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听到的24堂历史课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课:生存:活下去,才有机会活得好
1.残酷是历史的常态,忍耐是人生的必需
2.有一种智慧叫做“装”
3.别跟现实死磕
第二课:求知:人生永恒的主题
1.有知识,无所谓
2.知识就是财富
3.学习——思考——实践
第三课:自我:做自己想做的人
1.谁在控制我们的人生
2.抱怨别人不如成就自我
3.做不了大树,就做小草
第四课:平衡:人生就如走钢丝
1.刚柔并济,进退有度
2.做事宜方,做人宜圆
3.福祸相依,顺其自然
第五课:中庸:不偏不倚中道行
1.以平常心看不平常事
2.假话少说,真话巧说
3.极高明而道中庸
第六课:识人:用心眼看,用心耳听
1.这个世界并非只有美好
2.谁能借你一双慧眼?
3善待君子,也要善待小人
第七课:去智:智慧是最害人的东西
1.慧生便是罪生时
2.大智若愚,慧极必伤
3.聪明——智慧——道
第八课:不争:王者不争,不争者王
1.争,不等于得到
2.不争方能争天下
3.蜗牛角上争何事
第九课:选择:选择不对,努力白费
1.有智慧不等于会选择
2.错一步便是歧途
3.选择太多等于没有选择
第十课:舍弃:没有什么不能舍弃
1.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2.舍不得,也要舍
3.要舍得,也要割舍
第十一课:平和:上善若水,平以求真
1.心平气和,笑傲人生
2.生气不如争气,争气还要顺气
3.多些宽容,少些计较
第十二课:厚道:厚道就是王道
1.厚道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2.厚者千秋,仁者无敌
3.做人要厚道,做事要精明
第十三课:坦荡: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1.坦荡如砥,其直如矢
2.磊落处世,坦荡做人
3.行藏不昧鬼神钦
第十四课:戒贪: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2.莫作人间第二杯
3.钱病还需钱药医
第十五课:反思:闻过则喜,见贤思齐
1.先认识自己,再了解别人
2.别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想问题
3.不要跌倒在同一个地方
第十六课:格局: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1.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2.格局决定布局,布局决定结局
3.要容得下宇宙,也要容得下沙子
第十七课:处下:地低为海,人低为王
1.低调,千万低调
2.无我才能成就自我
3.别拿自己太当回事儿
第十八课:变通:此路不通,绕道而行
1.做人如山,做事如水
2.傻子才会硬碰硬
3.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第十九课:谨慎:小心驶得万年船
1.人生处处需谨慎
2.鲜花后面有荆棘
3.有一种自保叫自污
第二十课:制怒:管好你的暴脾气
1.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2.生气是缺乏智慧的表现
3.天子之怒与匹夫之怒
第二十一课:坚守:你自己就是阵地
1.你光明,世界就不黑暗
2.任凭风浪起,做好你自己
3.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鬼第二十二课:精微:只有细节,没有魔
1.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2.先扫一室,再扫天下
3.不尽精微,难致广大
径第二十三课:借力:成功路上的唯一捷
1.君子善假于物,智者借力而行
2.内力外力,一个都不能少
3.顺势而为才能大有作为
第二十四课:兼爱:爱人者,人恒爱之
1.有一种爱叫狭隘
2.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3.爱需要实力去保障
版权信息
书名: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历史课
作 者:
马银春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7月
ISBN :
9787504481276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前言
前年夏天,我在一个饭局上结识了一位企业家。听说我是“文人”,他突然严肃起来:“想不想为咱中国人争口气?”我忙问怎么回事,他说自己想拍一部科幻大片,能不能帮忙写写剧本。由于没有写过,我不敢贸然答应,只是问他怎么忽然想到要拍电影,而且这跟给中国人争气有什么关系?
他详细解释说:“我有一个美国朋友,我们一起聊天儿,他老说咱们中国人缺乏创新精神,太保守,太怀旧,说从你们的影视作品中就能看出来——最近的是民国的,最多的是清朝的,远一点儿就回到石器时代了。正如你们的一个摇滚歌手在一首歌里唱的那样:我换了一个台,又换了一个台,却始终逃不出清代……而我们美国人却不是这样,不管是影视、音乐、还是科技,我们总是面向未来,引领世界潮流,尤其是我们的科幻大片……当时我反驳道:你们倒是想怀旧呢,没得怀啊,一共才200多年的历史!弄不好怀成人家印第安人的了!”……
的确,如果单论历史的悠久,别说美国人,就是美国人的祖先英国人也远不是中国的级别。中国不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硕果仅存的一个,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没法儿不自豪。尽管我们或许真的有些怀旧情怀,但我们从小就是听着《封神演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说岳》等历史小说长大的,即使是大字不识的老百姓,也知道关公不能战秦琼,也知道很多诸如西方的汉学家都未必知道的历史典故,可以说,历史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渗透进了我们的血液里。与其说这是一种怀旧情怀,倒不如说是不敢忘本。
然而这种普遍意义上的对历史的喜好却往往为人诟病,除了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外国人,国内也经常有人本着或讽刺或警示或攻击的态度发言著文,其论点主要有二:其一,人们大多喜欢历史故事,或者古代四大美女、四大太监一类,而不是《二十四史》等正史,这种态度很要不得;其二,很多人喜欢历史,为的是学习历史人物们的权谋之术,学以致用,这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明代的冯梦龙说过:下下人往往有上上智。说得就是智慧这玩意是不认人的,它从不会因为宿主是小人就不发挥作用;但是智慧有什么罪过呢?智慧是把双刃剑,只有在那些居心不良的人手里,它才会既伤害别人又贻害自己。再者说,中国历史上是不乏与权谋、阴谋有关的桥段,但也同样不乏阳谋与大道。可见,上述“第二论点”,明显多余。
至于“第一论点”,亦应辩证看待。如果站在赞同的角度,那么读点正史,尤其是代表着中国历史研究高度的北大历史学家们的著作,没有什么不好,但问题是,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大家并不喜欢像考古队员研究出土文物一样研究中国历史,前述《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历史小说之所以传唱千百年而不衰,就在于它们是老百姓喜闻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历史课 - (EPUB全文下载)