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第一章 循环系统疾病综述
第二章 心脏运动疾病的护理
第三章 心脏包膜疾病的护理
第四章 冠心病的护理
第五章 心肌病的护理
第六章 其他心脏疾病的护理
第七章 原发性高血压的护理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的护理
第九章 其他血管疾病的护理
第一章
 
循环系统疾病综述
  一、概述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装置。其主要功能是为全身组织器官运输血液,通过血液将氧、营养物质和激素等供给组织,并将组织代谢废物运走,以保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进行。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能分泌心钠素和内皮素、内皮舒张因子等活性物质,说明循环系统也具有内分泌功能。
  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和血管病,合称心血管病。可根据病因、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三方面分类:根据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病因分类说明疾病的本质,预示疾病的发展与转归,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指导意义,是最重要的分类方法;根据病理解剖变化可分为心内膜病、心肌病、心包病或血管病;根据病理生理可分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压塞等。
  二、循环系统结构和功能
  1
.心脏 
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位于胸腔纵隔内,由四个心腔组成,即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室之间有二尖辦相通,右心房室之间有三尖辦相通,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有主动脉辦,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有肺肺动脉辦。心辦膜的功能是防止心房和心室在收缩或舒张时出现血液返流,保证循环血液朝一个方向流动。心脏壁自内向外分三层:心内膜、肌层、心外膜。心外膜即心包的脏层,紧贴于心脏表面,与心包壁层之间形成一个间隙称为心包腔,内含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
  2
.血管 
循环系统的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三类。动脉的主要功能为输送血液到组织器官,其管壁有肌纤维和弹力纤维,能保持一定的张力和弹性。毛细血管是血液与组织液交换营养和代谢产物的场所。静脉的主要功能是汇集从毛细血管来的血液,从组织器官将血液送回心脏。
  起源于主动脉根部的冠状动脉,有营养心脏的作用,分左右两支,分布于心肌各部位。
  3
.神经体液调节
  (1)
神经: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有两组,即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肌收缩力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减慢、血压下降、心肌收缩力减弱。
  (2)
体液:调节循环系统的体液因素如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
是调节钠钾平衡、血容量和血压的重要环节;血管内皮细胞生成的物质具有收缩和舒张血管的作用。
  这两类物质的平衡对维持正常的循环功能起重要作用。
  三、心脏与血管疾病的护理评估
  1
.病史
  (1)
病人起病时间,有无明显的原因或诱因,如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重点了解疾病中出现的主要症状及其特点,如是否有呼吸困难、水肿、晕厥、心悸、胸痛等,有无伴随症状,是否出现并发症。
  (2)
疾病的进展、迁延、反复发作的情况,如呼吸困难的程度,病人有无夜间睡眠中憋醒,不能平卧或活动后心悸、气促,甚至休息状态下的呼吸困难;是否有咳嗽、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了解水肿出现的部位、时间、程度及水肿发展的情况,局限性还是全身性等。同时了解有无出现其他伴随症状和并发症。
  (3)
既往病史:了解既往有无与循环系统相关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风湿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等;了解病人所从事的职业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居住的环境是拥挤潮湿还是阳光充足。
  (4)
既往检查、治疗用药及效果等:包括所用药物的种类、剂量、用法、疗程,是遵医嘱用药还是自行购药使用。
  (5)
一般情况:如有无家族史、平时有无烟酒嗜好,目前精神面貌、营养状况、饮食方式及食欲、体重、睡眠、活动量及排便习惯等。
  2
.常见症状和体征
  (1)
心源性呼吸困难:又称气促或气急,是病人在休息或较轻的体力活动中自我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有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异常。引起呼吸困难最常见的病因是左心衰竭,因左心衰时肺瘀血和肺顺应性降低致肺活量减少。也可出现于右心衰竭、心肌病、心包炎、心脏压塞等。心源性呼吸困难有下列类型:
  ①劳力性呼吸困难:是最早出现也是病情最轻的一种。其特点是在体力活动时发生或加重,休息后缓解或消失。如快步行走、爬楼梯、一般速度步行、吃饭、讲话、穿衣、洗漱等活动量增加时,呼吸困难可发生或加重。是因体力活动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加,肺淤血加重所致。
  ②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常为左心衰竭的特征性表现。呼吸困难常发生在夜间,睡眠中突然因憋气而惊醒,并被迫坐起,呼吸深快,重者出现阵咳、咯泡沫痰,伴肺部哮鸣音,故又称为“心源性哮喘”。多于端坐休息、下床、开窗通风后症状可自行缓解。
  ③端坐呼吸:心功能衰竭后期病人平卧时也有呼吸困难,常需高枕卧位、半卧位甚至端坐方可使憋气好转。
  (2)
心源性水肿:心源性水肿是指由于心功能不全引起体循环淤血,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最常见的病因为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也可见于渗液性心包炎或缩窄性心包炎。
  心源性水肿的特点有:①水肿从身体下垂部位开始,如卧床病人从背骶部或非卧床病人从胫前、足踝部开始;②水肿自下而上发展,重者可延及全身,出现胸腔、腹腔积液。③水肿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④水肿呈凹陷性,用手指按压水肿部位,局部可出现凹陷,又称为压陷性水肿。
  (3)
紫绀:当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皮肤与黏膜呈现青紫色,即为紫绀。常出现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和毛细血管丰富的循环末梢,如口唇、指甲等部位。由循环系统疾病引起的紫绀可分为中心性紫绀和周围性紫绀。中心性紫绀是由于肺淤血、肺水肿等原因造成的肺氧合不足,使体循环毛细血管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周围性紫绀是由于周围循环血流障碍,血流缓慢,毛细血管血液中的氧气组织中过多消耗而发生的紫绀,常见于右心衰竭、严重休克等疾病。
  (4)
心源性晕厥:心源性晕厥是由于心排血量突然骤减、中断或严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