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日本系列之二:听大师谈茶道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晓日本系列
听大师谈茶道
大米书坊 出品
浙版数媒
版权信息
晓日本系列之二:听大师谈茶道
大米书坊 出品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2014
本书版权为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所有,非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反编译、翻印、仿制或节录本书文字或图表。
DNA-BN:ECFD-N00005040-20141015
最后修订:2014年10月15日
制作:嵇晓栋
出版: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体育场路347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10号
电子邮箱:cb@bookdna.cn
网 址:www.bookdna.cn
BookDNA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旗下电子书出版机构,为作者提供电子书出版服务。
如您发现本书内容错讹,敬请指正,以便新版修订。
©Zhejiang Publishing United Group Digital Media CO.,LTD,2014
No.347 Tiyuchang Road, Hangzhou 310006 P.R.C.
cb@bookdna.cn
www.bookdna.cn
目录
千宗室
冈仓天心
附录:千利休 语录
千宗室
日本茶道奠基人千利休(1522-1591年)居士的后裔,现为日本茶道最大流派里千家第15代家祖,夏威夷大学和京都学园大学教授。里千家茶道绵延三百余年,身为当今日本茶道大师,千宗室
重视茶道文化的学术研究,已出版了三十多本专著,提倡“一碗茶中出和平”的理念,热心推行茶道国际化,作为普及茶道文化使节历访世界各国。
有一次,光严童子正在寻找可以修行的场所时,偶遇居士维摩。童子问道:“居士从何而来?”居士答道“来自道场”。童子很是高兴,其道场正是自己欲寻之处,于是请求居士带自己去那个壮观的道场。可居士却教导说:“直心是道场也,故无虚假。”
所谓直心,即是正确的诚实之心。对待一切事物,我们常常想要以诚相待,可还是免不了走些弯路。遇到具体的事物时,我们的心境则往往要产生多种波动。在这时,需要破假求真。为触及事物本身的真实面目所做出的努力,可谓直心。正是这样的直心才可以称为道场。正如千利休在《南方录》中所说的那样:
佗之本意,是表现清洁无垢的佛教世界。从露地到草庵,拂去尘垢,客主坦诚相交,不必究其规矩尺寸、方式方法。起火、烧水直至点茶等,只为其事。(注:佗,日语音为wabi,原有寂寞、贫穷、寒碜、苦闷的意思。平安时期“佗人”一词,是指失意、落魄、郁闷、孤独的人。到平安末期,佗的含义逐渐演变为静寂、悠闲的意思,成为很受当时一些人欣赏的美的意识。茶道之茶称为“佗茶”,佗有幽寂、闲寂的含义。)
这里,千利休强调直心交往重于一切。要体验这种直心就要实践茶之道。在同一书中他还指出:“小坐席的茶汤,第一是以佛法修行得道之事也。”这句话也说明了通过严格的佛法修行得道,成为具有直心的人,才是茶道的目标,茶室则是为实现这些的道场。
茶之道不单纯是一般的待客手段,而是已成为探求深层次上的人们生活哲学的场所。
《无门关》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缠绕便是人间好时节,所以心情安静便是道。”这是多么自然的教导!如果人们的行停坐卧的一切都能与此相符的话,那么丧失人性之举就会减少。
我坚信,通过内外共捧一碗茶,会使人与人在深层次的交往下相互服务,并在此中产生出真正的和平。道的修行本来就是严格的,不像外观所见那样轻松。我认为,不应仅仅作为师家安坐在顶 点,而是要成为一个茶人,要认真地亲身求道,只有这样才能实践利休的教导。
若是问我“什么是茶的境界”的话,我会回答说,在于它的“他界观念的娱乐性”。依我之见,能在现实社会里实现高层次上的精神性娱乐的,便是茶道。
应茶会之邀,成为客人中的一员,当他站在露地(注:茶庭)上时会想些什么呢?
在进入茶室之前的最初阶段,为什么要必须经过露地呢?脚踏石在庭院中向左右分布着,这其中有一种让人不能不深思的东西。当走出露地来到中门时,眼前的中门既不牢固也不奢侈。按一般的想象,门,应具有能够隔绝内外的功能。就是说,拥有这种含义的才该是门。然而,露地的门却是小巧的栅栏。这在世俗的隔绝内外的意义上来看,是粗陋的。说它是门也只能是个形式。
怎样解释这个门呢?如果说在一个层次的地平线上的内外之界是门的话,或者说内与外可以解释为自与他的话,就再也没有比门更需要保护的了。假如门是保护自我世界之物的话,那么,门外则属敌人。视门外为敌的意识和对敌的准备姿态都会在门上象征 出来,然而,作为露地的门则完全打破了这一观念。栅栏门,既能简单地打开,又可从容地窥见里面的动静。所以,栅栏门只采用了门的表面形式,不是为发挥世俗门的功能而设置的。只是要表现出栅栏门的内侧与外侧不是处于同一层次,其外侧虽然同时还处在同一露地的延长线上,但以栅栏门为界,让人感受到了由此划分出了不同的世界。没有必要再引用《法华经》中的典故,只把这看成是为“出之三界火宅,坐之露地”的一种尝试即可。可实际上,正是在这里才有解开茶汤之理想——“他界观念的娱乐性”这一秘密的钥匙。
朝着茶室向前行走,情况就更明朗化了。茶室前有一洗手池,客人进茶室前要在这里洗手。
“主人于露地的初始动作为提水,客人的最初动作则是用水。这是露地、草庵的大本也,是为此露地的来访者与初访者相互先去世尘之浊而设的洗手池也。”
我们应该注意《南方录》中的这段记载。所谓茶汤,尽管只是一种以喝茶为契机的家常便饭的行为,但在拂去世俗之尘的规矩之中,可见有意识地超脱俗境的他界观念在活动。把日常的事物,当作世俗的来鄙视,渴求由此地的超脱。《南方录》中说:
“小坐席的茶汤,第一是以佛法为修行得道之事也。佛教乃茶汤本意也。(略)烧水、点茶、供佛、施人,吾亦饮之。插花点香,皆为佛祖之事,要学也。”
喝茶这一家常便饭般的行为,也是向他界超脱的一种手段。所说的修行得道和佛道修行,都是一种视现实为世俗,寻求由此超脱的实践。饮一碗茶的行为,则为实现这一理想的手段。
进入席中,这种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晓日本系列之二:听大师谈茶道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