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如果有我,有几个我?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Wer bin ich - und wenn ja,wie viele?by Richard David Precht
©2008 by Wilhelm Goldmann Verlag
a division of Verlagsgruppe Random House GmbH,München,Germany.
Chinese language edition arranged through HERCULES Business & Culture GmbH,Germany
Simplified Chinese translation copyright© 2015
by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由具体到抽象
林正弘
[1]
哲学是什么?有人说:“哲学把原本容易了解的道理说得令人不知所云,把原本就不易了解的变得更难了解。”这是对哲学的极大讽刺,但不全是诬蔑。哲学家会使用非常抽象的语词,使得概念模糊不清,也会铺陈烦琐而曲折的论述,令人难以掌握要点。尼采曾说过:“思想深刻的人会设法尽量把话说清楚,而想要表现得很深刻的人,则会故意含混其词。”不管艰深难懂是否为哲学的“必要之恶”,一本介绍性的入门书理应尽量加以避免。
普列斯特这本《我是谁?》成功地避免了艰深难懂的“必要之恶”或“不必要之恶”。这本书的一大特色是极少使用哲学专门术语,也很少直接引用哲学著作。书中出现的科学术语远超过哲学术语,所引用的科学理论(包括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也远多于哲学理论。但这并不表示它不是哲学书,而是一本科普书。作者是要借用哲学以外的知识来阐述哲学问题,介绍重要的哲学学说。这样的引介方法不但能够使读者对抽象的哲学学说有具体的了解,也较能充分体会哲学的功能。哲学问题本来就是从知识的追求及日常生活所引发出来的。一个从未看过不公平、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人,大概不会去想“正义”的问题,也不会对正义理论感兴趣。一个人在求知过程中若没有遭遇任何困惑(例如:需要做多少试验,才可以让H1N1的疫苗上市?为什么需要如此数量的试验?),大概很难体会归纳法或验证理论为什么必须证成。
本书作者在引用科学知识来阐释哲学问题及哲学学说的过程中,一方面详细介绍相关的科学理论,充分呈现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但另一方面也清楚指出科学与哲学的不同,科学知识并不能完全解决哲学问题。例如,他从当代脑生理学的知识,谈到笛卡儿的心物二元论,并依据当代的知识加以批评。他一方面指出笛卡儿的哲学思考,在脑生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所做的贡献,另一方面也指出脑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并不能完全回答“自我”及“意识”的哲学问题。
本书对所引用的科学理论及哲学学说都有详细而清楚的解说,读者不必有预备知识。它甚至会讲述科学家及哲学家的生平、趣事及其主要贡献。其中有些与所讨论的问题相干,有些不太相干,但会引起读者的兴趣,扩展读者的见闻。例如,除了人类学家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阿法尔三角洲发掘的那具南方猿猴骨骸为何取名“露西(Lucy)”。作者告诉我们这原来跟披头士的约翰·列侬有关。这当然只是一桩茶余饭后的趣闻。但有些趣事则与所讨论的议题密切相关。例如,罗尔斯年轻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从军经验,对他的政治哲学有深远的影响。
哲学家的学说通常会有基本的立场及架构。如果没有掌握其学说的整体系统,而只零碎地捕捉其对某些议题的看法,则很难充分理解其论述的基础。作者在本书中虽然没有充分解说各重要哲学学派或系统的内容,但对所提到的重要哲学家,不但谈到他们的生平,也会简明扼要地介绍他们的学说。这有助于读者了解各哲学议题之间的关系。
哲学家为了清楚呈现哲学问题,或为了论证的方便,往往会设想一些类似科幻小说或鬼怪影片的情节。其中最著名的是笛卡儿的“魔鬼”及帕特南(Hilary Putnam)的“桶中大脑”。其实,在法律书籍中也常出现捏造的情节,用来区分不同而相近的概念,或用来论述某一条款设置的必要。但在法律书中所捏造的情节,通常是实际上有可能发生的,而哲学家所设想的情节,很多只有逻辑上的可能,实际发生的概率极低。这样的解说或论述方式,尽管在逻辑上并无瑕疵,但会让读者觉得不切实际,初学者会认为哲学与实际生活毫不相干。本书所举的例子,除了极少数(例如笛卡儿的魔鬼)之外,全是实际发生的例子。作者的知识非常广博,所举的例子涉及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古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等领域。他的博学造就了一本令哲学界引以为荣的入门书。
[1]
林正弘,台湾大学哲学系退休教授,现任东吴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
前言
希腊的纳克索斯岛(Naxos)是爱琴海上基克拉迪群岛(Kykladen)中最大的一个。岛中央的宙斯山(Zas)有海拔1000米高,山羊和绵羊在清香的原野上吃草及遍地种植葡萄和蔬菜的景象随处可见。20世纪80年代,纳克索斯岛上的阿吉阿娜村(Agia Ana)附近还有一片长达数公里、富有传奇色彩的沙滩。当时沙滩上只有零星的游客搭盖的小竹屋,慵懒地徜徉在树荫下。1985年夏天,两名刚满20岁的青年正躺在一座岩壁底下。其中一位名叫尤根,来自杜塞尔多夫,另一位是我。我们是几天前才在沙滩上认识的,此刻正讨论着一本我从父亲的藏书里带来度假的书。那是一本破烂不堪、因日晒而褪色的口袋书,封面印着一座希腊神庙和两个穿着希腊服饰的男人。作者是柏拉图,书名是《苏格拉底对话录》。
我们热烈交换着彼此甚为浅薄的观点,那氛围犹如烈日般深深地烙印在我心中。夜晚时分,我们享受着干酪、葡萄酒和甜瓜,离开人群,继续讨论着我们的想法。我们讨论的焦点主要围绕苏格拉底的申辩词。根据柏拉图的说法,那是苏格拉底被控腐化青年的罪名而被判死刑时所发表的。
这篇申辩词曾一度驱离了我对死亡的恐惧,而死亡是个令我非常不安的课题。尤根则不甚苟同。
尤根的长相我已经不记得了。我再也没见过他。就算现在在街上相遇,我肯定也无法认出他来。而据可靠的消息来源指出,那个我没再去过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我是谁:如果有我,有几个我?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