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熊猫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6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最后的熊猫
作者:〔美〕乔治·夏勒
ISBN:9787532768561
译者:张定绮
产品经理:邵明鉴
责任编辑:莫晓敏
关注我们的微博:
@上海译文
关注我们的微信:stphbooks
中译本修订序
夏勒(G.B.Schaller)博士曾任纽约动物协会保护部主任,是国际著名的保护生物学家。他一生涉猎广泛,先后研究过非洲大猩猩、狮、印度虎以及喜马拉雅野山羊等物种。在中国,夏勒与我合作研究卧龙的大熊猫更达五年之久。在此期间,我与他在中国西部大熊猫栖居的遥远山区中同住、同吃、同工作,留下了诸多美好回忆。夏勒挚爱野生动物,研究细致严谨,善于记录分析,并有乐观积极的工作作风,令我很是钦佩。
《最后的熊猫》是继《卧龙的大熊猫》之后的一部叙述性著作,忠实地记录了作者进入中国寻踪大熊猫家族的来龙去脉与酸甜苦辣,披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书中作者对大熊猫这一独特物种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尤引人注目。该书语言流畅,叙事生动,在带领读者步入大熊猫家族神秘生活的同时,也能唤起关爱自然、保护大熊猫的社会责任感。
在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已成基本国策,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的实施为大熊猫生存环境的改善创造了良好条件,野生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已达两万多平方公里。在个体数量方面,野生大熊猫种群在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衰退之后,到二十一世纪初已达约一千六百只,目前估计已近两千只。在遗传多样性方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研究员等通过微卫星分子标记、宏基因组学等研究手段发现当代野生大熊猫仍保留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潜力。因此,当代大熊猫的未来仍颇为乐观。
我和夏勒博士都已是耄耋之年,今乐见他所著的《最后的熊猫》中文译本重新审定出版,欣慰之余,特为之序。
教授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四日
于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纪念
彼得·斯科特爵士
一年又一年过去,总听见刀斧砍伐最美丽的树木的声音。中国本已残缺不全的原始森林,遭破坏的速度快得令人遗憾。树砍了就再也不能恢复原貌。大批的灌木和其他必须在大树树荫下生存的植物,都会随着大树一块儿消失;还有所有大大小小需要森林才能生存并延续物种生命的动物……
凡是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到的宇宙神妙,因以自我为中心的盲目追逐物欲而变得单调无聊。不久,马和猪,还有小麦和土豆,就要取代林中成千上万的生命——上帝造来跟我们共同生活的动植物。它们也有生存的权利,我们却消灭它们,残暴地剥夺它们生存的希望……难道说造物主在地上创造那么多样化的生命体,每个都有独特的优点而本身都那么完美,却只不过是为了让它的杰作——人类——将它们永远毁灭?
谭卫道神父
[1]
一八七五年
[1]
谭卫道(1826—1900),又译“谭微道”,本名让·皮埃尔·阿尔芒·戴维(Jean Père Armand David),是法国遣使会教士。清同治元年来华,后为法国政府研究中国博物学,走遍全中国,搜集各种标本。在中国动物、植物方面有诸多发现,最大贡献是1866年在北京皇家猎苑发现麋鹿,以及1869年在四川宝兴县邓池沟发现大熊猫,令西方世界为之轰动。——译者
作者序
我最后一次在野外看到大熊猫,已经事隔多年,但它们
[1]
的形象仍然冲击着我的生活。熊猫是一种禀性温和且自足的生物,它们的独特和神秘,至今令我深为感动。虽然我们的熊猫研究只触及它们遗世独立生活方式的皮毛,但如今在动物园或照片上与熊猫重逢,回忆还会源源涌现:雪封的树林,我们翻越笼在雾海中的山岭去追踪动物,一头名叫珍珍的雌体熊猫在竹荫下有条不紊地嚼竹子。然而,昔时的心情不能重现,我的经验也无从完全表达。如果剔除感情色彩,我跟熊猫相处的那几年,恐怕几句话就说完了。
一九八〇年五月十五日,我第一次踏入大熊猫居住的森林。虽然当天我没有看到熊猫,却发现了它们的粪便,也观察了它们吃竹子的地方。四年半后,一九八五年一月十日,是我在熊猫故乡盘桓的最后一天。这期间,头两年我都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做研究——这是中国最大的熊猫保护区,面积达七百八十五平方英里。从一九八〇年十二月到一九八二年六月,我和妻子凯以及我们的中国同事在区内的五一棚营地做研究。接下来的八个月,我待在美国,为我任职超过四分之一个世纪的纽约动物学会
[2]
,撰写一篇关于熊猫的科学报告。一九八三年初,我回到中国,继续卧龙的研究,并调查四川省其他熊猫活动区,四川是熊猫出没的主要地区,也是我们研究项目的根据地。这项研究使我们得知熊猫求生的不同生态条件,并帮助我们挑选第二个研究地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一九八四年,我主要在唐家河研究熊猫和亚洲黑熊。由于这两个物种的体积和外形接近,我希望把它们的生态与行为稍做比较,并确定唐家河熊猫跟卧龙熊猫有无明显的差异。
研究熊猫四年多以后,我把这一项目留给我同事——来自田纳西大学(University of Tennessee)的熊类专家肯尼思·约翰逊(Kenneth Johnson)和在科罗拉多大学(University of Colorado)研究植物学的阿兰·泰勒(Alan Taylor),都在一九八四年加入了这一项目。肯
[3]
负责监看卧龙的熊猫,我把注意力放在唐家河,阿兰则研究竹子。一九八五年,唐纳德·里德(Donald Reid)从卡尔加里大学(University of Calgary)来到中国,继续两个保护区的研究工作,约翰逊则参加一项熊猫数量统计,以确定此一物种的实际状态。
我们这群所谓“外国专家”的作用,是从旁协助推动工作,并且把新的科技、观念、技巧介绍给中国同事,而非做长期性的研究。我已经恪尽义务。我们详细记录了熊猫在不同季节所食用的竹子部位,在实验室分析竹子的营养成分,从中得知很多有关熊猫适应竹子生态的复杂细节。我们用无线电遥感勘测法,监视熊猫的动作与日常生活周期,这套方法是给熊猫戴一个内有无线电发射器的颈圈,个别监听它们的信号。我们也厘清了保护熊猫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为缓和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步骤。获得基本资料以后,待办的工作就很清楚,其他人会填补必要的细节,执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最后的熊猫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