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经济课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6.4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曾国藩的经济课/张宏杰著.—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20.1
ISBN 978-7-5426-6789-2
Ⅰ.①曾… Ⅱ.①张… Ⅲ.①曾国藩(1811-1872)-经济思想-研究 Ⅳ.①F092.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241551号
曾国藩的经济课
张宏杰 著
出品
人
/一 航
选题策划
/航一文化
出版统筹
/康天毅
责任编辑
/殷亚平
特约编辑
/康天毅
封面设计
/熊 琼
版式设计
/林晓青
监 制
/姚 军
责任校对
/张大伟
出版发行
/
(200030)上海市徐汇区漕溪北路331号A座6楼
邮购电话
/021-22895540
印 刷
/天津旭丰源印刷有限公司
版 次
/2020年1月第1版
印 次
/2020年1月第1次印刷
开 本
/700mm×980mm 1/16
印 张
/24.5
字 数
/450千字
书 号
/ISBN 978-7-5426-6789-2/F·791
定 价
/68.00元
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影响阅读,请与印刷厂联系调换。
自序
为什么要研究曾国藩的收入与支出
一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既重要又复杂的一位人物。不过人们在历数中国历史上著名清官的时候,往往遗忘了曾国藩。究其原因,可能一方面是因为人们过多聚焦于他的功业道德文章,忽略了他“琐碎”的经济生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曾国藩本人唯恐得到“清官”之名。他的一生,可谓既“清”又“浊”,以“浊”为表,以“清”为里。这种居官行事方式,在中国历史上十分罕见。
我在阅读《曾国藩日记》《曾国藩家书》等常见资料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关于他个人收支的零星记载,因此在2006年前后慢慢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能不能通过梳理这些大量、琐碎而分散的资料,给曾国藩的一生算算账。后来在台湾学生书局出版的《湘乡曾氏文献》中又见到曾国藩亲手记的日常生活账簿,其中从买了一棵大白菜、剃了一次头、雇了一次车到收了别人十两“炭敬”、给某大学士送了三两“节礼”和一两“门包”,事无巨细,悉数记载。通过对这些材料进行估量,我认为可以大致复原曾国藩一生的家庭经济收支状况。
这个题目当然很有趣味,因为曾国藩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或者军事家、思想家,他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生活在柴米油盐中的人,是一个既有灵魂又有体温的人。通过观察他的经济生活,窥探这个传统社会最后一个圣人少为人知的一个侧面,我们可以衡量他在这个最隐秘的角落呈现出的“真诚”与“虚伪”。同时,通过曾国藩这一个例,我们获得了观察晚清社会生活的一个特殊断面。比如可以穿越门禁重重的大小衙门,观察晚清官场的种种微妙而复杂的“规矩”。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新旧交汇的河口,在器物和制度的外衣之下,传统的力量,仍然在发挥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分析曾国藩在金钱诱惑面前采取的既原则分明又现实圆通的态度,分析他所作所为的制度背景,对理解今天的社会现实也有帮助。
二
曾国藩研究已可以称得上是一门显学了。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研究曾国藩生平思想言行的著作就已经大量出版,1949年以后这股“曾国藩热”在台湾犹有余韵。当然台湾在这个领域最重要的工作是后来《湘乡曾氏文献》《湘乡曾氏文献补》《曾文正公手书日记》、赵烈文《能静居日记》等资料的影印出版。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以朱东安的《曾国藩传》
(1)
、王澧华的《曾国藩诗文系年》
(2)
以及岳麓书社《曾国藩全集》
(3)
的出版为标志,曾国藩研究再度兴起,关于曾国藩的生平、事功、思想各方面都出现了很多研究作品,唯有一个空白地带,那就是他的个人经济生活。数十种曾国藩的生平传记和思想评传中只有何贻焜和刘忆江两人的两部《曾国藩评传》对曾国藩的个人经济生活稍有涉及。
不仅关于曾国藩的经济生活研究极少,整个中国史领域内关于官员个人经济生活研究也不多。
以专著论,目前所见研究传统官员个人经济生活的唯一专著,是张德昌的《清季一个京官的生活》
(4)
。作者以李慈铭日记为基本材料,梳理计算他的收支细目,并做了简单的分类和分析。
相关论文也不多,有关曾国藩家族经济生活的比较有价值的一篇研究论文是刘鹏佛的《清代湘乡曾氏家族与经济社会》
(5)
。这篇论文从经济与社会的角度观察整个湘乡曾氏家族。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据湖南省图书馆所存的曾氏家族经济史料,比如曾氏家祠所藏的地契、曾八本堂所藏契据及《佃户姓名总目》等,描述了湘乡曾氏一族族产(主要是祀产)的扩大过程。有关清代京官生活状态的论文中,孙燕京的论文《从〈那桐日记〉看清末权贵心态》
(6)
比较好地勾勒出了晚清满族京官那桐的经济生活概貌。
三
要深入了解曾国藩的经济生活,我们必须了解与曾国藩个人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清代经济社会状况、俸禄制度、财政制度。在这些方面,有很多比较重要的研究成果。
在经济社会及俸禄制度方面,黄惠贤、陈锋主编的《中国俸禄制度史》
(7)
中对清代俸禄制度进行了较高质量的研究。肖宗志的《候补文官群体与晚清政治》
(8)
对清代文官候补制度及候补文官的薪俸水平有较为详细的介绍。张振国的《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
(9)
对清代京官进行了详细的分类。
在晚清银钱比价以及物价变化方面,彭信威的《中国货币史》
(10)
对晚清社会的货币种类和粮价变化有较为全面的探讨。彭凯翔的《清代以来的粮价:历史学的解释与再解释》
(11)
对清代粮价、物价变化的研究是这个领域比较出色的研究成果。而彭凯翔的论文《近代北京货币行用与价格变化管窥—兼读火神会账本(1835—1926)》
(12)
,从利用火神会账本中的货币与价格史料出发,结合其他直接、间接史料,对近代北京的货币行用状况与价格结构变化进行探讨。特别是其中通过实例对“京钱”贬值过程的描述和解释令人信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据所藏的前北平社会调查所汤象龙等整理的统计资料数据整理出版的《清代道光至宣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曾国藩的经济课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