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之弧——抛物线两端的美国与中国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帝国之弧
——抛物线两端的美国与中国
乔良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帝国之弧/乔良著.—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4
ISBN 978-7-5354-8676-9
Ⅰ.①帝… Ⅱ.①乔… Ⅲ.①美国-历史-中国-通俗读物 Ⅳ.①K712.0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045709号
帝国之弧
乔良 著
选题产品策划生产机构|北京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选题策划|金丽红 黎 波 安波舜 孟 通
责任编辑|孟 通 管紫璇
装帧设计|徐 超
媒体运营|刘 冲 刘 峥
助理编辑|刘艳艳
内文制作|张景莹
责任印制|张志杰
特约产品经理|王 俊
总发行|北京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电  话|010-58678881
传  真|010-58677346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甲6号时间国际大厦A座1905室
邮  编|100028
出  版|
地  址|湖北省武汉市雄楚大街268号湖北出版文化城B座9-11楼
邮  编|430070
印  刷|北京正合鼎业印刷技术有限公司
开  本|710毫米×1000毫米 1/16
印  张|13.75
版  次|2016年04月第1版
印  次|2016年04月第2次印刷
字  数|120千字
定  价|39.80元
盗版必究(举报电话:010-58678881)
(图书如出现印装质量问题,请与选题产品策划生产机构联系调换)
我们承诺保护环境和负责任地使用自然资源。我们将协同我们的纸张供应商,逐步停止使用来自原始森林的纸张印刷书籍。这本书是朝这个目标前进迈进的重要一步。这是一本环境友好型纸张印刷的图书。我们希望广大读者都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来,认购环境友好型纸张印刷的图书。
献祭:
我的已在天国的父亲和母亲
目录
自序 当帝国即将成为过时的话题
引言 “9·11”,美国国运的拐点
帝国前史:老欧洲没落与美国崛起
用资本的方式理解战争
被忽视的资源和资本能力
同盟国:鲜血与资本的劣势
协约国:从债权国沦落为债务国
唯一的受益者只能是美国
金融殖民:纸币的历史逻辑和轨迹
新殖民主义:“绿纸”换实物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美元的全球化
金融魔杖:美国的国家生存方式
美元指数周期律:“过山车”与“剪羊毛”原理
美元之祸Ⅰ:拉美金融危机
美元之祸Ⅱ:东南亚金融危机
金融海啸搅了第三次“剪羊毛”的美梦
硝烟背后:美国为何而战
发动伊拉克战争是为了石油?NO
科索沃战争剑指欧元
阿富汗反恐:打回全球资本对美国的信心
“全球快速打击系统”:用战争快变量控制资本流
世纪之问:金融战与阴谋论
谁用货币绑架了世界
金融战是战略工具还是夸张比喻
阴谋论本身就阴谋
“金融殖民”是耸人听闻还是当下现实
中国人的财富如何成为华尔街的盛宴
最寒冷的冬天正在来临
重振或衰落:美国战略大调整能否避免颓势
清醒又无奈的选择:战略重心东移
N多个因素促美战略调整
与战略收缩态势匹配的新军事战略
深度展望:这次是否真的衰落
谁将崛起:当美国自己击倒自己时,中国该怎么做
保罗·肯尼迪为什么没有言中
虚拟经济吃尽了货币霸权的红利
美欧反目,资本争夺与金融资本主义的毁灭
互联网,最大的创新消解最后的帝国
祈愿:命运之神眷顾中国
附录一 金融全球化与财富转移
附录二 大国崛起要有大智慧
附录三 大时代来临前的大国较量
附录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自序
当帝国即将成为过时的话题
帝国,是个千年话题。这个话题一千年又一千年地影响着东西方人类,这个话题令人着迷。
今天,又到了千年一易的时刻:不是帝国之旗易帜,而是帝国大剧的帷幕,徐徐垂下……从大秦帝国、古罗马帝国开局,到大英帝国、美利坚帝国收官,这一出波澜壮阔、波诡云谲的长剧,终于演到了尾声。
回过头去看,没有一个帝国曾重复过别人的历史,但帝国运行的曲线,却惊人地相似:都在亘古不变地演绎着抛物线原理。这是否就是帝国兴衰之道?从某种角度说,是的。但如果仅用这种道理去描述和总结每一个帝国的兴衰起落,那与我们说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何异?
一定还有更本质的东西在影响和左右着帝国运行的轨迹,如同万有引力影响我们的呼吸、速度、力量乃至生命的长度。这个过程的传导太过复杂,复杂到我们几乎察觉不到它的存在。“复杂性”,遮蔽了我们洞察事物本质的视线。我们非要等到不同寻常的事件和人物“涌现”时,才会发现那些无法忽略的环节。而当我们把这些环节一个个穿起来,串成一条绵延不断的长链,就有了我们所谓的“历史”,包括帝国史。
这时,我们会把目光聚焦在诸如“百家争鸣”“商鞅变法”“秦并六国”“亚历山大远征”“坎尼之战”“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法国大革命”乃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些改变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上;或是把视线投向嬴政、恺撒、汉尼拔、拿破仑、毛泽东、罗斯福这些以一己之力开凿了历史风貌的大人物身上。我们以为,正是这些事件和这些大人物的“涌现”,推动并构成了人类社会已知的历史。
而我们不知道,又是谁,在背后推动这些大事件和大人物去缔造历史?
我们从不这样理解历史:先有青铜和铁,后有恺撒和秦始皇;先有马镫和火药,后有成吉思汗;先有蒸汽机,后有全球贸易和“日不落”;先有美元与黄金脱钩,后有金融霸权和全球化。
我们不情愿说,技术创造历史,技术也改变历史,技术总是先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走在一切历史的前面。仅仅因为,任何技术都是没有体温的,远不如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来得生动且鲜活。
我们不肯承认我们被自己创造发明的技术所左右、改变甚至主宰了命运。
我们只把技术看作是被人类驱遣和使用的工具。
我们意识不到每一种革命性技术,都在改变和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看法,重塑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
我们完全忘了,技术在帮助我们先是用狩猎和战争,然后用农耕和生产线,现在又用金融和计算机追逐并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深刻地刷新我们的人际关系、族群关系乃至国际关系。
甚至连我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爱慕之心,也由于技术的助力,从鱼雁传书的曲折隐晦演化为网上约会式的赤裸直白。
其实,纵观人类 ............

书籍插图:
书籍《帝国之弧——抛物线两端的美国与中国》 - 插图1
书籍《帝国之弧——抛物线两端的美国与中国》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帝国之弧——抛物线两端的美国与中国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