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众筹:从兴趣到信任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文化众筹:从兴趣到信任/彭健著.--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11
(“互联网+”与文化发展研究系列丛书/范周主编)
ISBN 978-7-5130-3900-0
Ⅰ.①文… Ⅱ.①彭… Ⅲ.①融资模式-研究-中国 Ⅳ.①F832.48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270398号
内容提要
本书以丰富的故事,多维的理论视角,探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对“众筹”的反思。首先,探究融资的逻辑,信任与脆弱的关系,信任的构成;以此为基础,分析文化产业融资,规避劣势,发挥注意力与影响力资源的优势,将受众、粉丝与文化部落的关注、兴趣、共享价值观转化为信任,将消费拓展为众筹。进而解读一系列众筹的案例,重点聚焦股权众筹,归纳其共建共享的融资与资源整合模式;深入分析其内在的悖论与潜在的风险,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探讨未来的发展路径。
责任编辑:
谭学贵 李小娟
责任出版:
孙婷婷
文化众筹:从兴趣到信任
WENHUA ZHONGCHOU:CONG XINGQU DAO XINREN
彭 健 著
出版发行:
有限责任公司
电 话:
010-82004826
网 址:
http://www.ipph.cn
http://www.laichushu.com
社 址:
北京市海淀区马甸南村1号
邮 编:
100088
责编电话:
010-82000860转8355
责编邮箱:
413263037@qq.com
发行电话:
010-82000860转8101/8029
发行传真:
010-82000893/82003279
印 刷:
北京科信印刷有限公司
经 销:
各大网上书店、新华书店及相关书店
开 本:
720mm×1000mm 1/16
印 张:
20.5
版 次:
2016年1月第1版
印 次:
2016年1月第1次印刷
字 数:
320千字
定 价:
45.00元
ISBN 978-7-5130-3901-7
出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本社负责调换。
导读
本书的主线与结构如下:
第一章主要讲述众筹是一种融资。融资是用别人的钱。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融资,未必因为缺钱,个人或企业能融资是因为有偿付能力和偿付意愿,偿付能力是可以让别人的钱在自己的手中产生更大的价值,为别人带来更大的回报,偿付意愿是愿意回报别人。
投资者愿意将钱给融资者是基于信任。信任是在脆弱中有信心的预期。包括基于历史的信任与基于未来的信任;基于合同、制度等正式控制的合同信任,基于社会关系网络、价值观、信仰等非正式控制的关系信任;基于能力的信任与基于意愿的信任。融资过程可以看作一个投资者与融资者之间建立信任的过程。
众筹属于金融范畴,所以,第二章也简单介绍了金融的本质与特点,金融与实业、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区别与关系。实物资产创造社会财富,金融决定社会财富的分配,不能直接创造社会财富,但可以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当然也增加风险。
第二章主要讲述众筹是互联网金融的一种。分析了互联网的历史基因,简单梳理了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第三方支付、网络投融资、网络风险管理、网络金融门户、互联网货币、大数据金融、网络理财等。指出互联网金融,本质是金融,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对金融的重塑。互联网+金融的思维模式是:第一,多,服务海量客户,多对多,让海量的投资者对接海量的融资者。第二,小,服务小微客户,小对小,让个性化的需求被个性化的满足;第三,新,以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来满足多样化的金融需求;第四,点对点,直接、对等、去中心化、去中介化,金融脱媒。让互联网来采集投融资所需的信息,通过大数据挖掘来消除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让人与人的知识协作替代金融中介的专业化知识生产;第五,让金融走向金融普惠与金融民主。
众筹属于网络投融资。根据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的预言,互联网精神带来共享经济。众筹是能充分体现互联网精神与思维,充分体现共享经济的共同投资、共同生产,共同消费、共同分享特征的“互联网+金融”模式。
第三章分析了文化产业融资的优势与劣势。指出“文化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伪命题。目前是中小文化企业融资难,这一现象反映的是世界普遍的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规模排斥,而非针对文化产业的行业排斥。相反,我国目前对文化产业融资有一系列支持。中小文化企业融资的劣势不仅是缺少建立历史信任的存量资产与交易记录,而且缺少建立未来信任的成长性。同样缺少存量资产与历史交易记录的科技创新企业,由于未来成长性强,融资比很多文化企业容易。因此,文化企业需要培育核心竞争力,建立并优化商业模式,从而提高成长性。文化企业融资的优势是拥有更多的注意力与影响力资源,通过文化作品、文化项目、文化名人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向受众施加影响力,建立信任,能产生新的融资机制——众筹。
众筹模糊了消费与投资的边界,尤其文化消费者出于兴趣,更容易参与众筹,成为投资者,粉丝消费变成粉丝投资。历史上的众筹就是从粉丝集体支持艺术家发展而来。互联网进一步增强了注意力集聚、影响力辐射与粉丝互动的效应。
第四章分析我国众筹浪潮的来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新一代创客不同于传统创业者,以兴趣为导向,以创意创新为特征,以智力、技术、信息为要素投入。“互联网+”让智力、技术、信息的互联互通更加方便,降低了创客的创业门槛。适应于支持创客创业创新,金融资本也在小型化、分散化、社群化。众筹成为创业创新者展示项目成果,融通支持者的零散资金与其它各种资源的一种集融资、销售、推广、研发测试为一体的新形式。
众筹的参与主体包括三方:项目发起人(筹资人)、众筹平台和投资人(支持人)。发起人在众筹平台发起项目,包括产品众筹、公益众筹、债权众筹、股权众筹等四类众筹;众筹平台向投资人推荐项目;投资人选择项目投资;由众筹平台将投资人的资金拨付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文化众筹:从兴趣到信任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