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信息社会中的人格_个人信息保护法总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CONTENTS
导论 社会形态更迭与人格权法的演变
第一节 农业社会的人格权法概略
第二节 工业社会的人格权法概略
第三节 信息社会的人格权法概略
第一章 危机与出路:立法背景和经过
第一节 信息资源开发与个人信息滥用
第二节 数字化人格的形成与权利危机
第三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形成
第二章 全球性应对策略
第一节 主要国家立法概要
第二节 主要国际组织立法概况
第三节 我国的立法概况
第三章 论争与鉴别:个人信息定性
第一节 个人信息与相关概念
第二节 个人信息的立法界定
第三节 法律属性与构成要素
第四节 类别划分:个人信息的源与流
第四章 宏观解读:概念、地位与性质
第一节 概念与调整对象
第二节 地位与属性
第三节 法律关系
第五章 交织与梳理:和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第一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与知识产权法
第二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与电子商务法
第三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与信息法
第四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与民法
第五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与行政法
第六章 政府策略与保护模式
第一节 政府保护个人信息的基本策略
第二节 统一立法模式
第三节 分散立法模式
第四节 行业自律模式
第五节 安全港模式
第六节 我国立法模式之选择
第七章 宗旨与功能
第一节 权利平衡: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宗旨
第二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功能
第八章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国内外信息保护法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第三节 目的明确原则
第四节 知情同意原则
第五节 目的限制原则
第六节 信息品质原则
第七节 安全原则
第八节 政策公开原则
第九节 禁止泄露原则
第十节 保存时限原则
第十一节 自由流通和合理限制原则
第九章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适用
第一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效力层次
第二节 适用例外
第三节 域外效力
后记
作者简介
齐爱民 法学博士、博士后。重庆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法学学科)。为学术而探索,闻道而欣喜。热爱着电子商务法、信息法和知识产权法,力图勾勒它们未曾呈现的真实。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近十项,出版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六十余篇。曾出席联合国贸法会电子商务工作组第四十届大会,参与《联合国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公约》的缔结,受美国商务部的邀请为《APEC隐私权保护框架》的形成与实施提供意见。2007年始,担任中国欧盟信息社会项目中方高级咨询官。
学术探讨:qi.office@tom.com;qi_office@sina.com

 Information Law

 Information Law
Saving the Personality from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Law
拯救信息社会中的人格
个人信息保护法总论
齐爱民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拯救信息社会中的人格:个人信息保护法总论/齐爱民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
ISBN 978-7-301-14368-1
Ⅰ.拯… Ⅱ.齐… Ⅲ.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国—高等学校—教学参考资料 Ⅳ.D923.0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8)第163065号
书   名:拯救信息社会中的人格——个人信息保护法总论
著作责任者:齐爱民 著
责任编辑: 苏燕英
标准书号: ISBN 978-7-301-14368-1/D·2173
出版发行: 北京大学出版社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100871
网   址:http://www.pup.cn 电子邮箱:law@pup.pku.edu.cn
电   话:邮购部62752015 发行部62750672 编辑部62117788
      出版部62754962
印 刷 者:三河市新世纪印务有限公司
经 销 者:新华书店
      650毫米×980毫米  16开本  19.75印张 317千字
      2009年1月第1版 2009年1月第1次印刷
定   价:29.00元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2752024 电子邮箱:fd@pup.pku.edu.cn
自 序│为人格计,为学术谋
信 条
变的是技术,于是没有什么是不变的。
做学问是需要历史责任感的,它要求我们深刻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认识自己的学术使命。我们恰恰处在千载难逢的信息社会的开端,当历史翻开那一页,我们正站在舞台的中央。我们没有理由漠视周围这崭新的一切,正是这些充满玄机的法学新命题,感召着我,激励着我,并考验着我。我深信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是责任。然而,创新离不开传统,我对个人信息的关注,始终是从传统法上的人格权(和人权)的角度着眼的。
诞 生
人类应该学会善待自己。当技术遇上个人信息,我们的一种生活品质便得到了改善,我们另一种生活却遭到了威胁甚至毁灭。历史上第一次恶意运用信息自动化处理的悲惨事件发生在纳粹德国,当时纳粹德国通过运用IBM生产的电脑(IBM在德国设有分公司)分析和处理人口普查中获得的个人信息,有目标地屠杀犹太人,实施灭绝犹太人的罪恶计划。这是对人类尊严的最大戕害,是全人类的耻辱。沉重的历史告诉欧洲,不管基于何种目的收集的个人信息,都可能被政府用于消灭异己。同一时期,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政府也将户籍资料用于跟踪和调查美籍日裔。于是,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率先在欧洲和美国开始了。
关 注
究竟是什么样的时空转换,造就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风起云涌?希特勒带给全世界的阴影早已散去,个人信息保护法热的原因在于其自身。“No privacy,no trade”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一条原则。其实,个人信息的重要性还不止于此,作为人类社会所有领域相互作用的基础的信息处理,涉 ............

书籍插图:
书籍《拯救信息社会中的人格_个人信息保护法总论》 - 插图1
书籍《拯救信息社会中的人格_个人信息保护法总论》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拯救信息社会中的人格_个人信息保护法总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