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决定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1
序言(1)
E.B.怀特书信的行文,在从容不迫的节奏中闪现着敏锐的真知灼见,这一点与人并无不同,其出众之处在于,读者常会不期而遇诗意之震撼。例如,在这本此前从未与读者谋面的修订版书信集中,提到捆扎与寄送不久前故世的妻子的生前书信时,作家如此写道:
这番劳作耗时费力,而且令人伤感;此刻,我徜徉在这方旧宅中,凝望着空荡荡的书架,一段段的回忆挥之不去。
挥之不去的感觉,伤过心的人都熟悉,它带着那份弥足珍贵的率真和情感的共振。数月之后,怀特又留意到一条狗的寂寞:一天,我不在家的时候,它在起居室找到了我的一件羊毛衬衫,把它撕得支离破碎,这究竟是出于愤怒还是焦虑,我不得而知。无论是对于年迈的还是年轻的怀特,焦虑都是其一大性格要素。正如一篇以区区数笔虚构出一位沃朗特先生的短文所言:他的写作生涯开端于恰尔兹餐馆,一位女招待把白脱牛奶溅到他身上,当时沃朗特先生记下了这场灾难,并把文章卖给了一家创立不久、缺乏经验的杂志,由此得到了一个极其重大的发现:只要记下一些简明易读的关于自身的不幸之事,就能得到报酬。在怀特写作生涯的另一端,年迈的不幸在一棵倒塌的树上得到了共鸣:
我花了几百元钱想尽力保住这棵榆树,却是枉然。那棵树还是随着一声砰然巨响倒在了草地上。现在,他们要我花一大笔钱尽力保住自己的视网膜,但这终将依旧枉然。
这个敏感易伤、洞察秋毫的男人发现,艺术创作的天地同时盛产重创,当童话经典《夏洛的网》改编成动画片时,他写道:听到威尔伯在汉纳-巴贝拉的影片中唱着我能说,我能说,就觉得自己能无往不胜,我想仗剑疾行,却找不到剑。
在怀特生命的最后几年中,有很多信是写给当时正在潜心创作怀特传记的康奈尔大学的斯科特·埃尔吉教授的,信中,友情使严苛缓和了不少。怀特耐心地勘误,提供实据,并幽默地提出异议:
我觉得,即使你已经做了一些删节,文稿还是太长。最可怕的事实是,我的一生并非如此有趣。我看着看着就睡过去了,尽管写的是我自己的事情。
当手稿成为书籍时,书的主人公表达了关于封套上内容简介的疑虑:
内容简介中称我为美国最受爱戴的作家。这不但会引发质疑,而且无论如何也算不上是一个好的卖点。我是个老派的广告人,我知道,读者宁愿去买一本关于人人都恨透了的作家的书。
几个月后,他用这样令人震惊的笔调向传记作者形容该书:您这本传记所写的那位作家,永远无法让您的书堪称一流。两年之前,在他们合作期间,怀特一边表示想引退不干,一边还表达恭敬之意,他对埃尔吉如此说道:
对于我在你修改文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一说,我颇有犹豫,生怕让读者有这样的印象,好像是我附身于你写起了自己的故事。不管怎么说,传记主人公依然活着,还在说三道四,这样的角色让我颇感不安,也不知该如何处理。我既希望置身度外,又渴望帮着澄清事实,两种愿望同样强烈,让人左右为难。
怀特与其教女多萝茜·罗布拉诺·古思合作于1976年出版的近七百页的书信集,也让他感到焦虑。这种对他个人、以及对与他通信者隐私的侵犯,与其本意相悖,而且,要不是凯瑟琳·怀特旷日持久、耗资不菲的疾病使他认识到出版书信的必要性,他是不会这么做的。在该书的作者语中,他特有的俏皮和含蓄可见一斑:
从理想意义上说,书信集理应在作者身后出版。其益处显而易见:编辑可以自由驾御,作者可以彻底隐身于坟墓,毫发无损地隔离窘迫,跳脱诽谤。我已然无法符合这种理想状态。由于典型的命运失误,我仍然活着,而此书也只好委屈于这个令人尴尬的事实了。
长寿到勉强成为本人传记和书信集的合作者,并且要对这两部作品一遍遍的修改和斟字酌句的润色,这确实很让他烦心,甚
序言(2)
至成为一种折磨,可对于众多的怀特爱好者来说,这不啻为一种恩赐。《E.B.怀特书信集》是作家迄今最长的一部作品,而且从很多方面看,也是他最具有自传性质的作品。作品以十页可爱有趣的斜体文字开篇,讲述的是作家在纽约郊区的佛农山度过的欢乐童年。第一封信是作家九岁时写给哥哥阿尔伯特的,信中不时闪现着强烈内敛的情感、清澈透明的意境,以及淡淡的忧伤,这些后来都成为了作家的独特风格:
这不算是很好的一天,我得了感冒,没去上学。妈妈给我买了一个网球,要是我[请注意这里巧妙的虚拟语气]非常小心的话,我可以用你的球拍吗·我这会儿正写信的时候,听说菲利斯·古德温[邻居家的孩子]死了。他们没有找医生,便有了如此结果。
他的兄弟们,尤其是斯坦利,都要成为通讯记者,这激发了小怀特最为自由的自我表达。随着文学才华迅速发展,怀特书信伴他经历了初恋,在康奈尔的自我流浪生活,以及此后在纽约的广告工作,为此他往返于工作和佛农山的父母家。1925年,他搬到了城市,和其他三个康奈尔大学的校友合租一套位于西十三街的公寓,尝试过起了自由作家的生活,接着被亚当斯(弗兰克林·P·亚当斯)颇具影响力的报纸专栏指挥塔和初出茅庐的《纽约客》杂志接受。该杂志的编辑罗斯看似凌乱随意,却是个完美主义者,他邀请怀特加入员工行列,并给他安排了最低层的编辑工作:关注有报道价值的事件,即对其他报刊上的补白进行编辑,加点妙句警言等。怀特在这方面表现出色,他的笔触灵活、天马行空,由此赢得了罗斯的青睐;五十六年之后,他依然干着这份无名的时闻杂谈的工作。1982年四月,他最终因视力衰退而辞职。他在《纽约客》谋得了生计,获取了终身职位,还娶到了爱人,即编辑凯瑟琳·萨金特·安格尔,怀特第一次在办公室露面时,她就向他致意了。很久以后他这样回忆着,我注意到,她长着一头浓密的黑发(一头卷发),很有一套技巧,能让年轻的投稿人感觉轻松自在。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凝视着我未来妻子标致的容貌,像往常一样,对自己的举动毫无知觉。
收入本书中间部分的,是大量怀特与杂志、读者、以及投稿的同事,其中包括那位反复无常、咋咋唬唬的办公室同事詹姆斯·瑟伯之间的通信,其间充满了无尽的优雅和愉悦心情。瑟伯与怀特合作完成了他们的第一本书籍,那是一本讽刺挖苦作品《性是必需的吗·》。他的书信在优雅和愉悦中总带有无法平息的焦虑,一种超越罗斯这本杂志的视界的渴望,而当时他已经享有了特殊的、倍受关爱的卓绝地位,只是这一卓绝是偏狭有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最美的决定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