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亲密关系的心理必修课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7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推荐序一
爱和我们自己
“简单心理”创始人、资深心理咨询师
简里里
我刚开始学习心理咨询的时候,在一堂大课上有位学员站起来问老师:“我自己很笨,连怎么和家人相处都不会,怎么办?”
那天老师是这样回答的:“亲密关系本来就是世界上最难的关系啊!无论是和你的爸妈相处,和你的爱人相处,还是和你的孩子相处,与这些你最亲近的人相处,恰恰是最难、也是最需要技巧的了。”
我恍然大悟,原本还以为如何和陌生人沟通才是最需要学习的。
后来我自己做了心理咨询师,遇见很多来访者,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小世界。在这些世界里面,有孤独,有悲伤,有贪婪,有嫉妒,有欣喜,有漠然。在每个人成年之后所构建的亲密关系里面,都烙印着各自的人生经历、生活中出现过的人和事,以及那些被收藏起来的、未被处理的情绪。有的时候我们从自己身上看见他人的影子,有的时候从他人身上同样看见了自己。
而在过去的人生中到底经历过什么——是被溺爱或者是被伤害——事实的“真相”似乎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感受里面“真相”究竟怎样影响了自己。
而我们自己的“真相”都会在亲密关系中一一浮现。就像幽灵一样,无论你警惕与否,欢迎与否,它们就站在那里,时不时地提醒你它们的存在。通过亲密关系——这个联结我们和他人之间的介质——我们有机会重新体验爱恨情仇,体验那些我们意识到的、未意识到的、处理过的、未处理过的藏在身体里面的情绪。
的确,通过“真相”我们有机会重新认识自己,处理旧有的伤口,重塑人生经验。
所以说,亲密关系相当重要。我的意思不是说所有人都需要“婚姻”,或者需要恋情,或者在什么时间应当相夫教子娶妻生子——人生本来就是个未知的探险过程,甚至所谓“亲密关系”也并没有“正确的姿势”。重要的是,你能够在每段与他人相处的关系中,有所觉察,有所成长;慢慢在关系之中,长成自己的样子。
我认识叶壮的时候,知道他不仅在写心理学的科普书,还站在课堂上讲心理课。他将那些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知识变成了普通老人也能懂的语言,糅合进他那亮堂堂的声音里面,讲得生动有趣。后来每次和他见面,他都扔一本书出来说道:“一定要读!”你知道他一直在学习,在成长。而有趣的人才能将复杂的事情讲得简单。
幸运的是,这个有趣的人热爱分享这件事情,他分享的也是他热爱的东西。
愿读者在阅读《我们:亲密关系的心理必修课》之后,能看清亲密关系的脉络,把控好亲密关系中的自己。
简里里
2015年8月31日于北京
版权信息
COPYRIGHT
书名:我们:亲密关系的心理必修课
作者:叶壮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ISBN:9787115407719
本书由人民邮电出版社授权得到APP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推荐序二
当代爱情需要新教材
《北京晚报》评论部主任、资深评论家
苏文洋
叶壮发来他的新书稿《我们:亲密关系的心理必修课》,请我为之作一篇推荐序。
坦诚地讲,我一向不擅长“命题作文”。因为我以为,一旦所写的内容不是有感而发,下笔往往容易变成一件“苦差事”,读者读了这些无趣的文字不会有什么益处。但这本书有个副标题——“亲密关系的心理必修课”吸引了我。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当今人类社会自有了互联网等联系、交流、传播的高科技手段后,获得爱情似乎比“鸿雁传书”时代更加便捷;与之相反,亲密关系反而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了。这是一个悖论,或者说是一个“魔咒”“怪圈”,它莫名其妙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
而帮助人们打破悖论,解除“魔咒”,走出“怪圈”,收获更好的亲密关系,应当说是当代心理学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正是出于这个目的,我很有兴趣要好好读一读叶壮的这本新书,看他如何回答这个人们普遍遭遇却未必觉察得到的问题。
爱情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也是永远与时俱进的话题。爱情从何处来,向何处去,如同人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一样,引发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去思考、去探询。
在西方信仰上帝的人认为,人是上帝造的。那么,上帝造人时,是不是同时给人“配置”了爱情呢?抑或是人自己稀里糊涂地创造了爱情?亚当、夏娃是因为爱情而偷吃“禁果”,还是因为偷吃“禁果”才获得了爱情?
从这个角度上讲,人之所以为人,跟爱情有着脱不开的关系。要我说,考虑到爱情的美好与伟大,上帝应当把亚当和夏娃留在伊甸园,而不是赶出伊甸园。
曾经有人把爱情、婚姻、家庭与私有制的起源联系在一起研究,并著书立说。有人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我们中国人有“情人眼里出西施”的说法,西方人则说“爱情是盲目的”。种种关于爱情的说法,至少告诉我们:爱情是个神秘莫测的情愫,不同于婚姻、家庭、私有制、坟墓、盲人等那么具象、那么具体。它客观存在着,却看不见、摸不到、听不着;与此同时,却能被看得见、摸得到、听得着的种种信息间接表达。人们用尽关联词语或修辞手法,却只能间接描述爱情,却很难直接诠释爱情。
我不禁想,爱情或许只是人与人之间才能产生的,是我们人类不需要借助更多外力而仅凭心力就可以产生的一种最美好的情感。
《红楼梦》中宝哥哥和林妹妹的爱情故事,以及宝哥哥与大观园里那些嫂嫂、姐姐、妹妹们的情爱故事已是家喻户晓。十几岁的男男女女住在一起,整日耳鬓厮磨,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各式各样的爱情。
或许仆人们的女儿小小年纪就有了通过营造亲密关系,以期改变命运的想法。但宝哥哥大概不会有这种想法,他对爱情有着自己一套独特的解读——他是一个典型的“爱情至上主义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曹雪芹的《红楼梦》可以当作“亲密关系的心理必修课”教材来读,只不过这部数百年前留下的作品满满地全是深宅大院里的案例故事,并不像现在的心理教科书到处都是科研成果和数据探讨罢了。
人们对解读爱情有近乎本能的追求。旧时看《红楼梦》,我们在其中寻找自己的影子;在当今环境发生了巨变后的新时代,这样的需求不仅依旧存在,而且势必越来越强烈。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专门收集、购买爱情方面的古今中外书籍,如饥似渴地阅读,以探寻爱情如何才能保持长久。前不久我在整理发表过的旧作时,无意中翻出一篇1988年写的关于爱 ............

书籍插图:
书籍《我们:亲密关系的心理必修课》 - 插图1
书籍《我们:亲密关系的心理必修课》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我们:亲密关系的心理必修课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