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足人生8堂课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富足人生8堂课/(英)艾伦著;李诗慧译.—北京:现代出版社,2015.1
ISBN 978-7-5143-3206-3
Ⅰ.①富… Ⅱ.①艾…②李… Ⅲ.①个人-修养-通俗读物 Ⅳ.①B825-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302775号
富足人生8堂课
作  者
 (英)詹姆斯·艾伦 著
译  者
 李诗慧
责任编辑
 崔晓燕
出版发行
 现代出版社
通讯地址
 北京市安定门外安华里504号
邮  编
100011
电  话
 010-64267325 64245264(传真)
网  址
 www.1980xd.com
印  刷
 三河市南阳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
 880mm×1230mm 1/32
印  张
 7
版  次
 2015年2月第1版 2015年2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143-3206-3
定  价
 29.80元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译者序

TRANSLATOR'S
INTRODUCTION
西方人所奉行的成功学同中国古代的道德礼仪观念具有异曲同工之效。
西方人认为物质是思想的产物,思想贫瘠的人生活必定不尽如人意,相反,只有人格、道德高尚的人,才能拥有长久而稳定的财富。一个国家亦是如此,我们的哲学家称之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相信许多人对此并不陌生。
再来看看中国古代。
孔子曰:“仁者必有勇(《论语·宪问》)。”仁德的人必定具有道德勇气,而勇于敢为;且勇于敢为之事,必定是正义的事业。
孔子效力的鲁国向来依附于晋国,是一个较为弱势的小国,然而,鲁侯鲁定公在孔子的陪同下参加了齐、鲁两国的夹谷会盟后,齐国的国君齐景公却断然将汶阳之田还给了鲁国,后起名为“谢城”,表明齐景公为了向鲁国道歉将侵占的鲁国领土归还给了鲁国。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齐国、鲁国之间的角力中,鲁国有什么凭借?它靠什么在这样重要的双边会谈中取得了如此重大的外交成果,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国家的利益与尊严?
靠的就是孔子个人的勇敢、智慧、道义的力量。
勇敢、智慧、道义、成功往往集于一人之身。
道德固然抽象,但我们绝不能只站在功利的立场上来认识道德,对道德的有效性提出怀疑。
我们是安然接受一次道德的考验,还是孜孜追求一种缺德的眼前利益?
是保有人格尊严的等待,还是丧失人格达到目的?
简单为一句话,我们是要一次高尚的成功,还是要一种下流的成功?
人生有的时候就会面临这样的选择题,撇开君子与小人,真正成功的人,将选择前者。
前 言

PREFACE
人们普遍支持这样的一种观点:一个人或一个民族要想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就只能依靠政治或重大社会变革来实现。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真正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只能来源于一个国家全民道德素质的普遍提高。情况往往是这样的,在整个国家的个人道德素质得到普遍提高之后,随之而来的才是更为完善的法律和更加和谐的社会状态。无论个人也好,国家也罢,一旦在道德上、风气上走上了衰败之路,那么,任何法律法规的颁布都会显得回天乏力,于事无补,这些东西不仅无法给个人或民族带来繁荣富强,而且也无法阻止他们继续走向毁灭。
道德与美德是社会富裕昌盛的基石与支柱,是一切丰功伟业的核心与灵魂。正气长存,人类所能够流芳百世的一切旷世杰作,都基于道德与美德之上,没有了美德就没有了实质性的东西,也就没有了力量与稳定,所有的一切到头来也只是一场短暂易碎的梦而已。我们在寻求和发现道德原则的过程中实现了繁荣强盛,同时也寻找到了真理,因此,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变得更为强壮、果敢,更加愉快和自由。
詹姆斯·艾伦于英格兰伊尔福勒科姆,布莱恩科留。
目 录
译者序
前 言
序 8堂课:富足人生需要八大支柱
第一堂课——精力
第二堂课——节俭
第三堂课——正直
第四堂课——系统条理
第五堂课——同情心
第六堂课——真挚热忱
第七堂课——公正客观
第八堂课——自立
跋 繁荣圣殿

8堂课:富足人生需要八大支柱
成功只能奠基于道德之上。而人们却普遍认为,成功完全能够建立在各种不道德行为之上——阴谋诡计、各种狡诈手段、欺骗、贪婪。一位人们耳熟能详的,甚至堪称“智者”的公众人物竟然宣称“无商不奸,无奸不商,生意场上,诚实的人永远难以获得成功”。
成功只能奠基于道德之上。而人们却普遍认为,成功完全能够建立在各种不道德行为之上——阴谋诡计、各种狡诈手段、欺骗、贪婪。一位人们耳熟能详的,甚至堪称“智者”的公众人物竟然宣称“无商不奸,无奸不商,生意场上,诚实的人永远难以获得成功”。因此,商业繁荣发达原本是好事,可在他看来却成了坏事,理由是这一切都是依靠不诚实的手段所达到的效果。这样的言论是肤浅的,未经过深思熟虑的,很显然完全不具备因果性和常识性,同时也充分说明了他尚未完全把握生活的真谛。这种言论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播种了玉米而长出的却是稻谷一样莫名其妙,又好像是在泥沼之上垒砖房一样缺乏逻辑性和因果联系,因此,大可不必去理会。精神和道德上的因果关系在道理上并无差异,只是二者在属性上有所不同而已。一切我们能够看到的和看不到的,包括思想行为和自然现象全都符合因果关系的自然法则,人类能够在自然界的客观事物当中看到这一因果过程,并且依照这一自然规律而行事,但是,人类却看不到精神层面中同样也存在这样一种客观规律性,不但如此,人类还主观地认为精神法则完全可以不受因果关系的支配,因此,屡屡与之背道而驰。
然而,人类的精神发展过程却同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完全相同,简单而易见。这一过程实际上是精神世界当中的一种固有模式,那些伟大的思想导师所给出的一切比喻,所罗列出的一切说法,都殊途同归,不外乎就是要论证这一事实。外界环境是人类精神世界物化了的世界,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反映出的正是人类无形的思想,就好比是一个圆形,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并无差别,只是将这个圆形倒过来而已。在宇宙中,物质与精神绝非两个孤立的半圆,只不过其中一个是另外一 ............

书籍插图:
书籍《富足人生8堂课》 - 插图1
书籍《富足人生8堂课》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富足人生8堂课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