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谈美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序 朱自清
开场话
一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三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宇宙的人情化
四 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
——美感与快感
五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美感与联想
六 “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考证、批评与欣赏
七 “情人眼底出西施”
——美与自然
八 “依样画葫芦”
——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九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艺术与游戏
十 空中楼阁
——创造的想象
十一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创造与情感
十二 “从心所欲,不逾矩”
——创造与格律
十三 “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
——创造与模仿
十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天才与灵感
十五 “慢慢走,欣赏啊!”
——人生的艺术化
谈美
[绘图珍赏版]
*
朱光潜 著
*
中国青年出版社
“慢慢走,欣赏啊!”
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
无论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
都说它是古松。
但是你从正面看,
我从侧面看,
你以幼年人的心境去看,
我以中年人的心境去看,
这些情境和性格的差异都能影响到所看到的古松的面目。
艺术一方面要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
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
能欣赏,
“距离”不及,
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
距离太远,
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
鱼没有反省的意识,
是否能够像人一样“乐”,
这种问题大概在庄子时代的动物心理学也还没有解决,
而庄子硬拿“乐”字来形容鱼的心境,
其实不过把他自己的“乐”的心境外射到鱼的身上罢了。
美感所伴的快感,
在当时都不觉得,
到过后才回忆起来。
比如读一首诗或是看一幕戏,
当时我们只是心领神会,
无暇他及,后来回想,
才觉得这一番经验很愉快。
类似联想和接近联想有时混在一起,
牛希济的“记得绿罗裙,
处处怜芳草”两句词就是好例。
词中主人何以“记得绿罗裙”呢?
因为罗裙和他的欢爱者相接近;
他何以“处处怜芳草”呢?
因为芳草和罗裙的颜色相类似。
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
欣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
批评的态度预存有一种美丑的标准,
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
欣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成见,
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
美的欣赏极似“柏拉图式的恋爱”。
你在初尝恋爱的滋味时,
本来也是寻常血肉做的女子却变成你的仙子。
你所理想的女子的美点她都应有尽有。
在这个时候,
你眼中的她也不复是她自己原身而是经你理想化过的变形。
致谢
这部稿子承朱自清、萧石君、奚今吾
三位朋友替我仔细校改过。
我每在印成的文章上发见到
自己不小心的地方就觉得头痛,
所以对他们特别感谢。
光潜

新文化运动以来,文艺理论的介绍各新杂志上常常看见;就中自以关于文学的为主,别的偶然一现而已。同时各杂志的插图却不断地复印西洋名画,不分时代,不论派别,大都凭编辑人或他们朋友的嗜好。也有选印雕像的,但比较少。他们有时给这些名作来一点儿说明,但不说明的时候多。青年们往往将杂志当水火,当饭菜;他们从这里得着美学的知识,正如从这里得着许多别的知识一样。他们也往往应用这点知识去欣赏,去批评别人的作品,去创造自己的。不少的诗文和绘画就如此形成。但这种东鳞西爪积累起来的知识只是“杂拌儿”;——还赶不上“杂拌儿”,因为“杂拌儿”总算应有尽有,而这种知识不然。应用起来自然是够苦的,够张罗的。
从这种凌乱的知识里,得不着清清楚楚的美感观念。徘徊于美感与快感之间,考据批评与欣赏之间,自然美与艺术美之间,时常自己冲突,自己烦恼,而不知道怎样去解那连环。又如写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就像是难分难解的一对冤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有一套天花乱坠的话。你有时乐意听这一造的,有时乐意听那一造的,好教你左右做人难!还有近年来习用的“主观的”、“客观的”两个名字,也不只一回“缠夹二先生”。因此许多青年腻味了,索性一切不管,只抱着一条道理,“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是“以不了了之”,究竟“谈”不出什么来。留心文艺的青年,除这等难处外,怕更有一个切身的问题等着解决的。新文化是“外国的影响”,自然不错;但说一般青年不留余地地鄙弃旧的文学艺术,却非真理。他们觉得单是旧的“注”、“话”、“评”、“品”等不够透彻,必须放在新的光里看才行。但他们的力量不够应用新知识到旧材料上去,于是只好搁浅,并非他们愿意如此。
这部小书便是帮助你走出这些迷路的。它让你将那些杂牌军队改编为正式军队;裁汰冗弱,补充械弹,所谓“兵在精而不在多”。其次指给你一些简截不绕弯的道路让你走上前去,不至于彷徨在大野里,也不至于彷徨在牛角尖里。其次它告诉你怎样在咱们的旧环境中应用新战术;它自然只能给你一两个例子看,让你可以举一反三。它矫正你的错误,针砭你的缺失,鼓励你走向前去。作者是你的熟人,他曾写给你十二封信;他的态度的亲切和谈话的风趣,你是不会忘记的。在这书里他的希望是很大的,他说:
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让我们也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和那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第一章)
这却不是大而无当、远不可几的例话;他散布希望在每一个心里,让你相信你所能做的比你想你所能做的多。他告诉你美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一半在物,一半在你,在你的手里,“一首诗的生命不是作者一个人所能维持住,也要读者帮忙才行。读者的想象和情感是生生不息的,一首诗的生命也就是生生不息的,它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第九章)“情感是生生不息的,意象也是生生不息的。……即景可以生情,因情也可以生景。所以诗是做不尽的。……诗是生命的表现。说诗已经做穷了,就不啻说生命已到了末日。”(第十一章)这便是“欣赏之中都寓有创造,创造之中也都寓有欣赏”(第九章);是精粹的理解,同时结结实实地鼓励你。
孟实先生还写了一部大书,《文艺心理学》。但这本小册子并非节略;它自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有些处是那部大 ............

书籍插图:
书籍《朱光潜谈美》 - 插图1
书籍《朱光潜谈美》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朱光潜谈美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