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与真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一、源头活水
二、大道之行
三、堂表兄弟
四、小学精英
五、同学少年
六、中学岁月
七、我学英文
八、大学情缘
九、诗和莎剧
十、南茜萝芝
十一、天祥美梦
十二、巴黎大学
十三、初露锋芒
十四、翻译毛诗
十五、唐诗宋词
十六、英法名著
十七、风骚古诗
十八、五代宋元
十九、明清戏剧
二十、超越美梦
二十一 中华之光
附录一 著译表
附录二 著译评年表
版权信息
书名:梦与真
作者:许渊冲
出版方: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3月
ISBN:978-7-5559-0020-7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一、源头活水
小时候听到过的话,后来对我一生影响比较大的,可能是“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了。九十三年之后,我在七十二行中的一行,居然得到了一项国际大奖,也可以算是中了一次状元吧。这个状元怎么中的?回忆一下当年的酸甜苦辣,现在会觉得比当年更苦、还是更甜呢?一般说来,痛苦已成过去,多半都会淡忘,有的甚至还会变成乐趣。说来今人难以相信,1936年我十五岁,在江西南昌第二中学读高中一年级,那时日军占领了我国的东北,正在进犯华北地区。为了准备抗日战争,江西全省高中一年级男学生都集中在西山万寿宫接受三个月的军事训练,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在烈日下全副武装操练,没有自由,夜里还要起来站岗,睡眠不足,苦不堪言。西山风景虽好,但当时填了半首《沁园春》,发出的却多是怨言:
 南昌故园,西山古庙,
 钟鼓惊梦,号角破晓。
 参天松柏,垂地杨柳,
 万木浴风竞自由,
望长空,
 恨身无双翼,难追飞鸟!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当时同受军训的同学后来多有成就,谈起当年事来,却觉得几乎可以和西山比美了:没有当年的钟鼓惊梦,号角破晓,哪能保住今天的参天松柏和垂地杨柳呢!回忆是望远镜,既可以看到远方,又可以看到近来,近来的喜就可以减少过去的苦了。回忆还是放大镜,把当年的小事放大,可以发现意想不到的乐趣。例如1938-1939年,我和杨振宁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同上大学一年级的英文课,叶公超教授讲赛珍珠的《荒凉的春天》时,课文中有一个动词的过去分词并不表示被动的意思,全班同学都没有发现,只有杨振宁一个人提出问题。当时大家只觉得杨振宁好学爱提问而已,不过小事一桩。等到1957年他得到诺贝尔物理奖后,我才想到这是他善于发现异常现象的结果。1957年以前,物理学家都认为宇称是守恒的,他却能注意到不守恒的现象,结果得了大奖。十八年前,他发现过去分词不表示被动的用法,不就已经显示了善于发现异常现象的才能吗?这就是回忆可以起放大镜作用的一个例子。
七十二行之中,有一行是翻译。什么是翻译?有一个西方语言学家说:翻译就是两种语言文字的统一。如何统一呢?把一个国家的语文转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语文就是统一。在西方国家之间说来,这一点不难做到,因为据电子计算机统计,英、法、德、意、西等国的语文,约有百分之九十可以找到对等词,所以翻译比较容易。但是在中国语文和西方语文之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也是据电子计算机统计。中西之间只有百分之四十几可以找到对等词。那不对等的一大半怎么办呢?不是表达得不如原文,就是优于原文。因此中西互译的时候,尤其是翻译文学作品时,如果找得到对等词,那并不是不可以用;如找不到,那就要尽可能选用优于原文的表达方式了。换句话说,西方国家之间的翻译基本上可以用对等译论,中西互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就要用优化译论,甚至是创译论了。对等译论和优化译论的区别可能需要举例才好说明。我想举毛泽东的《为女民兵题照》为例:“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最后一句美国诗人安格尔(Engle)夫妇的译文是:They like uniforms,not gay dresses。这个英译文如果还原成中文大约是:女民兵喜欢军装(或制服)而不是艳装(或浓妆艳抹)。从字面上或形式上讲,译文翻出了原文的意思或内容。但是鲁迅说过: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就说这一句诗吧,意思是说明女民兵的英雄主义思想,具有意美;声音上重复了“爱”和“装”,具有重复的音美;形式上“红装”和“武装”对称,具有对仗的形美。英译文有没有表现这三美呢?首先,英译文的制服或军装并不能表现女民兵的英雄主义;其次,译文没有重复的音美;最后,译文没有对仗的形美。这就不可和原诗同日而语了。由此可见,对等法的英译文和原诗是不可相提并论的。怎样才能使译文和原文可以比美呢?那就需要选用更好的译语表达方式,例如下面的优化译例:They love to face the powder and not to powder the face。译文还原,那和原文可就大不相同了。原文说“不爱红装”,译文说是不爱涂脂抹粉,那就是把红装特殊化、具体化了;原文说“爱武装”,译文却说是敢于上战场,敢于面对硝烟,那就是把武装特殊化为“上战场”,又把“上战场”具体化为“面对硝烟”,如果说“上战场”是更好的表达方式,那“面对硝烟”几乎可以算是最好的表达方式了。这两种方式表达了原诗英雄主义的意美;原文有重复两个“爱”字、两个“装”字的音美,但两个“爱”字都是动词,两个“装”字都是名词。译文也重复了两个face,两个powder。但是一个face是名词,当“面孔”讲,另一个是动词,当“面对”讲;一个“powder”是名词,当“火药”或“硝烟”讲,另一个是动词,当“涂脂抹粉”讲。从音美的角度看来,和原诗一样有重复的音美,而从意美的角度看来,则使诗句更形象化、更富有诗意了。最后,原诗有“红装”和“武装”对称的形美,对称的原文有两个相同的“装”字,两个不同的修饰语“红”和“武”,译文更进一步,使词语既有重复的音美,又有对仗的形美,使译文和原又一样具有“三美”了。由此可见,译诗不能只用对等的方式,而要用最好的译语表达方式。最好的译语表达方式就是英国诗人Coleridge(柯尔律治)说的the best words in the best order。
1939年至194 ............

书籍插图:
书籍《梦与真》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梦与真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