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经验之种种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2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科本)出版说明
我馆历来重视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1981年开始出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在积累单行本著作的基础上,分辑刊行,迄今为止,出版了十二辑,近五百种,是我国自有现代出版以来最重大的学术翻译出版工程。“丛书”所列选的著作,立场观点不囿于一派,学科领域不限于一门,是文明开启以来各个时代、不同民族精神的精华,代表着人类已经到达过的精神境界。在改革开放之初,这套丛书一直起着思想启蒙和升华的作用,三十年来,这套丛书为我国学术和思想文化建设所做的基础性、持久性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集中体现了我馆“昌明教育,开启民智”这一百年使命的精髓。
“丛书”出版之初,即以封底颜色为别,分为橙色、绿色、蓝色、黄色和赭色五类,对应收录哲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历史·地理和语言学等学科的著作。2009年,我馆以整体的形式出版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本)四百种,向共和国六十华诞献礼,以襄盛举。“珍藏本”出版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读书界希望我们再接再厉,以原有五类为基础,出版“分科本”,既便于专业学者研读查考,又利于广大读者系统学习。为此,我们在“珍藏本”的基础上,加上新出版的十一、十二辑和即将出版的第十三辑中的部分图书,计五百种,分科出版,以飨读者。
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以更加虚心的态度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成果,研究和学习各国发展的有益经验。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任重道远。我们一定以更大的努力,进一步做好这套丛书的出版工作,以不负前贤,有益社会。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2011年3月
译例
一、 原著文中,遇说明他人的主张处,往往只于开头提某人或某派主张云云,此后即直用主张者之口气说,不再用“他们主张”“他们以为”此类的话加在句首。译文仍照原文文法,不补加此等领头话。读者由上文看下去,自能明白作者之意。若每句之上加“他们说”“他们以为”云云,反觉累赘。
二、 英文行文,每有只说比喻,不说正意让读者自行寻味者。这好像孔子说“岁穷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并不说出正意一样。遇此等处,读者玩上下文,当不难了解。但遇稍涉难明处,译者将语句首尾各加单引号,使读者知道它是比喻。
三、 长句中所含表示一种学说或一件事实之子句,如自身已经很长,有时也在首尾加单引号,以便读者。
四、 原书注文,皆印在页底,兹为排印方便,均移篇末。每篇所有注文,由一起,顺序列号。如①②③等。
五、 译者所加附注,用甲、乙等字样标明,以别于作者的原注。
六、 作者提及本书上文都是照西洋通例,指出页数。因为国内排印尚无此项习惯,译文中均改作“见某讲中论某事之一段”云云。读者略加翻检,即可寻到。
七、 西文人名地名以及重要名词和重要引语,在译文中第一次见到之处附注原文。
八、 原作所引关于带宗教性质的经验之文件,很有不易了解处。这是因为这种经验带有情感性质,本来不易说得明白。译者只能将本来的话译出,不便以意改动。
九、 原著所引之文字,范围甚广。译者无法得到原书检对,所译人名书及名词成语,怕不免有未能恰合原义之处,这只好等将来改正。
十、 原作者的文字并不是平铺直叙,颇有事雕饰,骋词锋之处,译者遇了不少困难。如有谬误,请读者指正。
译者引言
这部书的作者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是美国纽约的人,生于一八四二年,卒于一九一○年,他年轻时候曾旅行欧洲各国,又曾学过绘图。后来进美国哈佛大学学医;但他毕业后始终没有行医。他先在哈佛大学医科任解剖学教员,以后到生理学系去,渐渐专注意于神经系的生理和它与心理作用的关系之研究。一八八○年,他任哈佛大学的哲学系副教授;一八八九年任心理学教授;一八九九年任哲学教授。一九○七年退休,从事于哲学的著作。他在哲学界以提倡实效主义(Pragmatism)等学著名;在心理学内以提出关于情绪的一种学说(请参考他的《论情绪》)及其他主张著名。他心理学方面的著作很多;最传诵的,是他的《心理学原理》(Principles of Psychology)和这本书。
他一九○一年受英国爱丁堡大学聘请作吉福德演讲(Gifford Lectures),共作二十个演讲,题目是“宗教经验之种种”(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专从个人经验这方面讨论宗教的作用。讲稿于一九○二年出版。本书的内容本来是一小时一小时的演讲底稿,但有时两三小时都是讲一个题目;所以本书的一章有时包括两三个演讲。
本书第一章(第一讲)大意说从神经学观点来论宗教,不能定宗教之价值。第二章(第二讲)说明本书讨论的范围限于个人的宗教心理。第三章(第三讲)说从好些人经验看来,实有个无形者(精神界)的存在。第四章(第四第五讲)论心态健全的人的宗教经验。第五章(第六第七讲)论“灵魂”带病态的人的宗教经验。第六章(第八讲)论这种分裂的人格如何恢复统一。第七第八章(第九第十两讲)论未信教者转而皈依宗教之心理过程。第九章(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讲)论宗教中所谓圣徒之特质。第十章(第十四第十五讲)论圣徒性行之价值。第十一章(第十六第十七讲)论神秘经验。第十二章(第十八讲)论宗教的哲学。第十三章(第十九讲)论宗教的其他特色,如美感成分,牺牲与忏悔,祈祷及其与潜意识的心之关系。第十四章(第二十讲)为结论,最后是后记,是作者对于结论的补充声明。
他的结论大概说:宗教起于人觉得依照他的自然状态有点“不对”,不妥善,必须求得救度或解脱;皈依宗教的人觉得他与一个高于他自己的权力发生联系,因此他就得救了;他并且觉得他自己,有一个较高尚的部分,与世界的这个高级权力是相连的。至于这个高级权力是独一无二的尊神或很多数的神或其他,作者并无成见;但他确信这高级权力会对于世界的各个人各件事(不是只能对于整个世界)发生结果。因此他把自己的见解称为零碎的超自然主义(piecemeal supernaturalism)。但这只是他的结论;本书的精彩在于他举出许多具体实例来支持他的结论。所以假如我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宗教经验之种种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