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育--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8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学习教育
中华文化
十万个为什么
牛冠恒
中华书局
出版说明
为什么过年放鞭炮?为什么重阳要登高?为什么额前的头发叫“刘海”?为什么乱涂乱画叫“涂鸦”?……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这样的问题,乍一看平平常常,但要把来龙去脉说得明明白白,却未必那么简单。
就像每一条溪水都有源头,每一个今天的现象,都有历史的影子。了解现象,探究过去,能满足我们的好奇心;而一个“为什么”的解答,会牵出新的“为什么”,许许多多的“为什么”,消长连缀,可照出整个中华文化的轮廓——我们愿与读者分享这样的体验:寻找,回答,联想,生发。因此,我们推出了“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丛书。
本套丛书本着知识性、趣味性、时代性的原则,专注于解答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问题,编写时按照专题、领域进行分类,分别为华夏历史、地理名胜、礼仪称谓、中华智慧、神话传说、多彩汉语、人文思想、文苑英华、文化精华(2册)、民俗风情、节日节气、体育娱乐、科学发明、军事外交、园林建筑、衣食住行、学习教育、缤纷艺术、身体生命。共计20册,分辑推出。
丛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呈现。设问力求生动有趣、简洁通俗,贴近当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回答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语言风格明快活泼,不做繁琐考究,适量引用古代经典,在原题的基础上有所扩展。
问答配有插图与图注,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生僻字词标出汉语拼音,配以简注,帮助读者扫清阅读障碍。
本套丛书由精通中华文化、乐于分享知识的专业人士协力完成,感谢他们辛勤而有益的劳动。
中华书局编辑部
目录
出版说明
1 古代的“小学”和今天的“小学”有什么不同?
2 古代的“大学”和今天的“大学”有什么不同?
3 古代曾把教育界最高行政长官称作“祭酒”,这是为什么?
4 现在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学习,古代的私立学校是什么样的?
5 现在很多家长都会为孩子请家庭教师,古代有家庭教师吗?
6 现在的学校有文科、理科、艺术院校等分类,古代的学校也有这样的分类吗?
7 现在许多武打明星都是武术学校培养出来的,古代也有武术学校吗?
8 唐代的“中央戏曲学院”叫什么?
9 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10 清华大学的校名是怎么来的?
11 古代的博士和现在的一样吗?
12 古代的教授和现在的一样吗?
13 古代有国家统一颁布的教材吗?
14 很多人都会背《三字经》,你知道还有《四字经》吗?
15 古代要分班分年级上课吗?
16 古代有课程表吗?
17 古人如何学写字?先练什么字体的字?
18 作诗是古人重要的功课,老师怎么教学生作诗?
19 现在中小学语文课有必背篇目,古代学生的背诵量有多大?
20 古人为什么那么重视学习琴棋书画?
2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学”是一种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22 古代没有汉语拼音,如何注音?
23 孔子是山东人,他讲课是用山东话吗?
24 我国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专门的数学教材?
25 我们都会背诵乘法口诀,为什么乘法口诀也被叫作“小九九”?
26 古人没有计算器,他们用什么工具来计算?
27 古代与学校有关的礼仪有哪些?
28 现在很多学校都有校训,古代的学校有校训吗?
29 现在的学校会提供奖学金给品学兼优的学生,古代有奖学金吗?
30 电影电视剧中经常有教书先生用戒尺惩罚学生的镜头,古代的学生犯了错误会受什么惩罚?
31 现在有小升初、中考和高考等升学考试,古代也有这样的考试吗?
32 我们通常把考试得第一名的考生称为状元,“状元”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33 考中状元,为什么也叫作“独占鳌头”?
34 “连中三元”是连续考中了哪三元?
35 除了“文状元”以外,我们还能听到“武状元”的说法,那么“武状元”是不是只要武艺比试赢了就能当呢?
36 “天子门生”是怎么来的?
37 古龙小说中的大侠“小李飞刀”又被称为“小李探花”,“探花”指什么?
38 古代的学生是否也像现在的学生一样要进行“月考”或“期末考试”呢?
39 古代科举考试的八股文是哪“八股”?
40 现在的中高考有卷面分,古代的科举考试也有卷面分吗?
41 现在考生有“中高考复习资料”“中高考优秀作文选”之类的学习资料,古代的考生也有类似的读物吗?
42 古代科举考试是如何防止考试作弊的?
43 “出恭”是上厕所的雅称,这个词语的来历与科举考试有关,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44 古代的学生上学背书包吗?
45 古代读书人必不可少的“文房四宝”都有哪些雅号?
46 现在大多中小学都有自己的校服,古代的学生也有校服吗?
47 现在有住校生,古代也有学生住校吗?
48 古代学生放假吗?
49 古代有留学生吗?
50 孔子的学生有三千多名,那么多的学生他是如何教的?
51 老师经常教导我们学习时要“举一反三”,这种学习方法最早是谁提出来的?
52 孔子曾经树立了一个爱好学习的典型,他是谁呢?
53 孔子弟子宰我白天不学习打瞌睡,孔子是怎么批评他的?
54 孔子反复读某部书,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磨断了好多次,你知道是哪部书吗?
55 孔子有那么大的学问为什么还要到处拜师学习?
56 “杏坛”指教书育人的地方,它和杏树有关吗?
57 我们将教师称为“老师”,难道是因为他们比学生老吗?
58 老师为什么也被称为“先生”?
59 古代什么人才有资格当老师?
60 皇帝也有老师吗?
61 为什么把学生超过老师称之为“青出于蓝”?
62 为什么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一个老师教了很多学生?
63 去图书馆读书是人们增长知识的途径之一,古代有图书馆吗?
64 古代的书籍文献并不使用我们现在的标点符号,古人如何断开句子呢?
65 古代没有网络,书店也不发达,古人从哪里获得学习用的书籍呢?
66 在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政府都禁止民间学习天文历法知识,这是为什么?
67 古代的女子上学吗?她们如何受教育?
68 《女论语》是让女孩子读的《论语》吗?
69 孟母为了孟子上学搬了三次家,这和我们今天的择校是一样的吗?
70 为什么把父亲的教导称为“庭训”?
71 现在 ............

书籍插图:
书籍《学习教育--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 - 插图1
书籍《学习教育--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学习教育--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