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幕末到明治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7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從幕末到明治1853-1890(日)佐佐木克 著;孫曉寧 譯
版權信息書名:從幕末到明治:1853-1890作者:(日)佐佐木克譯者:孫曉寧書號:ISBN 978-7-5502-9187-4版權:後浪出版咨詢(北京)有限責任公司
目錄序 言第 1 章 屈辱的啟程(1853—1859)1 佩裡叩關佩克桑炮的威力炮艦外交的屈辱對於美國總統親筆信的意見2 親善條約和通商條約《日美親善條約》的簽署應對佩裡叩關打開外交出路踏出通商的第一步不平等條約3 關於通商條約的簽署經過天皇批准的聖令請求敕許天皇的主張拒絕批准通商條約4 大老井伊直弼和條約的簽訂王牌登場條約簽訂和英國的陰影大老的煩惱批判大老5 破約攘夷的密約解除誤會的天皇密約安政大獄吉田松陰的激烈論點第 2 章 尊王攘夷運動(1860—1863)1 薩摩和長州的政治運動櫻田門外之變薩摩藩忠誠組再度締結密約長州的策論對島津久光的密令2 尊王攘夷論的興起公佈密約尊王和攘夷的合體幕政改革四賢侯會聚3 政治之都—京都的尊王攘夷運動尊攘論的興盛批判幕府和恐怖活動督促攘夷的敕使和土佐藩諸大名上京將軍上洛與攘夷的國是4 實行攘夷攘夷祈願的行幸決定攘夷的期限下關攘夷戰爭薩英戰爭日本國防軍的必要性5 文久三年八月政變剷除奸佞薩摩的決意失控的強硬論者政變的準備八月十八日政變對長州藩的處分第 3 章 漸行漸遠的舉國一致(1863—1865)1 為了制定新的國家大政方針攘夷的內容四侯上京天皇與久光的商談公家和武家共同參與的國家最高會議橫濱港鎖港的方針2 朝廷和幕府的合體新的長州問題禁裡守衛總督庶政委任於幕府從幕府獨立3 禁門之變池田屋事件長州勢力進京混亂的應對措施蛤御門之戰4 第一次征伐長州成為叛賊的長州藩四國聯合艦隊進攻長州慶勝辭去征長總督一職勝海舟和西鄉隆盛三家老切腹5 第二次征討長州開戰之前高杉晉作舉兵阪本龍馬和西鄉隆盛將軍出兵和錯誤判斷薩摩支援長州第 4 章 為了日本的復興(1865—1866)1 征討長州與敕許條約為何支援長州幕府自動倒台圍繞征討長州的朝議「朝廷大限已至」條約敕許2 阪本龍馬前往山口無力的朝廷私信的報告書非義的敕命想傳達給長州的信息3 薩長誓約木戶孝允進京龍馬的提議薩長誓約之日六條誓約4 為了日本的將來木戶寄給龍馬的信件誓約的意義抗議征長的大阪民眾幕長戰爭看到幕府的末路第 5 章 新政府的創設(1866—1867)1 說著「不是挺好的嗎」跳舞的民眾最後的將軍德川慶喜孝明天皇突然駕崩兵庫開港問題混亂的朝議「不是挺好的嗎」的發生大政奉還與「不是挺好的嗎」2 薩摩和土佐的盟約新政府是必要的薩土盟約通過政變建立新政府無法討幕薩長芸三藩出兵協定3 大政奉還大政奉還和大舞台大政奉還的上表「討伐將軍」也被列入考慮討伐將軍的偽敕島津茂久率兵上京4 王政復古的政變土佐的構想即使不用武力薩摩的政變路線政變開始運作發動政變小御所會議的討論王政復古的大號令第 6 章 明治國家的課題(1868—1890)1 以近代國家為目標五條誓文定下東都版籍奉還準備廢藩決定廢藩2 巖倉遣外使節出使目的考察之旅德國,發現俾斯麥內務卿大久保利通3 開設國會修正文明開化的軌道自由民權運動批判政府的暴風雨4 建立立憲制國家伊籐博文的憲法調查近代內閣制度的建立修改條約的交涉大日本帝國的憲法近代日本選擇的道路後 記
序 言倍感屈辱的日本幕末時期,日本面對動盪而雲譎波詭的國際局勢,儘管內心倍感屈辱,它卻不得不在艱難中挺身前進,未曾心灰意冷、意志消沉。為了重新崛起,懷揣著擺脫屈辱的強大決心,日本積極地應對複雜的國際形勢,以求正面解決自身的問題。1853 年(嘉永六年)六月三日,佩裡攜帶美國總統要求日本開國的國書來到日本,第二天,未經允許即開始對江戶灣內海進行測量。六日,佩裡下令以密西西比號航船護衛測量船靠近小柴沖。密西西比號航船搭載著新型的佩克桑炮,而江戶城正位於射程內,根本無法阻止佩裡的測量行動,縱使竭盡全力也不過是多次派官員乘小船進行抗議。舉國一致佩裡叩關不僅讓日本認識到兩國軍事實力的巨大差距,也讓日本人體會到不戰而敗的屈辱感。可是,面對這一難以接受的現實,日本也不能採取什麼有效的手段。堅決反對日本開國與對外通商的前水戶藩主德川齊昭主張,要盡可能曖昧地拖延對美國的答覆,但對當下而言最重要的是,上至武家、下至百姓與町人應該齊心協力地對抗外敵。此外,彥根藩主井伊直弼也建言,應以開國與對外通商為策略,購入軍艦、學習軍事技術,人心一致也尤為重要。德川齊昭與井伊直弼在對於日本是否應該開國的問題上持相反意見,但為了日本的將來考慮,二人都主張日本在當時亟待解決的問題,是為了團結人心而構築舉國一致的體制。作為貫穿了日本幕末時期的口號和國家最重要的課題,「舉國一致」便在此時應運而生。再度讓日本感到屈辱的是《日美修好通商條約》的簽訂。歐美各國作為近代國家,從國家自身的立場出發,主張貿易雙方應保留對進出口商品的徵稅權(關稅自主權),並在認同這一共識的基礎上進行互相間的貿易往來,這一原則至今依然通行。但是,美國總領事哈里斯並不認可日本的這項權利。他的理由是,日本作為半文明開化的國家,不能與近代歐美國家在平等的地位上簽訂條約。將破約攘夷作為國家目標為了全面廢除上述屈辱的條約,繼而與歐美各國重新締結平等的條約,日本力圖把該方針定為國家最重要的目標(國是),構建以天皇為中心的舉國一致體制,再與外國方面進行交涉。1862 年(文久二年)中期,這一主張以京都為中心盛行開來,即尊王攘夷論。幕末時期沒有「條約改正」的說法,不論是希望修改條約的主張,還是修約所需的外交交涉,簡而言之,都是「攘夷」的觀點。幕末時期的攘夷論與明治時期的條約改正論是一致的。然而即便能舉國一致,若不反抗列強也無法從根本上掃除屈辱感。舉國一致需要構築朝廷、幕府和藩密切合作的體制,使公家、武家與庶民融為一體,實現這一目標本身已實屬不易。長州藩堅持以破約攘夷為中心的強硬論,而薩摩藩堅持現實論(或稱穩健論),兩藩之間形成了尖銳對立。禁門之變使長州藩一夕間成為叛賊,幕府為處分長州藩,不顧 ............

书籍插图:
书籍《從幕末到明治》 - 插图1
书籍《從幕末到明治》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從幕末到明治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