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新艺术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捍卫新艺术史 : 吕澎艺术史写作与策展研究 / 章文 姬著. -- 桂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 ISBN 978-7-5495-7778-1
Ⅰ. ①捍… Ⅱ. ①章… Ⅲ. ①吕澎-艺术评论 Ⅳ. ①J05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303953号
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引言 1978—1988:艺术理论与历史观的启蒙
第一部分 1989—2000:书写新艺术史
一、 历史叙事:《中国现代艺术史:1979—1989》[48]
1. 历史观及其立场
2. 选择新艺术的历史事实
3. 新具像:新艺术的历史范例之一
4. 哲学问题:新艺术的历史范例之二
5. 反艺术[94]:新艺术的历史范例之三
6. 本质主义危机
二、 经验与知识:《中国当代艺术史:1990—1999》[106]
1. 平行场域:本质主义的最后防线
2. 走向市场:摆脱本质论
3. 给何多苓的一封信
4. “广州双年展”:新艺术的权力谱系
5. “艺术操作”
6. 除魅的问题整理
7. 私密性的堡垒
8. 权力与理论:新艺术史的书写
第二部分 2000—2011:巩固新艺术史
三、 《20世纪中国艺术史》:新艺术的历史合法性
1. 历史的形状
2. 新艺术的历史合法性
3. 修订及其目的
4. 改造历史:合法性与正当性
5. 交谈中的世界
6. 作为历史的个体记忆
7. 《21世纪中国艺术史:2000—2010》
四、 小径分岔的花园:历史判断
1. 历史书写的问题
2. “重要的不是艺术”
3. “意派”论
4. 新艺术史的权力模式
五、 “传统才刚刚开始”
1. 早期观点与《溪山清远》
2. “溪山清远”展览
3. 自由市场与文化自觉
4. 中国当代绘画的气质转向
5. “物色·绵延”与批判地域主义
结语:合法化——从“走向市场”到“历史之路”
前言
20世纪上半叶,在日本学者和欧洲史学的影响下,中经陈师曾、郑午昌,尤其是滕固等早期学者的努力,中国渐有现代艺术史学的大致轮廓。1949年之后,关于中国艺术史的写作受到僵化的意识形态教条的影响,艺术史学领域成绩甚微。改革开放之后,禁锢破除,史学领域通过翻译和研究充分介绍西方艺术史学的成果,在学科方面刺激了中国学者以更为开放的思想与方法开始对自己的艺术史重新研究,开始出现有价值的艺术史学成果。
本书是对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新一代艺术史家吕澎的艺术史写作的全面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吕澎就从对西方艺术史的翻译和介绍转向了对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的研究,他的三部艺术史(《中国现代艺术史:1979—1989》(与易丹合作)、《中国当代艺术史:1990—1999》、《21世纪中国艺术史:2000—2010》)连同他的《20世纪中国艺术史》(共计修订三次,后又以英文及修订英文版、法文出版)以及其他相关著作,已经成为研究中国现当代艺术史绕不开的重要历史文献。在评述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初版时,艺术史学专家邵宏这样写道:
由于吕著叙述的是二十世纪的中国艺术事件,因而作者有意凸显了这一时期中国艺术与政治的紧密关系;但除此之外,作者也对艺术事件的社会关联性反应表现出高度的重视。这种作史态度使笔者联想到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艺术史家阿诺尔德·豪泽尔(Arnold Hauser)及其最野心勃勃与最受批评的《艺术的社会史》(The Social History of Art, 1951)。豪泽尔1918年在布达佩斯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因为政治的原因于1921年离开了匈牙利赴柏林继续学习,在那里接受了德国艺术史家戈尔德施米特(Goldschmidt)艺术学传统的影响以及特勒尔奇(E.Troeltsch)的社会学影响。像他的同胞弗里德里克·安塔尔(Frederick Antal)一样,豪泽尔与卢卡契(Georg Luacs)及其共产主义团体也有着密切的来往。1938年移居英国之后,他对艺术社会学产生了兴趣。《意识形态与乌托邦》(Ideologie und Utopie, 1929)的作者卡尔·曼海姆(Karl Mannheim)是他的社会学家朋友,正是由于曼海姆的极力鼓动,豪泽尔才开始全身心地投入于研究艺术社会学。1951年,豪泽尔两卷本的《艺术的社会史》一经出版,立刻成为社会艺术史研究领域里的里程碑,该著至今已出五卷。
吕澎的经历与豪泽尔有着容易使人联想的相似特征:吕大学时的专业是政治学,毕业后即对艺术史写作和翻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至今他仍是艺术史领域里为数不多的著作等身者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也是因为体制的原因而成为了艺术学界著名的编外人员。然而,我们在“85思潮”和“广州双年展”这类当代中国最重要的艺术事件中,无不见到吕澎极富鼓动力的身影。另一方面,作为西方艺术的爱好者,我们一直阅读着吕译的《塞尚、梵高、高更书信选》、克拉克《风景进入艺术》、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蒙克评传》和《达利评传》等。同时,吕1992年出版的《中国现代艺术史:1979—1989》和2000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史:1990—1999》,因其即时而令人信服地记录下了我们这一辈所经历的艺术事件而成为我们反复诵读的经典。2001年,吕澎投在范景中教授的门下攻读艺术史博士学位,并于2004年以对两宋山水画的研究为学位论文完成学业。也就是在获博士学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吕澎又给我们奉献出这部鸿篇巨制——《20世纪中国艺术史》。从吕澎训练有素的中西艺术知识的双重背景来看,他这部巨著的目的和方法却不同于豪泽尔的《艺术的社会史》。
事实上,吕澎的艺术史填补了艺术史学界研究20世纪中国艺术史领域里的空白,尤其是在世界新史学活跃的近二三十年来,吕澎的著作成为新史学研究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范例。现在,吕澎的著作已经成为国内专业艺术院校的主要教科书(同时,他的著作也已经成为欧美国家一些大学研究中国艺术史的参考教材),他的艺术史观念和史学成果已经成为艺术史专业的学生和专业学者研究的对 ............

书籍插图:
书籍《捍卫新艺术史》 - 插图1
书籍《捍卫新艺术史》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捍卫新艺术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