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與生活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錄
Content
前言
第一章 生活中的心理學
第二章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行為的生物學基礎
第四章 感覺
第五章 知覺
第六章 心理、意識和其他狀態
第七章 學習和行為分析
第八章 記憶
第九章 認知過程
第十章 智力與智力測驗
第十一章:人的畢生發展
第十二章 動機
第十三章 情緒、壓力和健康
第十四章 理解人類人格
第十五章 心理障礙
第十六章 心理治療
第十七章 社會過程與關係
第十八章 社會心理學、社會和文化
前言
心理學與生活 作者: [美]格里格,津巴多 著,王壘,王甦等 譯
        第一章 生活中的心理學
一、心理學為何獨具特色
1、定義
心理學(psychology):關於個體的行為及精神過程的科學的研究。
科學的方法(scientific method)包括一套用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有序步驟。這種方法用客觀收集到的信息作為得出結論的事實基礎。(另定義見第二章)
行為(behavior):機體適應環境的方式。
2、心理學的目標
  基礎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行為、提高人類生活的質量。
(1)描述發生的事情
  行為數據(behavioral data):是關於機體的行為和行為發生時環境的觀察報告。選擇一個適宜的分析水平。按照事實的本相去收集它們
(2)解釋發生的事情
  通常承認大多數行為受到一些因素的共同影響,行為的這些內部決定因素叫做機體變數(organismic variables)。也稱秉性變數(dispositional variables)。
  對行為的外部影響是環境變數(environmental)或情境變數(situational)。
(3)預測將要發生的事情
  心理學中的預測量是對一個特定的行為將要發生的可能性和一種特定的關係將被發現的可能性的陳述。通常依據它們能多好地做出精確且全面的預測來判斷它們的優劣。
  科學的預測也必須被足夠精確地加以敘述,指出是什麼樣的機制把那些事件與特定的預測物聯繫起來。說明在什麼樣的條件下行為將會改變。
二、現代心理學的發展
1、 心理學的歷史根基
(1)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心理的內容
  科學方法、精確的度量以及數據的統計方法的強調,是馮特心理學的傳統特色。
  內省法,即由個體系統地檢查自己有關特定感官經驗的思維和感覺。
  結構主義即心理和行為的結構的研究。
  所有的人類精神經驗都可以作為基本成分的聯合來理解。這個觀點的目標是通過分析感覺的構成因素以及其他組成個體精神生活的體驗,來揭示人類心理的潛在結構。
(2)機能主義(functionalism):有目的的心理
  意識是流動的,是與環境持續互相作用的心理活動的內容,重要的是心理過程的行為和機能,而不是心理的機能。
  對那些使機體適應環境和有效地發生功能的、習得的習慣,賦予了基本的重要性。
2、 當代心理學的觀點
(1) 生物學的觀點(biological perspective)
引導心理學家在基因、大腦、神經系統以及內分泌系統中尋找行為的原因。
心理現象與社會現象能夠最終依據生物化學過程加以理解:即使最複雜的現象,也能夠通過被分析或簡化為更小更具體的單位來理解。行為是被軀體結構和遺傳過程所決定的。經驗可以通過改變內部的生物結構和過程來改變行為。
(2) 心理動力學觀點(psychodynamic perspective)
人的行為是從繼承來的本能和生物驅力中產生的,而且試圖解決個人需要和社會要求之間的衝突。行為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緊張度。
   (3)行為主義觀點(behaviorist perspective)
  尋求理解理解特定的環境刺激如何控制特定類型的行為。首先,行為主義者分析先行的環境條件。其次,他們把行為反應研究的主要對象看作是理解、預測和控制行為。最後,他們查看跟隨反應出現的可觀察到的結果。
  它對嚴格的實驗和仔細定義的變數的強調,影響了心理學的大多數領域,其原則已經被廣泛地應用於人類。
  (4)人本主義觀點(humanistic perspective)
  人們是先天良好而且具有選擇能力的有能動性的動物。人類主要任務是使自身的潛能得到不断發展。
  人本主義的心理學家:在人們的生命歷程中尋找行為模式;關注個體所體驗到的主觀世界;試圖研究整體的人,將一種整體的觀點運用於人類心理學。
  (5)認知的觀點(cognitive perspective)
  中心是人的思維以及所有的認識過程——注意、思考、記憶和理解。
  行為只是部分地由先前的環境事件和過去的行為結果所決定。一些最重要的行為是從全新的思維方式中產生的,而並非是從過去使用過的可預測的方式中產生。想象與過去和現在完全不同的選擇和可能性的能力,使人們能夠朝着超越當下環境的將來而工作。
  (6)進化論觀點(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心理能力和身體能力一樣,經過了幾百萬年的進化以達成特定的適應性目標。把極長的進化過程作為中心解釋原則。
   (7)文化觀點(cultural perspective)
  研究行為的原因和結果中的跨文化差異
  確定研究者發展出的理論是否適用於所有人,還是隻適用於一個更小的特定人群。
        第十章 智力與智力測驗
一、什麼是測量
  心理測量(psychological assessment)是用來檢測人們的能力、行為和個性特質的特殊的測驗程序。心理測量通常是指對個體差異的測量。
1、測量的歷史
  西方智力測驗發展中的關鍵人物是英國上層社會的弗朗西斯·高爾頓爵士(Sir Francis Galton)。
《遺傳的天才》測量的四個重要思想:第一,智力的差異可以根據智力的程度來度量。第二,智力的個性差異成鐘型曲綫,或者稱做正態分佈。第三,智力,或叫做心理能力,可以由客觀測驗測得,第四,兩套測試成績之間的相關程度可以由相關的統計分析來確定。
有爭議的思想:
* 天才或是出眾的人會出現 ............

书籍插图:
书籍《心理學與生活》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心理學與生活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