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传承与变革_跨文化语境中金庸小说的艺术转型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第一卷古今融通——跨文化语境中金庸小说的当代意义
第1章 竞争·反叛·自卑——中国文化的当代问题
第2章 传承·变革·创新——金庸小说中当代文化问题的表达
第3章 古今融通——金庸小说的文化审视与录用
第4章 沉寂·相忘——现实文化语境中武侠小说的衰落
第二卷千年武侠的背影
第5章 武侠小说的现实思考
第6章 学武——侠文化中武的本源探究
第三卷庭院深深深几许——武侠小说发展的文化省思
第7章 从武侠小说发展史的角度来看
第8章 从新派武侠小说角度来看
第9章 从金庸小说的传统文化传承角度来看
第四卷侠客天下行——武与侠的缠绵纠葛
第10章 侠的起源
第11章 文学世界中的侠与侠义
第12章 传统侠义文化的当代变革
第五卷正气浩然——金庸小说中的侠义文化精神的内涵扫描
第13章 侠与义
第14章 侠与理
第15章 侠与情
第六卷结庐、相忘——江湖:中国小说美学中的独特场域
第16章 “江湖”雨纷纷——江湖的多重意蕴
第17章 江湖儒道辩——不同文化的阐述
第18章 江湖、现实——两种世界的逐渐融合
第19章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江湖的必然趋势
第20章 “邪不胜正”——永恒的江湖形态
第21章 结庐、相忘——江湖世界的终结
第七卷英雄情结的勃郁与幻灭——从陈家洛到韦小宝
第22章 英雄涵义透视
第23章 英雄模式的变迁
第24章 英雄视角的转换
第25章 英雄内涵的重新认识
第26章 金庸的英雄梦想的勃郁与幻灭
第八卷技、艺、道、德——穿越道家文化的武功
第27章 源于道家文化的武功
第28章 妙笔生花——“技亦通于道”
第29章 武“艺”完美——“抱残守缺”
第30章 “道”“德”归一——“逍遥而游”
第31章 道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第九卷情深深雨濛濛——金庸的情爱观念
第32章 侠与情的文化思考
第33章 穿越传统文化的情爱观念
第34章 对抗世俗的壮举
第35章 武侠情爱的现代介入
第十卷回望宿命的诗意——我看《天龙八部》
第36章 根植于传统的文化观念——宿命
第37章 英雄悲剧——英雄精神的节点
第38章 因果轮回——试图逃脱的怪圈
第39章 前世注定——皇权的历史之眺
第十一卷庙堂高深江湖远——《笑傲江湖》的政治意蕴及其背景分析
第40章 西方政治党派斗争的演绎
第41章 隐喻的世界——江湖的存在
第42章 庙堂高深江湖远——政治和话语权的争夺
第43章 江湖与政治的完美结合
第44章 文化的政治化
第1章 竞争·反叛·自卑——中国文化的当代问题
从美学价值、道德规范、伦理教化、政治实践的角度看,文化的许多层面具有经典性、规范化和示范性作用,社会要求其成员按照文化的示范性、主导性的基本模式从事一系列社会活动,这些活动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效果,由此产生了文化等级。文化的等级现象很复杂,一般理论认为,文化无所谓好与坏,但文化前面的诸多修饰语,如腐朽、高尚;传统、现代;专制、民主;地域、民族;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红色、强盗;农耕、工业;主导、从属等等,显示文化优劣和等级的存在。在目前这个世界大格局中,西方国家依旧是第一等级,以美、英、法、德、意为首;泛西方国家为第二等级,以其他西欧国家以及东亚的日、韩等为主;而剩余国家在第一等级的眼里都是第三等级,比如中国、俄罗斯,在一个以西化为中心的文化世界里,西方文明成为核心,从而产生了各种为其服务的概念、观点、理论,共同形成一种西方价值观、伦理观、哲学体系,离核心越远则其等级越低,高等级的越有优越感,低等级的越自卑。这种文化的等级性主要来自于以往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社会秩序、社会伦理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就是文化等级成立的理由。如果默认这种文化等级,那就只剩下两种活动形式——模仿与竞争。文化模仿是文化创造的“影子的影子”,更多的是来自于文化自负,一种文化的保守主义,如果仅仅是模仿、复制或粘贴,那是完不成国家或个人文化建构的。如果把它上升到国家层面,文化竞争就是试图让本国的文化实践活动成为一种新的示范性文化,一种普世性的文化价值规范,就如同学界高度认可的一个文化话题——有朝一日如果世界真的实现大同,那么,真正能领导世界,能够全面管理和有效统治全球的文化,中国的儒家文化应排在第一位。从个体角度看,如果不认可社会认同的经典性、示范性和主导性的文化,而是要创造一种反主流、个性化的文化,那就形成所谓的文化反叛。文化反叛从来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法律的、政治的、道德的、社会规范、舆论、习惯及自我惩罚等,构成一股超强的力量,如果一个人想跳出这些框架,势必会打破旧有的文化格局,这是文化势力所不能容忍的,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感觉到,平常温文尔雅的文化,会突然变得异常强硬起来,可能针对某人某事不依不饶,并可进一步强行控制其他人的行为,这就是文化的意识形态特征。这种“意识形态”通过有形的国家机器进行强制和打压或无形的宣传、教化和诱导方式,也就是规范性、强制性或诱导性地将一种经统治者认可的文化作为规范个人行为、实践的准则,织成法律的、道德的、伦理的文化网络,逐步规范人的社会实践,使之同质化、秩序化,就像花园里只能生长适意花木而不能长杂草一样。能与之抵抗,于惊涛骇浪中劈波前进的只属于少数。意识形态的特征很复杂,不单单是控制与反控制之间的纷争。从另一角度观察,任何意识形态或多或少都带有乌托邦色彩,较负面的看法是,现实永远是枯窘苦涩,再怎么粉饰、打扮也无法取得大众认同。意识形态欲行之有效,必定许上一片精神和物质的乐土。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比文化反叛更为常见的是文化自卑,在经典的文化模式前自卑,就如当下中国人在美国文化模式前产生自卑感一样,产生的结果是抛却传统成为历史虚无主义。历史发展到当代中国,作为一种创造性实践的文化活动,在经济大潮和消费主义挟裹下,在西方文化和价值理念肆意侵略下,已经渐渐退化为一种压抑的力量,成为一种新的桎梏、一种精神和文化遮蔽。在此语境下,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受到严重削弱,“文化主体性的失落,也就意味着这一国家历史的中断、民族精神和传统的丧失”。中国人民慢慢丧失了对本土文化的信心 ............

书籍插图:
书籍《文化的传承与变革_跨文化语境中金庸小说的艺术转型》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文化的传承与变革_跨文化语境中金庸小说的艺术转型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