风光
第十二城 武汉:长江之城
第十三城 湖口:还能否在鄱阳湖渔舟唱晚?
第十四城 南京:高山深水,江豚跃于渊
第十五城 上海:入海口之城
第三章 长江·他们
第一节 长江的探索者
第二节 守护长江,谁在保护站
第三节 因为长江而相遇
第四节 长江映像:情意风物长存
第五节 一种视角:志愿者检测日记
第六节 探秘水质检测实验室
第四章 长江·未来
第一节 新起点,“长江计划”获CSR年度大奖
第二节 成为“I”分子
第三节 检测眼看长江水
第四节 ITS,检测是未来的眼睛
白皮书后记:对话自然,对话未来
对话自然
对话未来
结语
长江
这是一场义不容辞的苦行
6380公里,我们用对踪源探寻的心
手拿取水瓶和试剂
尝试用检测的眼睛
守护母亲河那永恒的美丽
序一:万里长江,只取一瓢饮
十多年前,长江三峡剧变之时,我壮怀激烈,写下了《离骚2002》长文,副题是《关于我们的三峡,美学的或科学的》。我的意思是,我已厌倦了只从科学利用的角度观察长江,而希望仅仅以美学的理由,尊重这条自然的河流,尤其是河流的自然而然。我极端地呼吁,哪怕是为了一句唐诗,为了一个画面,我们也要尽量不去改变它。
在当时的情境里,我将科学与美学对立。其实,真正的科学,是美的,真正的科学家,也是人文工作者。因为,科学是探寻自然规律的,其最高法则,就是尊重自然规律。最高的美,在大自然,在其自然而然。
现在,本书所载的长江计划,在我看来,它是一个科学计划,但同时,也是个审美行动。我屡屡想象志愿者们探测水质的动作,那一定是充满情感的,甚至神圣的,仿佛在万里长江,只取一瓢饮。恭敬,收敛,感恩。
这在书中的文字里已体现无遗。那些文字,重在测量内心,表达真情,甚至非常浪漫。至于这一水质监测的科学意义,我不算懂,可也并不是太关心。长江太复杂,一次测量,哪怕是严肃认真的测量,也有太多的偶然性,此前此后有太多的变数,在科学上未必全立得住。我感兴趣的,是这个科学举动,实际上更是社会学的,美学的,传播学的,它能引起人们对长江的关注,这就够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关注方式。
沧浪之水清,可以濯我的缨啊,沧浪之水浊啊,可以洗我的脚!
观遍全书,真是几万里河山直奔眼底,数千年往事涌上心头!我算是生长在长江边的人,又关注了长江巨变十年,我陶醉过,然而见她被污染,被改变,风景与人文不再,结果慢慢陷入长久的感伤,以至于并不想多看一眼了。我想告诉这里的作者们,参与者们,其实真正的深度参与,会让你收获的不只是成功,还有沉重。正如爱,到了深处,常常是自我的伤害。
爱,哪怕爱一条河流,也需要莫大的勇气。
但它是一条值得你爱的河流。
爱,要从最细微的地方开始。比如测量水质。于我而言,对她的爱,也全是由细节的记忆组成。那是汽笛,是每天广播里的水位公报,是清江与长江、或汉江与长江交点的清浊。是船上的饭,岸上的炊烟,是凌晨妈妈牵我急急赶早船,是巨变之时男女老少对我这个长江的儿子,他们的儿子,绝望中一丝希望的眼!
它老了,它残了,但她更值得你爱。更需要你爱。
我知道它老,它残,莫过于我1980年代读大学的时候。那时我常从武汉大学,漫步到长江水生生物研究所,去看那条最后的白暨豚淇淇。它总是不停地在池里飞速游动,转圈,它无路可去,没有同伴,这最后的孤独!
我家乡是一个小城,有唯一的中华鲟研究所。中华鲟从物种上,实现了人工培育,得到拯救,可古老的白暨豚呢?进入新世纪,淇淇死了。可以说,一个物种消灭了。我想不通这个事儿,一个物种啊,我居然看守它最后一个活体,一个独一无二以至再无后来的生命!
它可是完全因为人的活动而消失的啊。几千万年,在咱们这儿断了。现在,又说江豚快灭绝了。这都叫啥事呢!人类啊,人类!
万里长江,人类,应该只取一瓢饮!
在长江边久了,积攒的沉重如山一般。然而,还是有机会,让我们提振自己。我希望年轻的朋友们,不要有我这样的暮气,照样投入了一丝一毫的公益长江行动中。
2007年,我曾应《生活月刊》之邀,将目光投向长江中下游。从总体上把握长江是重要的,那有助于在更大的维度上,思考当下问题。我在文章里写到:
“编辑先生问我:你认为长江文化应处于什么地位。我说,我认为,或者说我希望,长江气质就是我们中国的气质,尤其是当代中国。
千言万语,不如直接看看这条大河吧!它决定南北,至中至正。它大气、朴直、青春、优美、宽容,与最古的诗歌、最广的土地和最多的人民结合,在人世间独一无二。
看看吧,这就是我的大河。”
看看吧,弟弟妹妹们,这就是我们的大河。
颜长江,当代著名摄影师、艺术家、摄影批评家、策展人,其作品在平遥、汉城、广州、东京、休斯敦等国内外城市曾作过展出。199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现居广州市,任《羊城晚报》编辑中心图片总监。出版有《最后的三峡》,《三峡日志》,《江流有声》等关于长江的著作。
序二:用“笨”的方式做“聪明”的事
——检测能为未来做些什么
从4月17日到现在,Intertek天祥集团(ITS)发起ITS长江计划已经有两百多天。在这一路的前行中,从沱沱河边援藏数十年的老兵、驻守在格尔木长江源的边防战士,到生活在鄱阳湖边55年的游船船长和坚持定期到不同江面做水质检测的各地志愿者和老师们……6380公里并非坦途,我们负责这个项目的 ............

书籍插图:
书籍《I,长江》 - 插图1
书籍《I,长江》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I,长江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