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内幕:下一个次贷危机的源头?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影子银行内幕:下一个次贷危机的源头?(修订版)
作者:张化桥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3002-2693-4
价格:45.00元
目录
CONTENTS
序 影子银行: 中国经济新前沿
前言 我在中国影子银行的经历
01 跳进影子银行
02 满怀期望与荒唐的监管
03 求助路漫漫
04 中国特色的证券化
05 监管噩梦
06 P2P和小贷行业的融资
07 类银行机构
08 次贷风暴
09 长期通胀与扭曲的银行体系
10 茶杯风波,还是下一个危机的开始
11 在影子银行的阴影中投资
12 中国股市为什么下跌
13 道德与监管
14 若有若无:P2P监管的智慧
后记 金钱、地位和家庭
附录 中国影子银行的主要参与者
致谢
赞助鸣谢(排名不分先后)

影子银行: 中国经济新前沿
什么是影子银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影子银行代表着传统的银行存贷业务以外的复杂多样的金融行为。
从2008年到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将影子银行推向了风口浪尖。有人甚至将这场危机归咎于影子银行!不管真相如何,毋庸置疑的是,影子银行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金融稳定委员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2011年年底对26个主要国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影子银行的总值已经超过67万亿美元。这大致相当于这些国家总资产的1/4,或它们GDP的2倍。
中国的影子银行基数较低(起步较晚),但增长速度很快,呈指数型增长。2008—2012年,影子银行的规模扩大了3倍,总量高达20万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20%。这样的增长趋势看起来无法阻挡。
大体上说,中国的影子银行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银行,它们提供多样化的理财产品,包括表内和表外的产品。第二类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小额信贷公司、担保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和租赁公司。第三类是民间借贷,它们主要为中小企业和弱势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
近年来,影子银行的迅猛发展也许得益于中国人民银行的信贷紧缩。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传统银行无法满足中小企业不断增长和复杂多样的金融需求,许多中小企业抱怨传统银行的服务体系僵化且不足,影子银行应运而生。另一方面,影子银行的崛起给传统银行带来了竞争压力,后者必须进行调整以保持市场份额。
尽管如此,影子银行不如传统银行透明,这是有充分理由的。它们受限于多重监管,而且这些监管通常不太完善。行业缺乏标准,产品多种多样。毕竟影子银行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有创新的烙印。
在某种程度上说,券商的定位恰好介于传统银行和影子银行之间。更确切地说,它们三者可能各有重叠。作为国内主要券商的国际分支,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正处于影子银行的最前沿。
张化桥先生在香港的外资投行工作了17年,其中11年在UBS。两年前他决定投身中国小额信贷行业。他的个人经历不仅有趣而且很有教育意义。尽管我们并不完全同意他所有的观点,但我们依然非常高兴地向投资者和海通国际的客户推荐这本书。
林涌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董事长
前言
我在中国影子银行的经历
2011年,我辞去了瑞士银行(UBS)中国区副总经理一职,但我并不是为了寻求更肥更美的职位。相反,我成了一家小小的“影子银行”——万穗小额贷款公司的董事长。
2012年1月,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将我选举为“2011年中国小额信贷年度人物”。
我三年前就爱上了小额信贷这个行业。从那时起,我就致力于改进监管中的问题,改变公众对这个行业的看法。我也一直试图改善万穗。在这个过程中,我结交了很多朋友,也树敌不少。
中国影子银行的形式多种多样。影子银行满足了中国经济发展合情合理的需求,它的快速增长是长期受到压制的结果。很多人对这个行业的歧视,伤害了苦苦挣扎的中小企业和底层消费者的利益。
然而,我逐渐感到了厌倦,不再抱有幻想。此外,我开始重新审视大局,是负的真实利率催生了影子银行的快速成长,催生了这6 000多家小贷公司、无数的担保公司、民间借贷、地下钱庄以及信托和银行的理财产品。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国的负利率和信贷失控推波助澜,创造了很大的信贷泡沫。如果不尽快把泡沫缩小和释放,将很有可能引发下一轮全球金融危机。
在过去的三年中,我个人在中国的小额信贷行业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但我还是不知道怎样把小额信贷业务做成一个成功的生意。也许我永远不会成功,但是我想我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学点什么有用的东西。
张化桥 于香港
E-mail:joe@chinamezz.com
博客:www.blog.sina.com.cn/joezhang33
01 跳进影子银行
在从九龙开往广州的直达快车上,我收到一位朋友的短信,我跳进小贷行业的消息在网上迅速发酵,十多家网站发布了关于我的新闻……第二天,《经济观察报》用头版和第二版两个整版的篇幅对此做了报道,题名叫做《张化桥“割袍”》……
2011年6月20日这一天,骄日炎炎。我走出瑞士银行的办公大楼。我回头仰望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感到一种自豪和满足。
我又一次把瑞士银行炒掉了!
这是我第二次放弃这家顶级投行的抢手职位。五年前,即2006年3月,我辞去了瑞士银行(UBS)中国研究部主管一职,去一家大型国有控股企业──深圳控股有限公司(0604.HK),担任首席运营官。该公司1997年就在香港上市,有1 000多名员工,在多个城市设有分公司。
深圳控股的董事长和CEO给了我非常大的自主权。在我任职的两年半时间里,我们管理团队使这个有点僵化的国企面貌一新。这得益于港股大牛市和我们的积极改革,2006—2008年公司股票涨了6倍。我们果断卖掉了很多非核心业务,包括有线电视、发电厂、收费公路、工厂,只专注于房地产开发。借着股价上涨的良机,我们募集了3.5亿美元的新股和数十亿美元的低息长期贷款。
彭博和各大媒体纷纷撰文报道深圳控股的惊人转变,以及我所作的小小贡献。《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杂志甚至为此做了封面报道(20 ............

书籍插图:
书籍《影子银行内幕:下一个次贷危机的源头?》 - 插图1
书籍《影子银行内幕:下一个次贷危机的源头?》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影子银行内幕:下一个次贷危机的源头?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