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时间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5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技术与时间
[法国]贝尔纳·斯蒂格勒 著
译林出版社
目录
扉页
技术与时间1:爱比米修斯的过失
技术与时间:2.迷失方向
技术与时间:3.电影的时间与存在之痛的问题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La technique et le temps I:La faute d'Epiméthée by Bernard Stiegler
Copyright©1994 by Galilée,Cité des Sciences et de l'industrie
Chinese simplified characters translation copyright©2012 by Yilin Press,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10-1998-33号
书 名 技术与时间1:爱比米修斯的过失
作 者 [法国]贝尔纳·斯蒂格勒
译 者 裴 程
责任编辑 陆元昶
出版发行 译林出版社
ISBN 9787544757225
关注我们的微博:
@译林出版社
关注我们的微信:yilinpress
意见反馈:
@你好小巴鱼
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导论
第一部分 人的发明
引论
第一章 技术进化论
1.一般历史与技术史
2.技术体系
3.技术体系及其与经济、社会体系的关系
4.技术体系的极限
5.发明过程中的理性和决定论
6.发明和革新
7.工业投资:技术体系、经济体系和国家机器的联合进化
8.持续革新:技术和科学的新型关系
9.技术的普遍性
10.人与物质的耦合
11.趋势和事件
12.种族差异和技术分化
13.作为根源的地理因素和作为“一体化进程”的种族特性
14.技术动力的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
15.趋势的两个方面
16.技术环境作为冲淡内在环境的因素
17.进化的持续性
18.工业技术的进化必然要求放弃技术理论中的人类学假设
19.机械学:关于工业物体具体化过程的科学
20.作为运行物质的工业物体的遗传学
21.技术在工业社会变迁中的主导地位
22.技术物体发展的不可预测性
23.工业物体的突变、系谱和自然发展
24.超前是组合环境产生的条件
第二章 技术学和人类学
1.作为时间问题提出的技术问题的悖论
2.技术(给我们带来)的问题
3.人成为宇宙秩序157及其自我毁灭的力量
4.技术的问题就是干预的问题:无度和尺度、天体秩序和灾乱
5.技术学
6.人类学
7.从《美诺篇》到《斐德罗斯篇》直至卢梭:“形而上学”
8.卢梭和人类学
9.平等、力量和差异
10.起源的不确实性、自然之声(“分辨”的含义)以及加勒比人的回忆
11.思维先于创造
12.脚和手
13.一切现成在手
14.集一切于自身
15.第二起源
16.偏离的内部:可能性
17.差异就是理性,理性就是死亡,死亡就是死亡的超前
18.“跨越一个如此巨大的间隔”
19.再论第二起源
第三章 谁?什么?人的发明
1.人的相关差异(différance)
2.一切从脚开始
3.领先和落后
4.骨骼、工具和大脑
5.“技术意识”与超前
6.技术差异化的双重起源
7.器具助产术
8.三论第二起源
9.近人类的语言
10.裂变的记忆
11.特有语言差异的无差异性
12.已经在此、相关差异、后种系生成
13.“谁”和“什么”
第二部分 爱比米修斯的过失
引论
第一章 普罗米修斯的肝脏
1.遗忘者的遗忘
2.死亡学:手下一无所有
3.在自身之外
4.出生和不确定性
5.爱比米修斯:孤僻者
6.“无共同体者的共同体”
7.肝脏
第二章 已经在此
1.器具条件
2.后理念:传统
3.知识的同一性和现成在手的“什么”的分量
4.持久地固定当即
5.程序与不确实
6.知识和退避
7.时钟:无未来一代的实时
8.固定和确定
9.个体化
10.存在的历史的延迟时间
11.存在的代价
第三章 “什么”的解脱
1.日常性的分析:作为从“什么”的解脱(第一篇)
1.1.“谁”与“什么”的相关差异
1.2.“谁”与“什么”在日常性中的混同以及作为期待的在世存在的烦忙
1.3.手作为“谁”对“什么”系统的(理解)把握
1.4.胡塞尔的回忆概念和作为指引的“什么”的系统
1.5.海德格尔的去远358化的遗忘
1.6.“谁”的程序的中性(neutralité)
1.7.作为“图像意识”的工具
1.8.特有语言自身之外的特有的(无)忧和死亡的文章
2.过失性存在的结构:作为对“什么”的介入(第二篇)
2.1.缺陷性存在:作为可能中断一切程序的程序化
2.2.手的手段和“什么”的无限性
2.3.作为唤回的重复以及非我的发明
2.4.器具和科学之手
3.历史性的历史构造问题以及历史性作为“什么”的新面目(第二篇的最后两章)
3.1.世界历史的“什么”的第二性
3.2.世界历史之物的平俗化:第三回忆的遗忘
3.3.附加物的精确性和收复
3.4.精确性和可能性
中法概念性词汇对照表
法中人名对照表
译后记
前言
本书探讨的对象是技术,它被理解为代表着一切即将来临的可能性和未来的可能性之前景。
十年前,当我构思最初的轮廓时,这个问题还显得是次要的。如今,它贯穿所有的研究,其范围之广,无所不及。虽然这个问题提出的工作极富刺激性,而且也引起了人们的关切,但是其紧迫感才刚刚开始被意识到。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在经过了一段不可避免的沉闷和可怕的焦虑之后被提了出来,坚韧和艰难使它更富于趣味。在此,我要把这个问题的艰巨性及其必然性正告读者:哲学自古至今把技术遗弃
在思维对象之外。技术即是无思
。
由技术的强大动力在我们时代的舞台上造成的巨变引来了一系列的反应
。无论这些反应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或是媒体化的,无论它们是“肤浅的”还是深思熟虑的,都必须给以超越
。现时代已被卷入了一种沉闷的决策(危机)过程的漩涡,这个过程的机制和趋势尚晦暗不清,必须经过艰巨的努力才能使之变得可以理解
。这种努力既要求回忆过去,同样也要求注重当前发生
的事物的复杂性。本书所阐发的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技术与时间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