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华蒙学经典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小学
中华蒙学经典
江先忠 译注
中华书局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小学/江先忠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5.2
(中华蒙学经典)
ISBN 978-7-101-10578-0
Ⅰ.小… Ⅱ.江… Ⅲ.古汉语-启蒙读物 Ⅳ.H194.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273373号
书 名
小 学
译 注 者
江先忠
丛 书 名
中华蒙学经典
责任编辑
罗明钢
出版发行
中华书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100073)
http://www.zhbc.com.cn
E-mail:zhbc@zhbc.com.cn
印 刷
中煤涿州制图印刷厂北京分厂
版 次
2015年2月北京第1版
2015年2月北京第1次印刷
规 格
开本/700×1000毫米 1/16
印张12
插页2 字数120千字
印 数
1-8000册
国际书号
ISBN 978-7-101-10578-0
定 价
25.00元
“武夷山中小学朱子读本”编委会
主 任:
谢勤亮
副 主 任:
楼 栋
主 编:
罗秋涛
副 主 编:
李小勇
编 委:
谢建亮 黄秀英 黄灿辉 丘 敏 徐浩宇
彭有姬 吴 娟 熊少云 袁辉春 颜文生
刘为林 汪治生 暨厚兴 占朝兴 赵良兴
毛氶荣 江锦平 邱为力 叶小崇 左雁冰
姚承辉 林 华 彭林财 衷志辉
目录
前言
内篇
立教第一
明伦第二
父子之亲
君臣之义
夫妇之别
长幼之序
朋友之交
通论
敬身第三
心术之要
威仪之则
衣服之制
饮食之节
稽古第四
立教
明伦
敬身
外篇
嘉言第五
广立教
广明伦
广敬身
善行第六
实立教
实明伦
实敬身
前言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晦翁,南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朱熹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世人尊称为朱子。他一生致力于著述讲学。朱子的门人,后世可考知姓名的就有近五百人,陆游说“朱文公之徒数千百人”,当属实情。朱子撰写了大量的教育著作,经典的如《四书章句集注》,篇幅巨大的如《仪礼经传通解》。就儿童教育而言,朱子撰有《训蒙诗百首》《孝经刊误》《童蒙须知》《小学》等,其中,《小学》的影响巨大与深远。
朱子认为,一个人的教育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八至十五岁为“小学”阶段,十五岁之后为“大学”阶段。“大学”学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小学”则应侧重于“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也就是说,儿童要通过日常的生活实践,涵养自己的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大学”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是优秀的“大学”教材,而当时,儿童却没有令人满意的教材,因此,朱子在晚年用了很长的时间,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为儿童编撰了《小学》。
《小学》全书共有三百八十六章,含内篇和外篇两大部分。
内篇共二百一十四章,分立教、明伦、敬身和稽古四个类目。其中,立教、明伦和敬身三目,引用远古圣贤的言语,是整部《小学》最重要的内容,是《小学》的纲要;稽古一目,摘取远古圣贤的事迹行为,用来充实和证明前三目中所说的道理。
外篇共一百七十二章,分嘉言和善行两个类目,收集了从汉朝以来贤人的美好的言语和行为,用以扩充内篇中立教、明伦、敬身的内容。
朱子认为,儿童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就是要儿童能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小学》中的明伦部分,是全书的精髓所在。在这一部分的开篇,朱子就引用孟子的话:“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皆所以明伦也。”朱子设“明伦”一目,用意有二:一要儿童能明理,即明白人伦之理;一要儿童能践行,即将所学之理运用到生活中去,不断践行,至于纯熟。
《小学》对儿童的教育,内容具体,要求详细,操作性强。如“父子之亲”的小目类中,有子女问候父母的仪节,有子女侍奉父母着衣、进食、安寝的仪节,要求子女怎么应答父母,指导子女如何处理家财,建议子女如何劝谏父母,指出父母生病时子女该做什么,点明父母去世后子女守丧与祭祀的礼制,还有对子女不孝的谴责。只要儿童能在生活中按照书中的内容去践行,孝道自然完备。
朱子强调,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内心要保持敬意。他认为,内心专一谨慎,外在整齐严肃,才能涵养品德。《小学》明伦中的“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长幼之序”和“朋友之交”,都贯穿着“敬”;敬身中的“心术之要”“威仪之则”“衣服之制”和“饮食之节”,更离不开“敬”。只有内心保持敬意,才能恰当地待人处事。
朱子指出,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必须切合儿童的心理特征,从生活中的日常事务入手。《小学》中大量的嘉言和善行,都印证了这一特点。“嘉言”的第二章,引用杨亿的话说,让儿童每天记诵一些前人事例,从而知晓道理,久而久之,美德自会成熟完善;“善行”的第一章,引用吕希哲的实例,说明若要有成就,日常生活的事务教育不可缺少。朱子所说的“古者初年入小学,只是教之以事”“小学是直理会那事”“小学者,学其事”(《语类》卷七),是同样的意思。
朱子提出,儿童教育要“习与智长、化与心成”(《小学原序》),之所以让儿童从小学习,其目的是希望他们有良好的习惯与智慧一同成长,有良好的教化与思想一同形成。但怎样才具有良好的习惯与教化呢?朱子主张,把社会伦理规范化和条件化,让儿童遵照履行,更显成效。《小学》中,对儿童的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应对、读书写字及各种杂细事宜,都作了很好的示例,对儿童的起居、学习,有着详细的规定。同时,还在多处强调,通过儒家仪礼的学习,引导儿童品德的养成,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俗。
《小学》一书编成之后,朱子及其弟子即把它用于教育实践。南宋后期,《小学》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小学教育。元、明、清三朝,经官方的提倡及诸多名家的推广,《小学》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据初步统计,至清朝末年,注释和扩充《小学》的书籍就有近百种。同时,《小学》还流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成为教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小学--中华蒙学经典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